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歲學生砍死2歲女童:多少父母拼盡全力,養出仇人……

“我不是弱者,我要報復社會。”


你能想象嗎?19歲男孩,提著菜刀就從家裡跑出,心裡默唸著這句話,然後衝向了小區內正在嬉戲的2歲女孩…….


3月15日下午,家住貴州清鎮的大一學生楊某某,以最快的速度按住女孩,發洩般對著這個毫不相識的姑娘,連砍5刀,刀刀致命。


而女孩的母親就在附近,親眼目睹了那幾秒的驚天慘狀,呆若木雞。

19歲學生砍死2歲女童:多少父母拼盡全力,養出仇人……


自媒體人六神磊磊,磊評:比如這個敗類的產生,我看基本上和疫情無關。也許疫情加重了他的狂暴,也許促使了他更快地行兇,但他的惡不是疫情帶來的,用郭德綱的話說:來的時候他就是這麼個貨。


他是遺落在人間的狗屎,上帝沒有及時撿走,被一個最最不幸的孩子踩到了,就此而已。


關鍵,這不是孩子情緒崩潰的第一樁慘案。


3月4日,石家莊的一個小區內,12歲男孩也被家長嚴厲訓斥,因為上網課不積極。


不一樣的是,這次刀沒有捅向別人,而是自己。


19歲學生砍死2歲女童:多少父母拼盡全力,養出仇人……


心理學大師阿德勒說:人的所有行為都是在追求價值感與歸屬感。


揮刀高喊我不是弱者的大學生,還是決絕自裁的男孩,舉起刀的那刻又在訴說著什麼?


1


2016年,小斯(化名)留千字“絕命書”跳河引起轟動。


男孩在自殺前給自己設置了定時動態,講述著自己對這個世界的絕望和迷惘。


19歲學生砍死2歲女童:多少父母拼盡全力,養出仇人……


說說是在他和爸爸爭執後寫下的,那時他剛高考完,幫爸爸售票,在和爸爸索要工資無果後賭氣消失。


消息發出去時,他已跳河,但爸爸不會知道,前後3天,召集30多人搜尋,毫無進展。


19歲學生砍死2歲女童:多少父母拼盡全力,養出仇人……


最後,人是刑偵大隊找到的,一個電話打來:讓去認領遺體。


遺書曝光,永遠也忘不掉男孩說的那句:“分離時不會有不捨,我的屍體,不用埋了,要麼燒了,要麼扔了,別把我拿回去,心煩......”


其實男孩非常優秀,高考之後未來可期,為何如此決絕,他在遺書裡寫:


“月考全校73名,其他同學前600都有獎勵,我媽卻在電話那邊發出呵呵的不屑,我恨!”


明明約定考好會有獎勵,他滿心歡喜,母親卻佯裝忘記,吹毛求疵。


無論做得多好,母親都覺得不夠時,他恨。


他希望父母不要將自己和那些非常努力學瘋了的人比,父母不肯也不願,他更恨。


他無能為力,他怎麼努力父母都不滿意時,他寫下最後一句話:“我覺得我自己很不好,除了成績,我感覺不到父母對我的愛了。”


19歲學生砍死2歲女童:多少父母拼盡全力,養出仇人……


還有去年2月的一樁慘案,深圳市寶安區一名13歲男生跳樓,因為寒假作業未完成,被老師斥責回家補習作業。


搶救時媽媽才發現孩子的左手上有兩道刀痕,更扎心的是,遺書裡第一句話就是:“爸爸媽媽,我知道你們討厭我。”


就像專門研究青少年問題的心理學者Donna Hicks博士說的:


“我們都有一種深切的,人類本質的渴望,那就是被視為有價值的生命。


渴望被看見、被聽見、被認可、被理解、特別是被父母。”


2


北京市抽樣調查了3000多名中學生的心理狀況,其中“對待父母的態度”一項中:


56.28%,也就是超過半數的孩子都投給了最強烈的選項:極度反感或痛恨父母。


19歲學生砍死2歲女童:多少父母拼盡全力,養出仇人……


"恨",有人說太愛得不到回應,才會變成恨。


3月6日,上海,劉媽媽跳河,消防隊員準備施救,她卻哭著不願上來。


反覆唸叨著一句:


“不要救我,我真的太累了,他(自己的孩子)就是希望我去死啊..."


19歲學生砍死2歲女童:多少父母拼盡全力,養出仇人……


簡單的一個累字,包含了太多,人民網報道,劉媽媽因為給孩子輔導作業發生衝突,導致輕生。


這是說得出的,還有說不出的絕望和無力:為什麼事事操心,孩子就是不領情,為什麼付出一切,孩子和自己不親?


電影《天空之城》裡有個片段印象深刻,兒子終於考上了首爾大學,但他堅決要和父母斷絕關係。


男孩發洩般數落著這麼多年來的苦悶,從7歲開始,就算生病,受傷,也一天不休息地學習。


他對母親的惡毒言語耿耿於懷:“你說沒說過考不到第一,沒資格吃飯?你說沒說過要是成績下滑就去死?”


以為孩子不會在意的媽媽,只能一遍遍強調結果:“都是想讓你好,就是因為那樣才上了首爾大學啊。”


媽媽始終不明白,自己錯在了哪,直到看到了孩子的日記,才明白了他口裡的那句:“作為你的兒子,活著就是地獄。”


19歲學生砍死2歲女童:多少父母拼盡全力,養出仇人……


高分的追逐賽裡,又有多少父母忘了初衷,因焦慮偏離方向,就像詩人菲利普·拉金說的:“你爸和你媽傷害了你,雖然不是故意的,但他們的確傷害了你。”


寫在最後


北京十一學校總校校長李希貴在前段時間,重新解析了教育的意義。


他說:“我們的學校教育其實是和家長、和社會共同合作,來幫助孩子發現自我、喚醒自我。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這是常識。正因於此,合理的規劃孩子的成長目標,既不能胸無志向,也不能過於預期,超出實際條件,這是為人父母的一堂必修課。


有這麼一個觀點:世間所有的失敗都是拿自己的短板跟別人死磕,磕到彈盡糧絕,磕到走投無路。別磕,找到孩子的長版,找到孩子的能力半徑,順勢而為。


今天一個80後熟悉的70後具有極大脫口秀天賦的民間相聲演員,經歷了漫長的,十年造手機創業之後,正式宣告,迴歸自己的天賦:“我決定做電商直播了,順便也提醒大家提前存好錢等著嚇一跳。”——羅永浩


今天地球上每一個移動的智能硬件,都有一個導航服務,called:GPS。


19歲學生砍死2歲女童:多少父母拼盡全力,養出仇人……


人呢?可以類比成更高級的智能吧?孩子的導航系統呢?怎麼從獨一無二,到天生我材必有用?能有這心平氣和的幸福?


文末,沉痛悼念那個不幸的2歲孩子,祝天國裡沒有壞人。


19歲學生砍死2歲女童:多少父母拼盡全力,養出仇人……

19歲學生砍死2歲女童:多少父母拼盡全力,養出仇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