網格員的戰“疫”模式系列四:退伍軍人退役不褪色,戰“疫”一線守初心

自疫情防控阻擊戰打響以來,全鄉網格員和平安志願者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積極應對、主動作為,全力阻擊疫情,全心守護家園,構築起了一道道聯防聯控、群防群治的嚴密防線。

網格長方樂巧:村民的事就是我們的事

“叮鈴鈴......”一個急促的電話打來,“方書記,這裡是鄉應急值班室,你們村有個發燒病人正在市三醫院做檢查,請你們對接排查。”接到電話後,正準備與家人吃晚飯的永安鄉愛民村黨支部書記、網格長方樂巧立刻起身,簡單的告訴家人一句“我去村裡處理點事”,就匆匆走出家門鑽進濛濛細雨中。

自疫情防控以來,這個在全鄉入職時間最短、最年輕並有著從軍經歷的方樂巧沒有休息過一天。用他的話說,“我是一名支部書記和網格長,就必須站在前排,全力做好疫情防控,讓群眾少一份擔憂,多一份安全。”

網格員的戰“疫”模式系列四:退伍軍人退役不褪色,戰“疫”一線守初心

大年三十,在接到排查湖北返贛人員的任務前,方樂巧就超前做了部署,要求村兩委幹部在各自包片的村民小組微信群中反覆宣傳新冠病毒的預防常識,在村委會顯要位置張貼宣傳公告、懸掛宣傳條幅,指導村民做好居家觀察,引導村民提供身邊湖北返贛人員線索,通過發動群眾,共摸排出湖北返贛人員12人,包括重點疫區返贛人員8名。

愛民村負責安永人家一期的防控工作。不論是平時還是“戰時”,方樂巧始終保持一個網格長過硬的工作作風,每天第一個到村委會、最後一個離開,有時還要加班到深夜,彙總當天的摸排數據,安排次日的疫情防控任務。

自擔任村支部書記以來,方樂巧就經常組織開展活動,他將村裡的“五老”群體、優秀人才、在外鄉賢及退役軍人緊緊地團結在村裡,特別是在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時刻,方樂巧巧妙地將這幾大群體在參與村級事務的優勢,轉化為疫情防控的強大力量,先後組織60餘名黨員群眾、退役軍人和平安志願者,深入一線參與宣傳、排查和防控工作,為全村打贏疫情阻擊戰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障。

防疫工作千頭萬緒,角色需瞬間轉變。戰鬥員、宣傳員、服務員,全員上陣,群防群控,方樂巧帶領黨員先鋒隊、退役軍人服務隊和平安志願者僅用兩天時間,就完成了安永小區一期1090戶3603個村民的排查登記,排查出湖北返贛人員28人,張貼、發放宣傳通告2000多份。

不忘初心情繫困難群眾、牢記使命奉獻拳拳愛心。他的從軍經歷告訴他“軍民魚水一家親”的道理,防疫面前一個不落下,特別是村裡弱勢群體和孤寡老人、低保對象,時時刻刻記掛在心上,不定時地給他們家中送去生活物資,將黨的溫暖送到困難群眾當中。在得知還有村民因沒有口罩,不能外出採購物資時,他利用自己在福建泉州九江商會的人脈優勢,自付郵費為村民代買口罩,送到群眾手裡。(胡亞萍)

網格員張萬軍:退伍不退志 全心去抗疫

32歲的張萬軍是永安鄉永安村的一名網格員,也是一名黨員和退伍軍人。疫情就是軍令,在接到疫情防控命令的那一刻,他毅然將兩個年幼的小孩交給妻子,第一時間返回工作崗位,踏上了抗疫的征程。

永安村共有1276戶2823人,既要做好全村自然村1~4組的防控摸排還要兼顧安置小區D3區網格化管理的工作,疫情防控任務非常艱鉅。張萬軍從來沒有忘記自己曾是一名軍人,更沒有忘記自身肩負的職責和使命,他主動向村黨支部請願:“我最年輕,我要到任務最艱鉅的地方去......”

網格員的戰“疫”模式系列四:退伍軍人退役不褪色,戰“疫”一線守初心

白天值班值守,晚上彙總數據,消毒滅菌搶著上,巡查排查爭著幹,任勞任怨。張萬軍說,儘管很辛苦,但很快樂,因為能為村民多幹點什麼,才是最超值的。他憑藉在部隊鍛鍊的素養和在黨旗下舉起右手的誓言,用自己的“疫”行來再次接受黨組織的考驗,用自己的“疫”動來守護這裡村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在村裡,他熟悉電腦業務,就主動承擔起疫情排查檔案、統計數據、建立電子檔的任務,確保了疫情防控信息資料完善準確。他文化水平較高,就主動承擔起宣傳發動工作,上門入戶,講解勸導,確保了這裡的村民在第一時間瞭解了疫情,並得到了村民的支持和配合。張萬軍說,自己曾經是一名軍人,儘管已經脫下了軍裝,但是軍愛民的優良傳統已根植在心靈的最深處!(田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