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明县:勠力同心拔穷根摘穷帽

——宁明县脱贫攻坚工作综述

□本报记者 农彩云 钟文芬

全县16个贫困村脱贫摘帽,2271户7783人实现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0.23%,全县漏评率、错退率均为0,目前仅有4个贫困村、贫困对象310户875人未脱贫……过去一年,宁明县坚决贯彻落实脱贫攻坚部署要求,紧紧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以脱贫攻坚统揽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攻坚克难,于2019年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全面实现脱贫摘帽。

创新机制 吹响脱贫攻坚集结号

“为了扶贫大家付出了很多,希望在‘四合一’里向组织展示工作最好的一面……”2019年宁明“四合一”考核之前,北江乡法奎村第一主任梁荣富在日记里写道。

担任第一主任一年多时间里,梁荣富脚踏实地,积极为法奎村发展和群众脱贫致富“把脉问诊”,为群众办实事100多件。

这是宁明县帮扶干部驻守农村倾力扶贫的缩影。

2019年,宁明县创新将帮扶工作网格化运用到脱贫攻坚工作,坚持“五级书记”抓扶贫,发挥退居二线领导干部余热,激发全县帮扶干部工作干劲,全面夯实帮扶工作网格化机制,为脱贫群众真脱贫、不返贫提供有力保障。

据统计,宁明县共选派396名脱贫攻坚工作队员,进驻162个村(社区)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实现每个村(社区)都有第一书记。同时,持续推进结对帮扶工作,确保全县17563户贫困户均有帮扶联系人结对帮扶,落实57个贫困村、105个非贫困村(社区)有挂点包村后盾单位。

以党建引领脱贫攻坚,是宁明县开展脱贫攻坚的一大法宝。宁明县压实县、乡、村三级临时党组织责任,将领导压到一线解决问题,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号召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一线践行初心使命;率先探索建立基层党建联合体,打破基层党组织设置模式,集中后盾单位资源解决农村道路硬化等问题,共建立乡镇级党建联合体13个、村级79个,解决600多个问题。

为提高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宁明县还创新工作机制,组织开展大走访、大调研、大排查大解决、环境大整治、满意度大提升“五大行动”,倡导全县6895名帮扶联系人每周到村屯一次、每月视情况到村屯住一晚、与贫困户吃一餐饭、开一次家庭会议、解决一个问题、核对一次信息、打扫一次家庭卫生、照一张合影“八个一”活动,先后协调解决了产业奖补、危房改造、医疗等方面问题35167个,有效拉近了干群关系,做到真帮实扶。

针对扶贫领域信访新形势新问题,宁明县以直面矛盾问题“大走访”、回应群众诉求“大接访”、精准排查化解“大处访”、坚持群众满意“大回访”、强化责任落实“大督访”的“五访”为抓手,将信访问题化解在基层、解决在县内,打通扶贫领域信访工作的“最后一公里”,共组织大接访活动15次,参与群众7000多人次,解决群众反映问题386个。

与此同时,为防止边脱贫、边返贫现象发生,宁明县还对标脱贫户的“三保障”和各项政策落实等进行拉网式大排查,全面“体检”脱贫村的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基层组织建设等指标,摸清问题,确保各项政策落实到位,巩固脱贫成果。

聚力“造血” 探索产业扶贫新路径

产业是脱贫之基,致富之源。宁明县紧抓这一根基,重点发展蔗区、林区、景区、边贸区、现代农业区“五大战区”扶贫产业,通过“以奖代补”鼓励群众发展特色产业,提升贫困群众“造血”功能,拓宽贫困群众增收渠道。

2019年,宁明57个贫困村均有“3+1”特色产业,全县“5+2”特色产业覆盖96.69%贫困户,累计发放产业奖补资金7498.2万元,受益17784户。

村民富了,村集体经济也要富起来。宁明县积极探索“入股企业分红”“甘蔗互助有偿服务”“土地增减挂钩利润分红”等三种模式,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

在“入股企业分红”创新模式带动下,宁明以广西华昊牧业有限公司等大型肉牛养殖场作为全县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肉牛养殖中心区,引导贫困村资金入股,年底以分红形式获取收益。据统计,每村每年获得不低于2.4万元的村集体经济收入,入股最多的村实现年度分红7.15万元。

为使贫困户、村集体、企业三方共赢,宁明蔗区各村民合作社还与宁明东亚糖厂和海渊东亚糖厂2家制糖企业签订有偿服务协议,合作社通过开展“双高”基地建设、承包集体荒地种植甘蔗、组织村民互助等方式提高甘蔗单产量,糖厂则以甘蔗入厂量为基数,以每吨1元的甘蔗产量奖补资金给蔗区村民合作社,以此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此外,宁明县还将土地增减挂钩工作和壮大村集体经济有机结合起来,乡(镇)村民合作社与宁振公司签订有偿服务协议,村民合作社通过提供开展“三清三拆”、协助土地丈量核查等一系列服务获得集体收入。按照每亩获得5000元服务费计算,全县各村(社区)增加用地指标9000多亩,该项举措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4500万元。

目前,全县162个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均达到4万元以上,其中22个贫困村达到10万元以上,5个贫困村达到20万元(含)以上。

发展新型经营主体是宁明拓宽产业扶贫的一大渠道。2019年,全县注册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基地(园)等92家,带动25%以上贫困户实现经济增收。

粤桂扶贫协作还为宁明脱贫攻坚注入强劲动力。过去一年,宁明利用县域资源、劳动力优势和广东江门市新会区市场优势,与新会区加强产业合作,共引进11家企业,吸纳就业人员411人,其中贫困户139人。

精准当先 筑牢贫困发生“源头”

贫有百种,困有千样。针对不同致贫原因,宁明县因人因户精准施策,压紧压实行业部门责任,围绕健康扶贫、教育扶贫、危房改造等制定实施方案,推动农村保障制度与精准扶贫政策无缝对接,牢牢锁住贫困“源头”。

为让群众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宁明县落实贫困人口综合医疗保障“198政策”,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服务。截至目前,全县贫困人口参保92340人,参保率100%,贫困户住院报销比例91.41%、门诊慢性病报销比例87%,实现贫困人口基本医保全覆盖。对患10种慢性疾病的贫困人口,宁明还落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开展随访活动,满足贫困群众所需。

针对贫困学子,宁明县完善学生资助体系,确保所有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2019年,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均能享受免课本费政策;享受农村义务教育寄宿生生活补助39256人次、资助金额2064.09万元;享受营养改善计划56458人、划拨资金2201.5万元;累计发放雨露计划补助3627人次579.1万元。

聚焦“住房安全有保障”,宁明县设置城中和爱店2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实现1176户4720人易地搬迁入住。并对全县“四类对象”4903户住房进行鉴定,确保住房安全;实施“四类重点对象”农村危房改造435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88户全部竣工并拨款864万元;其他三类对象147户已竣工103户并拨款190.55万元,其余44户在建。

与此同时,宁明县抓牢综合保障性扶贫,将全县12469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纳入低保政策;164人享受特困供养政策;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6792人参加养老保险,参保率100%;2308人享受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2238人享受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两项补贴均享受的有1520人。

此外,宁明还将就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一项重点工程来抓,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帮助困难群众就业增收,激发群众内生动力。2019年共安排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68人到公益性岗位就业;认定就业扶贫车间12家,吸纳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业91人;以村为单位组建扶贫“爱心超市”,全县建成165家村级“爱心超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