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说蒙古国不属于汉字文化圈?

退了暂时


我是HK君,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1.蒙古国的文字不是汉字,当然不属于汉字文化圈。

2.蒙古文字分为三种

回鹘式蒙古文,西里尔蒙古文和历史上的八思巴蒙古文。

我国蒙古族用的是传统的回鹘式蒙古文,就是上图的文字。

而蒙古国因为苏联的强制殖民政策,被迫采用俄罗斯的西里尔字母。

所以,我国内蒙古的蒙古族和蒙古国人交流时,说话问题不大,但是写字就成问题了,双方都看不懂对方的文字。

历史上,八思巴文是元朝忽必烈时期由“国师”八思巴创制的蒙古文字,现在已经不用了。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我是HK君,期待您的关注。


HK君


这个问题相当尴尬。

今天的我国,虽然领土面积达96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名副其实的领土大国,但我国却有一块挥之不去的心病。


因为这块心病,我国始终无法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因为这块心病,我国国土安全始终无法得到真正保证。

是的,他不是孤悬东南的台岛,而是横亘在北方的蒙古。

作为我国曾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蒙古在历史上和中原王朝山水相连,中原王朝和蒙古高原上游牧民族的冲突,更是持续了数千年时间。

然而这块距离我国腹地咫尺之遥的蒙古,这不属于中华文化圈,其受中华文化的影响的程度,远远不如东北亚的韩国和日本,更不如东南亚的缅甸和越南。

那么这是为什么呢?静夜史认为有以下原因。

1、内外蒙古从来泾渭分明

明朝末年,雄踞蒙古高原的鞑靼分为漠南蒙古和漠北蒙古两部,这就是今日内蒙古和蒙古的全身。

而在历史上,因为蒙古高原中部大漠的存在,漠南和漠北始终泾渭分明。

漠南地区,即今天的内蒙古地区。这一区域北临大漠,南接长城,400毫米等降水量线自东向西横穿这一区域,因此这一区域也是我国传统农牧文明的过渡区。

由于这一地区纬度较低,距离海洋更近,所以成为蒙古高原气候最为适宜的地区。

漠北地区,即今天的蒙古。这一区域相比于内蒙古而言,距离海洋更远,纬度和海拔更高,因此气候条件更为恶劣。

漠南和漠北截然不同的地理环境,也深深影响了两大区域的文化进程。

漠南相比于漠北而言,气候更为适宜,也更适合放牧。因此在蒙古高原上游牧民族的内部争斗中,只有强悍的游牧民族部落才有资格占领这里,而实力较弱的部落只能在气候更恶劣的漠北地区生活。

由于漠南和中原王朝仅隔一道长城,因此这里深受中原文化影响,这使得强悍的游牧民族部落可以通过与中原王朝的交流,例如南下抢劫获得更多的资源,实力得到更大增强,进而开始轰轰烈烈的封建化进程。

而漠北和中原王朝距离遥远,在无法得到大量资源的情况下,他们只能以原始的分散状态生存下来,像成吉思汗这样统一漠北,进而横扫欧亚大陆的情况实属罕见。

所以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漠南和漠北始终不是一回事。在漠南蒙古深受中原文化影响,纳入中华文化圈的情况下,漠北蒙古始终游离在中华文化圈之外。

即使1691年康熙皇帝举行多伦会盟,将漠北蒙古纳入清朝版图,但清朝作为少数民族王朝,且出于防范蒙古的需要,在200多年的时间里并未向漠北蒙古进行中华文化的传播和渗透。曾经防范游牧民族进犯的长城,成为清朝实行民族隔离的高墙,这使得漠北蒙古始终游离在中华文化圈之外。

2、苏联强行作为战略缓冲

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远离中原王朝的漠北游牧民族始终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即使元朝和清朝这样的少数民族将其纳入中原王朝版图,其靠天吃饭的性质并未得到根本改变。

而当西伯利亚被沙俄占领后,漠北游牧民族连自生自灭的资格都没有了。

清朝末年,由于国力的衰落,沙俄趁机向蒙古渗透,并在19世纪末提出臭名昭著的“黄俄罗斯”计划。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沙俄煽动蒙古库伦活佛八世哲布尊丹巴分立,建立大蒙古国,震动海内外。

所谓的大蒙古国建立后,开始疯狂地向内蒙古和新疆等地区扩张,意图统一整个蒙古区域。民国大总统袁世凯迫于海内外压力出兵蒙古,经过三年战争,收复内蒙古全境。

沙俄意图吞并蒙古的行径引起各国列强的激烈反应,于是沙俄改变策略。1915年在沙俄的怂恿下,蒙古取消分立,改为自治,但实际仍为沙俄控制。

1914年一战爆发后,沙俄迅速溃败,并在1917年走向灭亡,在这样的情况下,民国政府趁机出兵,皖系军阀徐树铮于1919年收复蒙古全境。

不过这一局面很快因为军阀混战而转瞬即逝。而随着十月革命的成功,苏俄政府重拾沙俄时期的扩张政策。

在苏俄支持下,蒙古人民革命党夺取蒙古政权,并于1924年建立共和制政权。而后在苏联的操纵下,蒙古逐渐俄化,与中华文化距离更加遥远。

在苏联的控制下,为将蒙古作为和我国之间的缓冲,对蒙古各方面进行了深刻的改革,其中:

  • 文化上废除传统的回鹘蒙古文,改用斯拉夫特色的西里尔蒙古文,蒙古文化传承被彻底打断;
  • 思想上禁止民众崇拜成吉思汗,强行改变蒙古民众的宗教信仰;

  • 政治上不断掀起肃反运动,大量宗教喇嘛和封建王公遭到屠杀;

  • 经济上将蒙古纳入苏联整体的发展规划中,要求蒙古发展畜牧业和手工业,经济长期处于贫困落后的状态;

  • 血缘上要求蒙古高层和苏联人通婚,在以血缘关系牢牢控制蒙古的同时,不断改变蒙古的人种结构。

通过对蒙古一系列严密的控制,使得蒙古人口虽然从50万实现了人口翻番,但蒙古已经完全面目全非。其深入骨髓的亲俄反华倾向,使蒙古成为我们最熟悉的陌生人。

因此经过历史和现实的一系列变动,蒙古彻底排除在中华文化圈之外。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静夜史


这个问题实在是令人发笑:

你没听说过蒙古文?

汉字文化圈,好歹汉字或者依托于汉字的文化(儒家文化)能够在当地形成影响吧。蒙古是这样吗?

一般意义上的汉字文化圈,指的是历史上受汉字或者汉文化影响,曾使用过汉字作为书面语的文化圈。

所谓的汉字文化圈,其实基本上就等同于东亚文化圈,包括:中国、朝鲜半岛、日本、琉球(冲绳已归入日本)、越南等地。

而无论是朝鲜、日本、琉球还是越南,在历史上都曾长期是中国的朝贡国,所以会受到汉文化的影响。

蒙古显然不是这样。

历史上的蒙古不仅有自己独特的文字蒙古文,而且与中原政权的关系绝非简单的朝贡关系,更多是一种敌对+互市的关系。

在这种情况下,中原政权既没办法征服蒙古诸部,亦没办法用汉文化对其造成根本性的影响。

因此,地处北亚的蒙古国当然不属于东亚汉字文化圈的一员。

总而言之,这个问题实在是问得有点蠢。


HuiNanHistory


一、首先,蒙古之所以不学习汉族文化,源于自身有底气,大多数统治中原的少数民族政权的文化比较落后,他们需要通过汉化来稳固自己的统治。

而元朝却是个例外,元朝建立时不像其他少数民族那样实行汉化政策,而且并不像其他少数民族一样对中原汉族文化怀有崇拜之情。在进行扩张时,首先征服的是西方国家,接触过伊斯兰教等诸多西方宗教,接触了很多先进文化、学习面很广,蒙古的统治者认为没有必要进行汉化。

所以蒙古从一开始就对汉人实行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将各民族分成三、六、九等,汉民族地位最低,重要的官员只能由蒙古贵族担任,汉族最多担任副职,禁止蒙古族人与汉人通婚。

因为蒙古族文化低,汉族文化底蕴浓厚,担心汉族反抗,便打压士人地位,一百多年的元朝只举办了三次科举。还增加苛捐杂税,压迫农民,对中原实行高压统治。

由此可见,蒙古族人对汉民族的歧视有多深,这样的态度,怎么可能还会主动学习其他文化,蒙古文化与中华文化联系就很少了。

二、其次是清朝建立以后,担心骁勇善战的蒙古族人联合汉人对抗清朝,便禁止蒙古族人与汉人接触,禁止将汉民族先进的文化传入蒙古。

因此蒙古都一直没有办法与汉民族文化进行正常的交流。到了清朝末年,清朝国力衰微,沙俄入侵,侵犯中国领土,蒙古就沦落到沙俄的手中。

沙俄为了对蒙古实行绝对的控制,便对蒙古实行俄化,彻底清除汉文化对他的影响,有些会汉语的人也逐渐忘记了。随着沙俄对蒙古的控制进一步加强,外蒙古逐渐脱离了我国的控制。

最终,在民国成立之初,趁中国内乱之时,外蒙古宣布独立。

当时国内局势复杂,再加上国民党的腐败统治,导致外蒙古的独立无人干涉,二战结束之后,苏联为了与中国形成缓冲带,在未经中国允许的情况下,私自同意外蒙古独立,从此外蒙古彻底脱离中国。

在之后苏联加强了对蒙古的控制,把蒙古变成了他的附庸,蒙古变成了在两个大国的夹缝中求生存的小国,在这种形式下蒙古人民对中俄两国产生了些许敌意,阻碍了中蒙两国的文化交流。

蒙古语本身不是来源于中国的汉字,而是由回鹘字母改造的,用回鹘文制造了用于拼写蒙古语的老蒙文,这也是现在内蒙古的蒙古族使用的文字,而蒙古国使用的是俄罗斯的西里尔字母。

中国的汉字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有着自己完整的体系,而蒙古族在宋朝之前一直都没有属于自己本民族的文字,他要学习汉字需要很长的时间,汉字与蒙语又有很多区别,改造难度较大。

而蒙古族为了加强统治,要求制造文字的时间必须要短,而让蒙古族人改变自己的习惯,学习复杂的汉文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所需时间很长,这几乎是件不可能的事,因此从另一个层面来说由于文字体系的不同,导致蒙古国对中国有一定的距离感。

三、还有一个原因,蒙古族属于游牧文明,中华文化属于农耕文明

农耕文明比游牧文明要先进,但农耕文明并不适合游牧民族,蒙古族所处的地区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无法进行大规模的耕种,只能发展游牧业,需要经常迁移,稳定性差。

蒙古族为了获得粮食、财富,只能向农耕民族进行抢夺,就像明朝时期经常遭受蒙古国的侵扰,因此在古代时蒙古族与汉族之间是存在一些不可调和的矛盾的。

最终,由于种种原因的制约,导致蒙古国逐渐脱离中华文化圈。


小小嬴政



蒙古国不属于汉字文化圈,却属于独个体系的阿尔泰语系,它算起来属于东亚国家,与中国为邻,也与其相依相存,互相纷争一直黏在一块,可是却很少受汉字文化圈影响。但不一定这么肯定,原因早在元朝,蒙古人南下统治中原时期,也在学习汉文化,之间互相渗透。可后来元朝灭亡,退到漠北后,又恢复了原状。

在这个大的汉字文化圈内,蒙古却没有影响确实很奇怪,而中国临边的韩国,朝鲜,日本,越南 多多少少受些影响。蒙古之所以一直没受汉字圈影响缘于它自古就靠拢着蒙古高原民族的传统旧制,是延续着匈奴,鲜卑,柔然,突厥的部分语言体系,但主要还是以它们共同阿尔泰语系为依托。虽然蒙古人是室韦,属于东胡一支,就是在我国东北那块,可是他们一个语言体系仍很独特,由于蒙古语分支民族大量东迁蒙古高原,自然形成了整体的蒙古语。


早在辽朝统治时期,他们就一直按原有方式生活,而辽朝契丹人和后来的女真金朝却沿用汉字来改良自己的文字,单单蒙古却很独特,不用汉字来书写,早在成吉思汗以前连文字都没有,他们的拼写,读音和行款却和原蒙古高原统治者回鹘的回鹘文却很相似,于是成吉思汗就按乃蛮降臣塔塔统阿拼写蒙古文,于是就出现了最早的畏吾儿字体的蒙古文,这也正是蒙古文的开始,一直沿用至今。


其实过早的时候成吉思汗曾试图用汉文拼写过蒙古文,想学辽金创制汉文版蒙文可是由于过于繁琐放弃了这也就是蒙古语为什么融入不了汉字文化圈之内,汉字体系在中原地区发展和推广的同时,蒙古语书写也在发展。它在成吉思汗时期定型了以后,在忽必烈手中用八思巴文拼写,方方正正形似汉字,后来由于元朝灭亡,不久被弃用。原因在蒙古本土包括西北周边地区,四大汗国遗留的蒙古原住居民都承认畏吾儿字拼写的蒙古语文字。他们有较浓重的蒙古语体系,所以就保留下来了,一直推广到整个蒙古。


在历经波折的岁月里,清朝兴起后一直倡导满蒙一家,在文字方面大量借鉴蒙古文字,可是在统治广大的蒙古地区却禁令蒙古人和内地交往,使内外蒙古盟旗地区成了净土,内地人也就很少去蒙古地区做生意。清朝皇帝这样做担心蒙古联合内地对付他,所以才这样做,这也就有为什么蒙古语很少受汉字文化圈影响的一个原因了。除了上述影响以外就是后期影响,清朝灭亡以后,外蒙古一直受沙俄操控,沙俄后来成了苏联,一直在外蒙古活动,哪还容忍其他介入,他们在试图推广自己文化同时又在极力排斥外来东西,由于地处要冲,西伯利亚到以南边界相连,所以外蒙古早期还是受俄式文化影响深。

除了历史原因就是地理因素,因为自古中原和漠北就有一条很大的鸿沟,中间夹着无尽的戈壁和沙漠,这也使中原王朝很难将触角伸向哪里,往往会把它绕过去,外蒙古也就和中国本身有地理隔阂,同样也受文化隔阂影响,语言肯定受影响。


龙文说史


蒙古可以算半汉字文化圈。

蒙古比起曾经的日本、越南、朝鲜半岛来说确实与汉字文化圈远一些。但是并不能因此说蒙古与汉字文化圈毫无关系。

实际上不要说广义的汉字文化圈,就是狭义的汉字汉语与蒙古也是有关的。很多人不知道蒙古文化里存在很多汉字符号和类汉字的符号。更不知道蒙文里就藏有汉字符号。

蒙古的tamga是标志的意思,铁木真的标志实际是一个豆字甲骨文。豆对于内陆支老三苗蛮系可能十分重要,因为其最重要的支系文化牛皮鼓的鼓字就是由豆字为基础的字。这很可能是苗蛮被抛弃出九黎后曾经一度依靠种植黄豆活人。真实的蒙古其实是羌系西戎北三苗入东胡后形成的,也就是匈奴入鲜卑。复旦大学李辉教授的会议发言也揭示了黄金家族是与汉族主体基因一致的O3系。蒙古一词就出自苗族的芒勾一词。所以铁木真符号为豆是合情合理的。蒙古历史上其他几位重要人物的标志也或多或少与汉字有关,或者与我们的文化有关。蒙古文化内部存在很多汉字甲骨文符号。



正因为蒙古是由羌系西戎北三苗建立,所以蒙古文化不可避免与古中国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与我们认知的汉字文化圈不同之处在于,他们更多是保留了更早期的古中国文化,而不是韩日那种后世受汉文化影响的文化。

蒙古文是根据外来的字母符号为蓝本设计的拼音文字。但是设计之初就把羌系文化的独有标志放进去了。我一直说,羌系的专属礼器是牙璋,也就是华章。牙璋就是克钦景颇族手上拿着的牙璋形制的刀。汉族也把章赋予到了最重要的印章上,以及留下了姜子牙、吕牙、张百忍、张有人这样的文化上。蒙古文化大多数都是北三苗文化,自然也会带有这个文化。所以我就在蒙文里发现了端倪。




萬字是狗叫声,代表苗蛮养狗人。苗族至今第一人称还是王,姜子牙叫吕望、古蜀第四代蜀王是先羌叫望帝。萬字是一个蝎子象形代表更早期的黄帝鱼钩蝎子文化。但是还有一个万字是一直就存在,这个万字其实就是张嘴的牙璋。所以我们很容易发现这个符号藏在蒙文符号里,而且只有这个来源是合理的。

蒙文符号里清晰的能看到这个万字,蒙古文在使用阿拉伯数字时是横过来书写。

第二方面是关于帝尧体系文化里的横向文化,比如藏族、傣族服饰里都能发现横纹。比如慕容鲜卑的步摇就是横向文化。还会发现湖南有衡山,北岳恒山则是与北三苗有关。苗蛮的联姻对象以扫族白匈奴去到印度就有了恒河,印度有风俗是点头不算摇头算。为何隋唐时代琵琶是横弹呢?其实那才是内陆支北三苗的文化,隋唐玉腰带都是十三节。文化清清楚楚地表明了其体系。又比如腾格尔一词与探戈、堂吉诃德是一个词,探戈摇头文化就来源于帝尧文化。古罗马是匈奴系建立的。蒙古文会把字母和阿拉伯数字横过来书写大概也是源自这个文化。

琵琶竖弹其实是沿海支文化,但最早竖是指黄种,横是指白种。后来内陆支被抛弃才变成沿海支为竖,内陆支为横。日耳曼是白人,但他们属于沿海支联盟,所以是竖条纹饰。汉族曾经不仅琵琶横弹,彝族和汉族共有的三弦就是横弹啊。琵琶是6型,横弹琵琶用的拨弦也是勺子形,其实就是湖南话三一如六和撒旦666。

蒙古还有道尔吉一词,其实就是道济济公,济公就代表了内陆支。他与姜子牙同在房梁上,啃狗腿代表养狗人,拿扇子代表南方赤帝祝融火夫。从这个意义说不算汉字文化圈吗?蒙古也有哈达,汉族的哈达是混天凌,就是古代人物都会有的一根缠绕全身的飘带。蒙古国今天的仪仗队最具有东方色彩,服饰上的纹饰你觉得陌生吗?青红两色就是中国主色啊。青海、克钦、青帝伏羲、青牛以及苗族服饰的红蓝色都能发现端倪。

数字崇拜也是如此,蒙古重3、9、13,3为老三苗蛮或黄种三支系,9为九黎,13为苗蛮系数理。去看看苗族节日有多少与13有关,汉族就不用说了。甚至我们的人口冥冥之中为13亿都可能是玄学定数。好了,蒙古文化如果去挖掘会非常惊人的。地名都可以拿来破解。鄂尔多斯与湖北的鄂,锡林郭勒、斯大林格勒与彝族古拉、尼古拉,拉丁系的古拉利,印度的阿八拉鼓,苗族的拉鼓节、汉族的拉鼓文化,都是指轩辕拉鼓,轩辕黄帝。


國病


蒙古文是一种拼音文字,中国现行的蒙古文是12世纪到13世纪初由畏兀儿人塔塔统阿创制的回纥式蒙古文,蒙古语在忽必烈之前是统一的,由于元朝的不断扩张,蒙古人散布在横跨欧亚大陆的广大疆土上,蒙古汗国瓦解后,统一的蒙古文开始分化,主要分为卫拉特语,布里亚特语,科尔沁语等。

由于历史原因,蒙古国自治后,受苏联影响,蒙古国使用西里尔字母创制的蒙古文,其实就是俄文字母拼写,也就是斯拉夫蒙古文字。内蒙古人习惯称其为新蒙文。

新蒙文方便了打印排版,但是也失去了传统蒙文书写迅速,兼顾各地方言的优势。

内蒙古现行的还是传统蒙古文字,有29个字母,其中24个辅音,5个元音。内蒙古的标准蒙古语是以察哈尔语音为标准。




阿樊达1986


这个问题本身就是错误的,谁说蒙古不属于汉文化圈(或中华文化圈)?有些人认为蒙古地区政权历史上被中国直接统治的时间少,如今社会又俄化太多,所以不属于中华文化圈了,这是狭隘的逻辑和文化观念。

谈到文化属性,就不能不说历史,历史上该地区的北方游牧民族一直都受中原王朝影响,并经常互相交战、交流、臣服甚至统治归附,如今,表面上的一些生活方式俄化、更改字母文字等,不代表他能完全摆脱文化的属性,短短几十年也不足以改变他们的文化历史属性。好比越南一样,不管是从历史的角度,还是文化属性的角度,都是中华文化圈的国家,如今依然是典型的东方文化国家。



蒙古,和包括蒙古高原地区历史上所有的游牧政权,几千年来都受中原王朝(中国)的影响,他们的文化基因属性早已固定、根深蒂固!有些民族甚至原先就出自中原地区或华夏分支,比如契丹、匈奴、鲜卑等,而蒙古也是他们的后裔、混血后的民族。这些政权虽然历史上受中央直接统治的时间不多,而且与中原王朝屡屡交战,但,自汉朝打败并征服匈奴开始,该地区之后大部分的政权都是带着中原王朝的藩属部落属性、册封国的名头存在,经济文化交流亦是偏向东方、偏向中国,而且如今的外蒙古人还与中国内蒙古的两千万的蒙古族人脱不了关系,风俗人情与文化底蕴也依然十分相近,无疑是中华文化圈的成员!



龙拳舞秀


为什么蒙古不属于中国文化圈?水调大队的提问确实有点水。这个蒙古到底是指蒙古国,还是指我国的蒙古族,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如果是指蒙古族,那我就表明我的看法。

蒙古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五十六个民族的其中之一,那么蒙古文化自然属于中国文化圈的范围之内。正因为蒙古文化的独特而富有个性,也正因为蒙古文化代表着其他兄弟民族所拥有另类的传统和文明,才使得中国文化更加优秀更加灿烂。

元朝统治中原一百年,尽管蒙古大汗接受汉文化不多,但毕竟还是有其一定的影响。我国北方与蒙古是邻近之郊,相互往来有着悠久的历史,许多人的走西口,都是在蒙古落脚生根。蒙古同样过春节,同样按十二生俏推算自己的命运。汉民族多种的习俗元素,已溶入到蒙古的生活之中。

如果指的是蒙古国,那他们的文化肯定不在中国文化圈的范围之内。蒙古国从未使用过汉字,更谈不上运用过文言文。他们纯属于牧民的民族,信奉的是藏传佛教。而我国是农耕生产的文化,信奉儒家文化和中国化的佛教,二者的距离和落差实在太大。





朱八戒CC


伪命题。蒙古人种,本身处于中华圈内。蒙古民族,乃华夏之苗裔也。忽必烈创造元朝,取易经之元,乃华夏之义也。元朝创造元曲,和唐诗、宋词形成完整的中国文化链。元朝施耐奄、罗贯中等大文学家出现,各种话本大量产生,包括《水浒》、《三国演义》、《西游记》等早期本已于元朝形成。景德镇元青花瓷器世界一绝。其各种故事纹被烧制在元青花瓷上,和宋瓷平起平坐。成为景德镇的文化名片。今天的蒙古族早已改变,成为中华崛起的重要一员。没有蒙古族,就没有今天的西藏和云南大理等地域,更不会有长城之外之领土。不知此命题是何意,一天一个蛮夷,污辱谁呢?是要搞纳粹,还是要分裂中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