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做好以下幾點,養生護肝強身體

春季做好以下幾點,養生護肝強身體

春季養生主要保肝

中醫學認為,人作為自然界中的一員,當顧應自然,協調陰陽,“順應天時養生”,才能健康長壽。春屬東方,五行歸木,於髒為肝,因此,春季養生宜順應肝的生理特點,注意“養護肝陽”。

“春捂”有必要

中國有一句養生諺語叫“春捂秋凍”。說的是早春季節不要急忙把棉衣脫掉,以免感受風寒;初秋來臨,也不要一下子穿得太多,以免氣候乍冷乍暖,反而易受涼。這是古往今來善於養生者都十分重視的保健經驗。

由於初春氣候多變,乍暖還寒,早晚溫差較大,且常有寒潮來襲,加上此時人體代謝功能較弱,不能迅速調節體溫,對外界適應抵抗能力較弱,如果衣著單薄,極易感受風寒。唐代醫家孫思邈就主張“春天不可薄衣,令人傷寒、食不消,頭痛”,穿衣宜“下厚上薄”,以養陽收陰。這一科學的防寒保暖方法,有利於維護人體正氣,抵禦時邪。

如遇“春困”要滋陰

待到氣候逐漸轉暖,風和日麗,正是外出踏青的好時節。然而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卻會感到睏倦疲乏、昏昏欲睡,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春困”。形成“春困”的原因不是由於睡眠不夠,而是因體內循環季節性差異所致,是有其科學道理的。

所以,犯“春困”者需養肝滋陰。正如前文所說的,春季應調節情緒,使肝氣順達,氣血調暢,不使肝陽上亢。可適當服用西洋參、楓鬥或麥冬等養陰保健品調理。並適量進食滋陰的食品,少吃羊肉等溫性食物,不吃辛辣、煎炸烤食品、狗肉、酒類、火鍋等熱性食物。平時不要過度勞累,應保證睡眠,早臥早起。犯困時,可適當做頭部按摩緩解症狀。同時,要多做深呼吸和能增加肺活量的有氧運動,多在陽光充足、綠化多的地方活動,給大腦以更多的氧氣。

春天梳頭疏通氣血

中醫認為,人體內外上下,臟腑器官的互相聯繫,氣血調和輸養,要靠人體經絡起傳導作用。經絡遍佈全身,氣血也通達全身,營養組織器官,抗禦外邪,保衛機體。這些經絡或直接彙集頭部,或間接作用於頭部,人頭頂“百會穴”就由此得名。通過梳頭,可以疏通氣血起到滋養和堅固頭髮、健腦聰耳、散風明目、防治頭痛作用。早在隋朝,名醫巢元方就明確指出,梳頭有通暢血脈,祛風散溼的作用。北宋大文學家蘇東坡對梳頭促進睡眠有深切體會,他說:“梳頭百餘下,散發臥,熟寢至天明。”

春季一般無需進補

春天新陳代謝旺盛,飲食應當以富含營養為原則。考慮到春氣升發,食物養肝也很重要。一般說來可多食豆腐、雞肉、瘦豬肉、魚類、蛋類、花生、黑芝麻、山藥、紅棗、核桃、銀耳等富含蛋白質、糖類、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食品以改善體質,充沛體力。

春季一般無需進補。然而,對於患者、體虛及陰虛陽亢者,則可通過適當調補來促進康復。提倡以柔補、平補為原則,慎用溫熱補品,以免春季氣溫上升,加重內熱,損傷正氣。

其中對於氣陰兩虛,乏力、易感冒、出汗者可選用西洋參,每次用參6克,加冰糖,煮水,連渣一起服用,每日一次;或用北沙參、麥冬、五味子、山藥等單味或幾味合用,煎湯代茶服用。血虛者可用熟地、麥冬,百合、枸杞、紅棗等煎湯代茶;而津液虧損,口乾口苦者可用楓鬥、麥冬、花粉、沙參泡服。

春季養生就喝藥粥

春天是百病多發的季節,不僅流行病猖獗,很多慢性病也易復發或加重。藥粥療法既不同於單用藥物祛邪治病,又不同於純服米穀以扶正調理,最適宜攝生自養、保健強身。

芹菜粥

每次用芹菜,加水熬煮,與粳米、大棗,煎煮成粥,稍溫飲服。春季肝陽易動,常使人肝火上升,出現頭痛眩暈等症。病患者或中老年人,常吃些芹菜粥,對降低血壓、減少煩躁有一定好處。春季也是小兒麻疹多發季節,若能及早發現,也可煮芹菜粥給小兒食用,以達到解表透疹的目的。

菊花粥

菊花和粳米加入冰糖適量。中老年人在春季食用些菊花粥,不僅可治風熱頭痛,眩暈耳鳴,而且久服還能使人肢體輕鬆,耳聰目明,延緩機體衰老。

山藥粥

以鮮山藥與粳米同煮粥食用。富含澱粉酶、糖蛋白及自由氨基酸、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C等,具有滋補效果。中老年人在春季裡經常食用些山藥粥,補益頗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