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職立黨為公,退而不休 奉獻餘熱

登封市宣化鎮 董國政
(記者:劉麥根/雷秀玲)

家住登封市宣化鎮老慄樹村的張發乾,現年81歲,中共黨員,是宣化鎮政府正科級退休幹部。1999年10月退休後,打消 “退即是休”的念頭,仍以強烈的事業心、責任感和樂於奉獻的精神積極參加社會活動,繼續為黨的事業奉獻餘熱。

在職立黨為公,退而不休 奉獻餘熱

餘熱奉獻社會。張發乾退休後,每天的央視新聞必看,鎮訂的《河南日報》、《鄭州日報》和《老人春秋》必讀,重點在“幹”字上做文章。2004年春,他所在的村深井泵打撈不出來。讓省級貧困村再買一臺水泵談何容易?村支書無奈找其出主意。他想起曾在本鄉任過書記還與其搭過班的老領導在鄭州水利局主政,他倆就帶著申請火速赴鄭求助,老領導知道該村貧窮情況,在符合政策的情況下當即批給一臺水泵,讓他們連夜趕回來安裝。老百姓看到泵上水,高興得奔走相告,共贊張發乾為村辦了一件大好事。2015年,鄰哥從麥場往家回收麥子,張發乾為幫抬麥袋過門檻時,不慎趔趄倒地,造成左胯骨頭斷裂,經過市一院手術治療出院,結賬時本人就負擔了將近五萬元,鄰哥給他彌補藥費,被他婉言拒絕。在擔任鎮老幹部黨支部委員和關工委執行主任期間,他經常深入學校調研,對學生進行“三愛”教育。一次聽說本村王松梅之子周朝源輟學,張發乾就3次登門做工作,最後孩子高興地回校繼續學習,後來他考上了大學,該生手持入學通知書向其鞠躬報喜感謝。

在職立黨為公,退而不休 奉獻餘熱

尊老愛幼治家。張發乾家四世同堂,上有八九十歲的父母,下有幾歲的孫輩,一家十幾口人生活在一起,幸福和諧美滿。在孝老的歲月中,張發乾下班先到父母屋看望,噓寒問暖,悉心照料;在父親晚年患病期間,他幾乎沒有睡過囫圇覺,當聽到父親的鼾聲或者一個動作,都時刻牽動著他的心,他就馬上過去看,因此老人沒有得過褥瘡。張發乾對父母盡孝,對社會老人也關懷。凡是過去在一起工作過的領導、同事,他不斷用電話聯絡感情。每次從縣城回老家,本鎮的老幹部、老鄉親都要想法見面說話。去年聽說本村一位老人在登封老年公寓住養,他和老伴一起帶著禮品租車前往,感動得老人熱淚盈眶。

在職立黨為公,退而不休 奉獻餘熱

書寫《歲月》、詩歌。張發乾解放前曾坐著父親小推車,和鄉親們結對到陝西等地逃荒要飯。解放後,在黨的英明領導下,為黨工作四十年,忠誠敬業又勤勉;到過三縣去工作,登封滎陽中牟縣。九九年度退了休,正科待遇協理員。不忘初心葆本色,牢記使命譜新篇。美好人生在旅途,黨的恩情記心間。今年八十一歲整,老驥伏櫪志更堅。為了總結經驗,啟迪後代,張發乾在市老領導們的關心下,在子女們的鼓勵幫助下,著筆書寫自己的人生歷史,經過數月的挑燈夜戰“爬格子”,書名為《歲月》的回憶錄結稿, 2014年9月印刷了五百本,張發乾親送老領導、老同事以及親朋好友等,受到了大家的好評。在撰寫回憶錄基礎上,張發乾又愛上了寫詩歌。近5年來,先後在《登封詩壇》刊登28首、在登封市老幹部局和天地之中刊物發表4首、鎮老幹部《紅葉薈萃》書上採用9首,一共上刊詩歌41首。

在職立黨為公,退而不休 奉獻餘熱

2000年以來,張發乾的事蹟被《登封市五老隊伍發揮作用典型材料》入編。曾榮獲登封市“敬老文明家庭”、登封市 “老幹部發揮作用先進個人”、2007年被評為鄭州市“關心下一代工作優秀五老工作者”等殊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