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衰退,“殺富濟貧”鼓勵大企業漲薪,可能是個法子

下班路上,可以聞見路邊的花香,清新撲鼻,感覺心情異常喜悅。最近天氣也沒有了以往的霧霾天,晴空萬里藍天白雲,以至於就連NASA 科學家也表示,根據衛星數據顯示,這是“從未見過”的景象。這算是疫情給地球帶來的一點正面福利吧。

經濟衰退,“殺富濟貧”鼓勵大企業漲薪,可能是個法子


國內企業都在積極的進行復工,也不斷傳來企業裁員降薪的消息。我有點不同的想法,分享給大家,以示討論。

如果大面積公司裁員降薪,而不是漲薪,那麼間接的實際上是降低了普通人消費的慾望和能力。這在國家經濟層面上是不願意看到的。

所以建議大型企業給員工漲薪,也可以片面理解為“殺富濟貧”,富人身上掉點肉沒太大影響,將財富收入傾向給普通勞動者,一是可以激發工作激情和創造力,為公司創造更大價值,二是個人增加了收入,有了消費能力,繼而又會反哺給企業產品的營業增長,國家經濟也會逐漸恢復。這是正向循環。

大企業不裁員不降薪,一方面是盡了社會責任,為國家經濟恢復做貢獻,這必須是集體一致性作為,另一方面大企業在經濟下行更有資源和競爭優勢,也是增加市場份額的好機會,利公利己!

那麼在前期,國家需要利用政策和財政大力度扶持補貼中小企業,先讓中小企業活下來,穩住就業,等各大企業不斷髮展,獲取更大稅收,再來反哺中小企業,促進中小企業逐漸走出困境,提高就業人數,越多的勞動者就業獲取收入,再次刺激增加內需,經濟也更有了活力,這樣可以實現企業、就業、經濟正向激勵循環,社會健康發展。

不論是經濟衰退還是社會動亂,基本上中產階級都是最容易受到傷害也是傷害最大的群體。上層階級和窮人影響最小,這個大家其實可以想象。美國19世紀初的經濟大蕭條,去年的拉美國家如玻利維亞、智利社會衝突與動亂,如果你親身經歷應該可以感受得到。但有人熟悉歷史的可能也會說比如宋代“靖康之恥”都城很多世家大夫們遭到金軍大範圍屠殺,上層階級幾乎毀滅,南宋真正進入了平民社會。這是國家主權動盪情況下的極端情況,可另當別論。

所以,有能力的企業、大企業鼓勵漲薪,而不是順勢降本降薪甚至裁員,承擔起社會責任,給更多的勞動者創造就業機會,也給國家扶持中小企業提供更多彈藥,否則若是零和遊戲,勞動者沒了收入,沒了消費,經濟不振,也就壓縮了企業的生存空間。


另外,這兩天在看些有關日本經濟泡沫時代的書,從勞動的意義和個體的價值有一點感受,說一說,跟以上內容沒太大關係,如果喜歡讀,您就接著往下看。

作為普通勞動者,我不以為只是要“活著”,只為掙點個人及家庭的消費支出, 工作佔據了大部分時間,個人生活空間被大大壓縮,作為大部分企業,使命只是企業建立和形象宣傳的例行公事的標配和手段,很少有企業真正將使命踐行並落地到員工的行動意識中。作為勞動者個人,大部分也不知道找不到自己的使命和興趣、優勢,工作只是工作。

但我想,作為人,我們應該要獲取勞動的意義,成為有自主靈魂思想的個體,懂得自己的工作為他人所帶來的價值,工作不只有高壓、疲憊,更有激情、愉悅和滿足。這在人力資源上是企業打造員工體驗的一部分。

大到活著的意義,小到工作的意義,“意義”是人的獨有精神符號,若是無目的無思想,不就如同行屍走肉般動物行徑?

當然你可以從宇宙觀來看,個人甚至地球的生死在宇宙中都很無足輕重。但作為有意識的個體人,必須思考這些價值意義的問題。達爾文發現了人類生物的進化論,那麼人類的思想也在進化,可以從這個角度來理解馬斯洛需求理論,從生存到自我實現。

現在是信息社會,每天每人都會接觸大量的信息,極大壓縮了個人獨立思考的空間,大多是複製粘貼給了自己。在某些人與機構眼裡,你不是獨立個體,只是流量。如果說未來個體將逐漸消亡,想起來也是可怕。

在封建時代,老百姓幾乎就沒有真正被正確看待過,唐太宗說“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即是君主好比是船,百姓好比是水;水能載船行走,也能把船掀翻,不是說對百姓有多重視,而是想要維持統治所必須依賴的工具,“穩定”是政治家最高原則,作為小民,多少時刻充滿了無力感和無存在感?

民主社會雖然強調“以人為本”,國家文化逐漸重視個體價值,當然還存在一定的意識形態統一性需求,但由於社會經濟的變化,個人卻逐漸被信息、大數據影響和“控制”。

人的意識行為有多大程度是受個人控制的呢?那什麼又是個人控制?個人受外界信息影響,有多大比例是不自覺和意識行為?又有多大比例是有意識的行為決定?若是人即自主意識,當意識被外界操控,比如注射藥物使人感到快樂或者興奮,那麼又會怎樣?當然這是意識形態問題,學界哲學家科學家們也早有討論研究,沒有完美的結論,也許也是超出了日常生活的範疇,此不贅述。

多看一看老人最後時光的思想觀點,也許對我們認識生活是有幫助的。

可以舉個著名經濟學家熊彼特的例子:

1950年1月3日,德魯克與父親去看望67歲的熊彼特,德魯克的父親問熊彼特:“您是否還談論希望憑藉自己的某種成就而不被世人忘記?

熊彼特忍不住放聲大笑起來。因為熊彼特在30來歲談到他真希望憑藉自己的某種成就而不被世人忘記時因說過下面這段話而聲名狼藉:“成為歐洲美女最痴情的情種和最偉大的馬術師(也許同樣說過最偉大的經濟學家)”。

現在熊彼特回答說:“是的,這個問題對於我來說仍然很重要,不過現在我以不同的方式來回答這個問題。你也知道,我現在已經明白光是被人記住寫過幾本書、提出過一些理論,還遠遠不夠,除非他給別人的生活帶去了不同,要不然,這個人的生活也沒有什麼特別之處。”

5天后,熊彼特就病逝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