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一個神奇的日子……

3月21日,一個神奇的日子……

今天是3月21日,週六,春分剛過。放在一年中,它是2020年的第81天,離全年的結束還有285天。

如果你百度一下就會發現,3月21日,是一個神奇的日子。

這一天,被稱為“國際倒數日”,因為“321”……

這一天,同時是世界睡眠日、世界兒歌日、世界詩歌日、世界森林日……

3月21日,一个神奇的日子……

這麼神奇的日子,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

❤世界睡眠日❤

如何才能睡個好覺?

為喚起全民對睡眠重要性的認識,2001年,國際精神衛生和神經科學基金會主辦的全球睡眠和健康計劃,發起了一項全球性的活動,將每年春分後的第一天——3月21日定為“世界睡眠日”,重在引起人們對睡眠重要性和睡眠質量的關注。

近日發佈的《2020全民宅家期間中國居民睡眠白皮書》顯示,疫情期間,我國居民睡眠時長明顯上升,但普遍比平常睡得晚、睡得差。

3月21日,一个神奇的日子……

疫情期間“夜貓子”明顯增多

不睡覺的時候都在幹什麼?白皮書數據顯示:61%的“夜貓子”選擇了玩手機;47%的人會關注公共衛生消息,46%的人刷微博、微信關注時事和娛樂消息,46%的人用微信聊天。

相比“宅”在家前,人們的入睡時長普遍延長了30分鐘,睡眠困難現象凸顯,作息更趨紊亂,平均睡眠質量下降。

信息焦慮讓人放不下手機

疫情前期,上班族不用擔心起得太晚上班遲到,孩子們也不用擔心上學遲到,有“大把”時間可以好好睡覺,睡眠質量怎麼反而下降了?到底又是什麼影響了睡眠質量?

很多人陷入信息焦慮,日夜不間斷地用手機、電腦等刷新聞資訊。由於大腦長期大量接受、處理信息,造成大腦皮層活動抑制,產生失眠、食慾不振、頭痛、噁心等症狀。

屏幕光亮會使入睡更加困難

很多人平時遇到壓力就拿起手機搜索解決辦法,久而久之,形成了一個固有的壓力反應模式,即一遇到壓力就刷手機,而手機屏幕光亮會抑制人的褪黑素分泌,使入睡變得更加困難,這也是讓我們晚睡的一個重要因素。

改善睡眠的三點建議

養成規律的午休和運動

很多人忽視了午休的作用,甚至為了晚上能睡個好覺而故意不午休。此次調查顯示,規律午休者的睡眠狀態更好。此外,規律的運動對睡眠質量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及時進行自我心理調節

很多失眠者總是擔心晚上睡不好,結果越擔心就越難入睡。事實上,往往不是睡不好影響我們的睡眠,而是害怕睡不好的恐懼影響了睡眠。因此,心理上的平衡非常重要,過度關注帶來的焦慮反而會加重失眠。

對暴飲暴食說“不”

飲食過飽也是造成失眠的原因之一。從中醫角度來說,“胃不和則夜不安”,吃的食物不當或吃的太多,會造成胃、腸負擔加重,其緊張工作的信息不斷傳向大腦,致使人失眠、多夢,就可能導致整夜寢睡不寧。

睡眠質量好的標準

1.入睡快,上床後5—15分鐘進入睡眠狀態;

2.睡眠深,睡中呼吸勻長,無鼾聲,不易驚醒;

3.睡中夢少,無驚醒現象,很少起夜;

4.起床快,早晨醒來精神好;

5.白天頭腦清晰,工作效率高。

❤世界兒歌日❤

你還記得曾經的兒歌嗎?

1976年,在比利時克諾克兩年一度的國際詩歌會上創立了世界兒歌日,由13歲以下的兒童每年在3月21日(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四個節氣春分)——春天到來的第一天舉行慶祝活動。

據報道,在孩子生命的早期,他們的語言、運動、認識形成的關鍵時期,通過給孩子提供豐富多樣的音樂環境,提高孩子的音樂品味、探索能力,從而幫助孩子在語言、小運動、大運動、認知社會等領域系統而全面的發展。

溫習這些經典童謠,一起唱歌一起搖擺吧!

3月21日,一个神奇的日子……3月21日,一个神奇的日子……
3月21日,一个神奇的日子……3月21日,一个神奇的日子……
3月21日,一个神奇的日子……3月21日,一个神奇的日子……
3月21日,一个神奇的日子……

❤世界詩歌日❤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

自1999年開始,每年的3月21日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選定的“世界詩歌日”,目的是為了推廣詩歌這一優美的文化形式的創作、閱讀和出版。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豈曰無衣,與子同裳”……還記得日本援華物資上的這些詩詞麼?它們曾在疫情最艱難的時期,給我們帶來了深深的感動。

“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當全球面臨嚴峻的疫情考驗時,中國也責無旁貸地為各國抗疫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無論是使領館、地方政府,還是各大企業、民間組織,都不約而同地在援外物資的包裝箱上貼上了精心挑選的寄語。詩句、箴言、歌詞……一行行簡短而真摯的文字背後,藏著我們投桃報李的滿滿真情,更寄託著特殊時期人們的美好期盼。

日本是中國的近鄰,也是最早對中國抗擊疫情提供援助的國家之一。作為“回禮”,中國捐贈日本的物資上自然不能少了詩句。3月2日,馬雲公益基金會向日本捐贈了100萬隻口罩,捐贈物資上寫的是“青山一道,同擔風雨”。詩句化用自唐朝詩人王昌齡的七言絕句《送柴侍御》:“沅水通波接武岡,送君不覺有離傷。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值得注意的是,這句寄語特意呼應了此前日本給中國援助物資時引用過的同一首詩,再次體現了中日文化的相通之處。

在浙江對日捐贈物資上,寫有“天台立本情無隔,一樹花開兩地芳”

的詩句。這兩句出自現當代著名僧人、佛學家、詩人巨贊贈日本僧人的詩,以一樹花開兩地芳香寓指情意不分地域。

韓國作為中國的近鄰,也曾在疫情期間及時送來援助。在遼寧援助韓國的物資上,寫著“歲寒松柏,長毋相忘”,這句話出自朝鮮王朝時期著名學者金正喜之口,寓意中韓兩國人民如同屹立寒冬的松柏,守望相助,共克時艱。浙江對韓捐贈物資上,則印有“肝膽每相照,冰壺映寒月”,這兩句出自韓國古代詩人許筠的《送參軍吳子魚大兄還大朝》。

3月21日,一个神奇的日子……

復星集團在給意大利的捐贈物資上,用意語寫著“是愛也,動太陽而移群星”,這句話出自意大利著名詩人但丁的《神曲》。同時送上的還有一句中文詩“西程十萬裡,與君同舟行”,借用了中國明清詩歌關於中西文化交流的詩句。前一句源自李日華《贈大西國高士利瑪竇》的“西程九萬里,多泛八年槎”,後一句則源自吳漁山《通玄老人龍腹竹歌》“京師公卿誰舊識,與君異國同舟行”。這兩句詩表明,即使遠隔東西半球,但面對困難必當同舟共濟。

3月21日,一个神奇的日子……

玄奘於貞觀年間西行赴天竺,並由印度運回梵文經卷的故事,為中印兩國民眾所熟知。復星集團在為印度捐贈物資時,就附上了“尼蓮正東流,西樹幾千秋”的寄語,這正是取自《全唐詩》中記載的玄奘僅存的五首詩作之一的《題尼蓮河七言》——“尼蓮河水正東流,曾浴金人體得柔。自此更誰登彼岸,西看佛樹幾千秋。”

在中國大使館捐贈給伊朗的物資上,用中文和波斯語寫著古代波斯著名詩人薩迪的名句“亞當子孫皆兄弟,兄弟猶如手足親”。原詩是這樣的——“亞當子孫皆兄弟,兄弟猶如手足親。造物之初本一體,一肢罹病染全身。為人不恤他人苦,不配世上枉為人。”這首詩是薩迪人道主義思想的集中體現,被作為座右銘懸掛在聯合國總部,成為國與國之間和平共處的行為準則。

3月21日,一个神奇的日子……

❤世界森林日❤

讓更多綠蔭守護美好家園

聯合國大會於2012年12月21日在其第A/RES/67/200決議中宣佈每年3月21日為國際森林日(International Day of Forests),目的是為提高各級為今世後代加強所有類型森林的可持續管理、養護和可持續發展的意識做出了有益貢獻。

在全球森林資源持續減少,引起諸多生態環境問題的當下,我們要更加關注森林、保護森林,探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色發展道路。

3月21日,一个神奇的日子……

從古至今,綠蔭一直守護著我們的家園。人類生活和經濟社會發展都依賴著森林,我們用的筷子、紙張、木製傢俱,吃的棗、慄、柿等都來自森林,甚至呼吸的每一口空氣都得益於森林的淨化。森林是陸地生態系統的主體,通過涵養水源、防風固沙、調節氣候,減輕或延緩著環境改變對我們的危害。森林也是呵護生物多樣性的搖籃,我國陸生野生動植物物種的80%以上生存於森林。

多年來,我國堅持不懈開展造林綠化,實施三北防護林、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還草、京津風沙源治理等一系列重大生態工程,深入開展全民義務植樹,國土綠化加速推進。森林覆蓋率已從新中國成立初期的8.6%提高至22.96%,森林資源持續增長,人工林保存面積穩居全球首位,贏得世界讚譽。

如今,祖國各地山川披綠裝,城市增綠色。森林旅遊、休閒康養等新興綠色產業日漸興旺,綠水青山正在變成老百姓的金山銀山。

森林滋養幸福生活,也加厚美麗中國的底色。但也要看到,總體上我國仍然缺林少綠、生態脆弱、生態產品短缺,與美麗中國的目標和人民群眾的期盼還有較大差距。特別是一些地方資源破壞和生態退化現象依然突出,一些地方發生的森林火災敲響了森林管護的警鐘。讓更多綠蔭守護美好家園,是時代發展的呼喚,也是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讓更多綠蔭守護美好家園,需要每個人從點滴小事做起。在堅持履行植樹義務、愛綠護綠的同時,儘可能節約身邊的森林資源。一張紙、一雙一次性筷子,都是我們要守護的美好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