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趙匡胤是如何建立北宋的?北宋歷史之陳橋兵變


說起北宋的建立,還要先說一下五代十國。自黃巢起義起,天下紛爭不斷,政權割據,中原地區先後出現五個政權,就是我們所說的五代,周邊的數十個政權被稱為十國。五代的更替總是驚人的相似,無非就是手下的人業務能力太強,直接篡權了。大概這些人都是編劇總喜歡複製粘貼同樣的橋段。趙匡胤出身名門,自小走南闖北,業務能力超強,受到周世宗賞識。世宗去世後,年僅7歲的恭帝即位,主少國疑,更何況是在政權更迭頻繁的五代。不久,契丹進攻邊境,業務能力極強的趙匡胤即被派去迎敵。

宋太祖趙匡胤是如何建立北宋的?北宋歷史之陳橋兵變


大軍抵達陳橋驛時,一些士兵議論道:“今皇帝幼弱,不能親政,我們為國效力破敵,有誰知曉;不若先擁立趙匡胤為皇帝,然後再出發北征”。在趙光義和趙普的授意下,將士們將黃袍披在酒醉的趙匡胤身上。醒來的趙匡胤語言很是猶豫,但是行動卻很誠實。率軍回師開封,逼使恭帝禪位,輕易地奪取了後周政權。當然即位後趙匡胤無須再出徵,因為遼兵即“自行遁去”!趙匡胤的即位當然也引起了一些人的反對,尤其是在潞州的李筠和揚州的李重進。李筠與北漢聯立反宋,但是業務能力不行,攻城後就自殺了,李重進複製了一下李筠,於是北宋政權得以鞏固。但是政權畢竟建立不久,會不會成為下一個“後周”“後漢”?誰也無法確定。

宋太祖趙匡胤是如何建立北宋的?北宋歷史之陳橋兵變


陳橋兵變是宋朝取代的重大歷史事件,自然不是巧合,山雨欲來風滿樓,沒有趙匡胤,後周政權也是無法穩固的。為了汲取五代十國的教訓,宋朝有一些不一樣的制度或習慣。比如,文官掌握兵權,武官只有打仗的時候才能帶兵,駐守邊疆的一般都是實力不強的,以此來預防功高震主的將官反叛。宋朝攻打能力不強,但是防守能力卻很強,打不過別人,至少也不能被別人打到。趙匡胤創立的大宋,雖然軍事能力不強,但是商品經濟、文化教育、科學創新卻是高度繁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