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今年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看过来!

今年我市乡村振兴工作怎么干?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如何促进农业危中寻机?

昨日,市委农村工作会议为2020年全市乡村振兴定下目标,划出重点:以项目为支撑,力争今年实施乡村振兴重大项目200个以上,完成投资600亿元以上。


成都今年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看过来!

01

确保重要农产品不断档、不脱销、不大涨

农业生产事关“菜篮子”供应,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下更是防控的基础。清醒认识疫情给农业农村带来的深刻变化,2020年我市全年粮食、蔬菜播种面积将稳定在565万亩左右和260万亩以上,产量稳定在225万吨以上和600万吨以上,突出抓好生猪生产恢复,确保生猪存栏400万头;用好生态补偿政策,与德阳、眉山、资阳等市(州)合作,建好市外保供基地;加强“米袋子”“菜篮子”供应链建设,确保重要农产品不断档、不脱销、不大涨。同时,要抓实抓好“送政策、帮企业、送服务、解难题”专项行动,全力支持企业由复工复产转向稳产满产。

02

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今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我市将对高新和简阳年度脱贫攻坚工作实施挂牌督战,持续跟踪监测群众“两不愁三保障”稳定达标情况,加强返贫监测预警,同步防范化解群众民生诉求困难,同时进一步查漏补缺,防止简阳和高新已经脱贫的116个省定贫困村、76813名(动态管理)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不稳定、以及边缘户返贫致贫的可能,奋力夺取脱贫攻坚战最终胜利。

03

高能级培育都市现代农业生态圈

按照市委培育现代农业产业生态圈的要求,我市今年将紧紧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坚持以农业产业功能区为载体,高能级培育都市现代农业生态圈,促进乡村空间布局优化、城乡经济地理重塑。

据悉,我市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将重点在科技、种业、加工、博览等产业链前端、高端、后端上着力,精准招引一批国内外有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和重大项目,提高农业产业配套率、市场显示度和综合竞争力,积极培育都市现代农业生态圈生态链。抓住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等重大战略,加强与省内外、国内外重点城市的联合与合作,建立政产学研用产业联盟、扩大“朋友圈”,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高端要素资源。同时以全新视野审视城乡空间形态,高水平策划规划、高品质设计,建设一批骨干型的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项目。

04

高品质建设宜居乡村

以此次疫情为切入点,我市2020年将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特色镇(街区)建设和川西林盘保护修复、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升为重点,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积极探索公园城市的乡村表达。

围绕“三大革命”,我市将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动实现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0%以上,70%以上的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处理,90%以上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

在此基础上加快推进特色镇(街区)建设和川西林盘保护修复,按照“产业功能区+特色镇+川西林盘”发展模式,在乡村加快形成以乡村绿道为纽带,特色镇、川西林盘、精品民宿互为支撑的旅游目的地和消费场景、生活空间、商业形态,统筹协调推进114个撤并乡镇文旅项目建设,策划推出一批能改变农村形态、产业结构、发展质量的重大项目。

05

高站位谋划推动开放合作

紧扣国家赋予我市城乡融合发展五大试验重点,我市今年将深入抓好改革拓展,积极探索以农业产业功能区为基本单元,各具区域特色的改革创新模式,把城乡融合试验区建设成为汇集农村改革成果的展示区、农村改革集成运用的引领区、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的探索区和农村改革创新发展的先行区。

围绕成德眉资同城化战略,我市将把成德眉资都市现代高效特色农业示范区规划建设作为“三农”领域的突破点,共同谋划一批重大政策、重大项目、重大改革,积极争取纳入国家、省“十四五”规划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规划纲要,通过实施一批合作项目,促进分工协作、共建共享,共同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区域带动力的现代产业集群和经济共同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