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作霖对日本人的威慑有多大,为何日本人要想办法讨好他!

早在1906年,日本军在与俄国作战胜利后,便以战胜者的姿态,接收了清政府曾作为赔偿给予俄国使用东北的种种权力。随后,他们在东北建立了关东都督府陆军部,就是后来的关东军。

张作霖对日本人的威慑有多大,为何日本人要想办法讨好他!

(张作霖剧照)

关东军驻军不久,张作霖和关东军就交过一次手。

事情是这样的,当时张作霖还是奉天巡防营前路统领,听命于清政府。

张作霖颇有些春风得意,一是他剿匪有功,除掉了巨匪杜立三。此事得到清政府的嘉奖,除了赏银,还得到了提拔。二是他在剿匪的过程中,不断吸收残匪的武装力量。因此,在清除匪患的同时,势力随之不断扩大。

也就是说,此时的张作霖,既得清政府器重,又名声在外,颇有些身份了。

1908年,张作霖手下的官军,穿着便衣去日本人新开的妓院寻欢作乐。结果,为了个妓女和关东军发生了摩擦。在争执中,日本人开枪打死了2个官军。

事情发生后,张作霖亲自找到驻东北的日本领事馆,要求他们给个说法。

日本人自甲午战争后,一直认为中国人都是些无能之辈,因此面对张作霖时,态度非常傲慢。他们说,就按50块大洋一条人命吧,说完他们就丢给张作霖100块大洋把张作霖撵走了。

张作霖是个刀尖上舐血的汉子,哪受得了这份羞辱。回去后,就命部下到街上杀关东军,并表示,一切后果他承担。

由于日本人在东北气焰嚣张,早就对日本人恨之入骨的官军,听了张作霖的话,谁也不愿意放过这个机会,于是都涌上街头。

不过,由于已经夜深,街上的日本人并不多,找了一个来回,他们才杀了3个关东军。

作威作福的日本人,见官军居然敢杀关东军,自然不依不饶找到张作霖,要他给个说法。

张作霖也不说话,直接丢给他们150块大洋,然后命人送客。

日本人见此,知道张作霖不好惹。再加上他们也知道张作霖的武装力量在东北已经是一支不容小觑的队伍,而他们不过才2万不到的兵力,硬干起来肯定会吃亏,所以他们只好灰溜溜地回去了。

张作霖对日本人的威慑有多大,为何日本人要想办法讨好他!

(影视中的张作霖和日本人)

不过,自这件事后,日本人开始关注张作霖。

其实,在这之前,张作霖与日本人有过合作。

那是1904年,为了抵御俄国军队的侵略,在清政府的同意下,日本出兵东北,发动了日俄战争。

在战争中,日俄双方为了在东北抢夺更多的资源,四处烧杀抢掠,奸淫掳盗,已经到了无恶不作的地步。

百姓由于生存得不到保障,于是纷纷雇用武装队伍保驾护航,慢慢地,就产生了保险团。

当时,张作霖一穷二白,幸好找了赵地主的女儿,才在岳父的帮衬下,成立了一支保险团。

张作霖一向机敏,在他的运作下,保险团的武装力量得到了扩充。不过,这对于张作霖来说,还远远不够。于是,他一边保护境内平安,一边筹划如何扩大队伍。

日俄战争让他看到了机会。

战争打响之初,张作霖认为俄国强大,所以他向俄国人表示,愿意带着队伍帮他们打日本人。条件嘛,就是用武器和金钱交换。

俄国人欣然同意。结果在一次战役中,他做了日本人的俘虏,差点就被日本人处死了。

后来,还是凭着三寸不烂之舌,换取了日本人的信任,他才得以死里逃生。随后,他和日本人签订盟誓,表示坚决援助日本军。

不过,张作霖才不会遵守约定呢!反正谁对他有好处,他便帮谁。他巧于周旋,日俄双方都被他耍得团团转,却又不能不拉拢他。这样一来,日俄战争结束后,虽然日俄双方都元气大伤,但张作霖毫发无损,还扩编了3个营。

此后,张作霖凭着高明的政治手段和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实力,最终坐上了奉天督军的高位,成为实至名归的“东北王”。

张作霖对日本人的威慑有多大,为何日本人要想办法讨好他!

(张作霖和奉军)

张作霖没有读过书,也没有接受过军事训练。他在军事上的才能,都是从实践中所得。建立奉军后,他极为重视各种人才的引进,因此他的队伍中,精英辈出。奉军从一支土匪居多的武装队伍,慢慢进化成一支训练有素的现代化强军。

在第一次直奉战争结束后,大败而归的张作霖,在总结失败的原因时,意识到武器的重要性,于是他建立了当时国内规模最大的东三省兵工厂。在经过多次改革后,制造出了大量先进的枪、炮和子弹,为奉军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武器资源。

此后,张作霖还建立了炼钢厂、机器厂等配套工厂,以保证军械的原材料充足,大大地解决了制造武器的原材料来源。

张作霖除了发展陆军之外,他还加强了海防和空防的建设。当时,除了35万陆军外,他还拥有3个舰队和5个空军航空队。在各路军阀中,张作霖的海陆空联合战队,是其他军阀所不具备的。

此外,张作霖不光注重军队和武器方面,还非常重视培养军事人才。

最先,张作霖为了培养更多的陆军人才,建立了东北陆军讲武堂。后来,他又建立了东三省航空学校,专门用来培养飞行员、机械师方面的人才。

在军事现代化、专业化的同时,张作霖在地方自治上,也很有一套。比如他保护农民土地不得侵犯,鼓励开荒种地等。另外,他还为积极发展工业,颁布了不少利民利商的政策。因此在东北三省,张作霖得到了民众的极大拥护。

有权有势有影响力,日本政府自然对张作霖极力拉拢。

张作霖对日本人的威慑有多大,为何日本人要想办法讨好他!

(郭松龄剧照)

在张作霖成为“东北王”之后,日本人曾许诺张作霖,愿意支持他掌控北洋政府。不过要和他们签下丧权辱国的《吉珲铁路修筑合约》。

当时,和张作霖接洽的是日本公使芳泽谦吉。当他把条约拿给张作霖后,张作霖并没有立刻拒绝,而是一边看一边点头或者摇头。

因此,芳泽谦吉认为张作霖只是对部分条款不太满意,所以他把合约内容颇为详尽地解释给张作霖听。并一再担保,只要他肯签字,就一定能得到日本政府的支持,成为北洋政府的最高领导人。

最后,张作霖终于在条约上签了字。芳泽谦吉非常高兴地把条约接过来,结果顿时傻了眼,原来张作霖在上面签了个“阅”,意思是他看过了。

1925年,奉军将领郭松龄倒戈反奉,形势十分危急。

日本人认为时机成熟,于是让关东军参谋长斋藤找到张作霖,表示愿意出兵阻郭。条件是允许日本人在东三省和东蒙地区,享有居住和经商的权利,并且将间岛地区划给日本人使用和治理。

张作霖当场气得大骂,说日本人就会整圈套骗人。表示绝不受日本人要挟,宁可自己丢了性命,也不能做卖国贼。

多次在张作霖这里吃瘪的日本人早已恼羞成怒,但是日本人并不敢明目张胆地对张作霖动武。于是,他们使用了卑劣的暗杀手段,最终制造了皇姑囤事件,炸死了张作霖。

张作霖死后,不光他积累多年的家业和军械厂等,被少子张学良拱手送给了日本人,就连他一直虎踞的东三省,也因为张学良的“不抵抗命令”,全部被日本人占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