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并蒂花更艳——莘县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纪实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是国家推出的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破解保护与保障“两难”困境的一项重要管理措施。

2009年至今,莘县相继申报和实施了一批增减挂钩项目。目前整体推进的项目18个,分布在15个镇街。今年3月底前,需要拆旧总面积近8000亩,复垦耕地6000多亩,涉及拆迁群众7700多户。

“增减挂钩”里面的“一增一减”,体现的是国家改善群众居住环境的为民情怀,统筹的是兼顾城乡发展、解决建设用地瓶颈问题,考验的是各级党政干部的务实与担当。

如何突破困局,打破坚冰,莘县县委、政府立下“攻城拔寨,战无不胜”的誓言,决心把“沉睡”的土地唤醒,把闲置的资源盘活,把“绊脚石”踢开、把“拦路虎”赶走、把发展的“紧箍咒”打破,让农村旧貌换新颜。

破局——隆冬时节春雷响

去年11月29日,凛冽的北风呼啸的刮着,光秃秃的枝条在萧瑟的寒冬里肆意的舞蹈。而在莘县政府会堂内,暖流涌动,热烈欢腾,一场大规模、高规格的土地增减挂钩工作推进会议正在召开。这是一场全党动员、全民发动,高规格部署、高标准推动、高质量实施的誓师会、攻坚会;又是一场精锐出战、破解困局,不获全胜绝不收兵的冲锋战、突破战;列为县委、政府2020年的“一号工程”“一把手工程”。会上,15个镇街和部分县直单位的主要负责同志先后作了表态发言,县委主要领导与涉及增减挂钩的所有镇街“一把手”签订了军令状。

民心所望,政之所向。莘县坚持以“保耕地、促发展、惠民生”为根本目标,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拆迁补偿标准和利益分配机制,本着“政府出钱开地,让老百姓得利”的原则,成立了由县委书记和县长任总指挥,县委副书记任常务副指挥,相关县级干部任副指挥的工作指挥部。指挥部下设1个综合协调办公室和4个工作专班,全面负责增减挂钩推进工作中的政策制定、矛盾协调、检查督促、人员保障的各项工作。借助银行等融资平台筹措资金3.6亿元,所有土地增减挂钩项目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按“一事一议”的办法解决拆迁补偿或基础设施配套完善等问题。由于原材料价格及人工成本变化,导致楼房成本价格上涨部分,由县政府承担,不再提高群众购房价格。集中全县一切资源和力量向该项工作倾斜,对于完成任务的镇街将实行专项奖励;对于表现突出的同志火线提拔,年终重奖;对于项目村庄拆迁复垦工作如期或提前完成的,实行“一票肯定”,村支部书记直接享受一等工资;对于工作特别突出的支部书记可优先享受副科级待遇;对于工作不担当、不作为,拆迁进展缓慢的镇街,进行严肃追责问责。同时,制定了严肃工作纪律“七个不允许”;对于在增减挂钩工作中出现诬陷干部、造谣滋事的,依法坚决予以严厉打击。

攻坚克难,举措超常;民心所向,群情激昂。犹如一声春雷,一场破冰战役于隆冬时节在莘县上空久久回荡。

推进——打造增减挂钩“莘县路径”

莘县18个增减挂钩项目分布零散,点多面广,时间跨度长,群众工作难度大,协调各方任务重,项目实施情况复杂,政策落实标准要求高,原有的政策措施、管理模式及工作机构已难以满足现实工作需要。这给建设和管理带来了极大挑战,如何又快又好地完成是摆在决策者面前的一道难题。

江河易撼,誓言如磐。县委、政府迎难而上,运筹帷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在工作推进中,始终把维护农民权益放在首位,充分尊重群众意愿,依法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受益权,突出群众主体地位,最大限度让利于民,广泛激发人民群众的参与感和获得感。在项目开展上,从选址、立项、设计、招投标、监理、验收、财评等每个环节,都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确保群众房屋拆迁安置补偿等均按规定保障落实到位,切实做到“三个百分百”,即征求群众意见率100%、项目到户测绘率100%,资金补偿到户率100%。在编制整治规划时,让群众广泛参与,突出经济实用,不搞形式主义,充分发挥规划的统筹引导作用,做好与村镇建设、美丽乡村推进、农村产业发展等工作的协调和衔接,突出乡村振兴和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切实发挥综合效应。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坚持先易后难,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发扬钉钉子的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一道难关一道难关突破,一个堡垒一个堡垒攻克,稳步有序实施复垦整治,以确保项目实施质量为前提,让“项目优良,干部优秀”在这项工作中得到充分展现。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其磨砺,始得玉成。如今,漫步莘县城乡大地,处处焕发生机活力。崭新漂亮的民居、整洁开阔的广场、安宁祥和的生活……一幅富有现代气息的“美丽乡村画卷”正徐徐展开。这些新气象的出现,正是全县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实施结出的累累硕果,它不但解决了耕地保护“缺动力”、工业化城镇化“缺土地”、新农村建设“缺资金”、城乡统筹“缺抓手”、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缺平台”等一系列难点问题,而且又对莘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风从东方来,万千气象新。在万物萌发的初春时节,一曲曲突破转型的欢乐乐章正描绘出一条条清晰“莘县路径”。

检视——群众心头乐开花

错落有致的复垦地块水平如镜,宽敞笔直的道路直达田间地头,新修的水渠宛如玉带环绕......从空中俯瞰古云镇南海村增减挂钩复垦地块,俨然一幅细腻的工笔画。无法想象,这里春节前还是杂草丛生、污水横流、凌乱不堪的村民居住区。如果不是村支部书记南洪涛现场介绍,谁都想象不到这块“新生”耕地的“前世今生”。随着一座座破旧的房屋的拆除,大大小小的垃圾坑被填埋,瓦砾废弃物被清除,1000多车耕作层土壤被运来,给这原本荒凉贫瘠的土地铺上了“一层肥沃的厚衣”。一块块荒芜的土地复活了,一个个村民的心病消除了,紧锁的眉头舒展了,县镇村所有参与这项工作的同志们的心畅快了。让荒芜的耕地复活,让沉睡的土地复苏,县委、政府顺民心、应民意,做出了一篇精彩的大文章。

“土地增减挂钩,增的是百姓福利,减的是群众负担。土地还是那些土地,搬迁后,村民的腰包将真正鼓起来。借助土地增减挂钩政策,大力推进农村建设,通过腾挪复垦土地,推动耕地集约化和高效利用。””县政府副县长魏晨清介绍。“确权不分田,离土不离股,发包得收益”,这是莘县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坚持的基本原则。

田成方、路成网、树成行、旱能浇、涝能排;生活美了,土地肥了,人民富了,乡村变了;村民住上了单元房,走上了柏油路,喝上了自来水,用上了暖气煤气太阳能,购物有超市,看病有卫生室,休闲有公园。让这些“改头换面”的,是莘县探索出的“拆旧复垦+”新模式的现实反映。

“村民并不懂‘增减挂钩’的意思,但是它所带来的变化,我们能切身感受到。”古云镇张庄村村民张功涛如是说。工作伊始,张功涛并不支持拆迁复垦,甚至一度扮演了阻挠拆迁的“关键人物”。通过工作组人员“一而再、再而三、三而往复”的大量促膝长谈,他思想的坚冰逐渐融化。不但自己带头拆迁,还自愿做起了该村拆迁的义务宣传员。老百姓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主动拆旧的越来越多,每天计划拆迁的任务被一次次打破,掀起了一个个拆迁小高潮。

项目推进成功的背后,是无数艰辛付出与责任担当。迄今为止,全县没有发生一起拆迁安全事故,没有出现一例因拆迁引发的群众上访事件,没有引发一件拆迁负面网络舆情。

阳春三月,放眼莘县大地,春林渐盛,春水初生,春光无限。一栋栋漂亮的小楼房逐渐“长高”,一座座旧瓦房渐次消失,一块块大地‘伤疤’得到愈合,一幅“城镇化”目标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画卷线条越来越清晰,色彩越来越艳丽,广大乡村正在沐浴着2020初春的浩荡东风,大踏步迈入“高颜值”时代。

撰稿: 刘冬冬

来源:莘县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办公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