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各銀行的“結構性存款”,存在著什麼樣的風險?

野馬和尚


什麼是結構性存款?如何辨認結構性存款中的“假結構”給家庭和個人帶來的風險?

        很明顯,結構性存款確實被視同存款進行管理,納入存款準備金和存款保險基金的繳納範圍,並要按照銀監會的要求,計提資本和撥備,但它與普通的非結構性存款的區別又是什麼那?這其中的核心就是,它引入了,金融衍生工具(期權、期貨等),並通過它,把一定比例的資金投資到與匯率、股票、大宗商品等標的物掛鉤的金融產品上去,以博取高於普通存款的收益。

      這裡舉個例子吧,比如說客戶購買了100萬一年期的結構性保本理財產品,那麼這裡就需要核定出一個資金轉移定價,這裡我們假設為5%吧,注意啊,它並不是最後與客戶的協議利率,而是要遠遠高於後者的。

       那麼接下來,銀行會用97萬去購買沒有風險也沒有利息的票據類資產,而剩下的3萬,會用來購買某個標的物(比如股票),它的看漲或看跌期權,一年後,存款部分會得到97萬*1.05也就是101.85萬的本息收益,而那三萬部分,需要看股票的實際走向,如果價格沒有超過執行價,那麼可以不行權,最後的收益就是101.85萬,但如果股票的價格超過了執行價,那麼因此產生的收益可能是無窮大的,當然最後給到用戶的收益肯定是固定的

        其實結構性存款,並不能算是一種新型的創新性產品,因為剛性兌付的存在,所以同樣也不是一個賺錢的買賣,除非按照不保本來進行銷售,過去在很多外資行就是被按照非保本理財來進行銷售的,當然也引發了不少客戶的投訴,而現階段,大量的銀行一窩蜂的來進行這款產品的發行,不得不承認肯定是與《資管新規》的出臺是有密切關係的,甚至可以理解成,是對去剛兌的一種應激性逃避的方式,當然也可以理解成一些中小銀行跑馬圈地的特殊手段吧。 “假結構”性存款到底假在哪?買了假結構性存款會有什麼風險?

        自從銀行保本理財產品發行受限之後,結構性存款就突然火了起來。由於結構性存款與保本理財的可替代性,吸引了眾多之前購買保本理財產品的投資者來購買。於是乎,2018年銀行的結構性存款大增2.66萬億,同比增幅達到了38.27%。不過,從去年9月份開始,結構性存款的發行速度就明顯放緩,因為監管層發現了其中的一些問題。

       在結構性存款大火之際,各個銀行無論大小都推出了自己的結構性存款,只不過在這中間卻有一些“假結構”性存款的存在,其中包括一些無資質的銀行發行的結構性存款以及產品設計有問題的結構性存款,這些結構性存款名為“結構”,實則屬於變相剛性兌付的產品,已經失去了“結構”的屬性。

         為制止這種情況,監管層火速叫停了一些銀行的結構性存款發行,從而造成了去年9月之後結構性存款迅速降溫。不過,雖然很多銀行的假結構性存款已經被叫停,但市場中仍然還有一些假結構性存款存在,對投資者來說,要怎麼去辨認是不是假結構性存款呢?

         如何辨認結構性存款中的“假結構”?首先,看是不是有掛鉤的金融衍生品。結構性存款一般為存款+某金融產品的期權這樣的組合,其中必須有期權這樣的金融衍生品,否則就不是真結構性存款。所以發行結構性存款的銀行,必須要有金融衍生品的交易資質。有些銀行自己沒有金融衍生品交易資質,就讓其他銀行代為交易,這其實也是違規的,其發行的結構性存款也屬於“假結構”。

       其次,看收益達成的條件。結構性存款會設計一個收益達成的條件,這個達成條件跟所掛鉤的金融衍生品有關,達成條件即可拿到最高收益,否則就只能拿最低收益。不過,有些結構性存款就會在這個收益達成條件上做文章。

        比如,某銀行發行的一款與黃金掛鉤、期限為31天的結構性存款,其中就規定,在產品到期時,黃金價格較期初時的價格上下波動在400美元/盎司範圍內,就可以拿到3.3%的收益,超出這一波動範圍只能拿到1.15%的收益。這看起來好像沒什麼問題,但要知道,即使在過去5年裡,黃金價格的最大波動幅度都沒有400美元,一個月內出現這麼大波幅的可能性微乎其微。這種類型的結構性存款也屬於“假結構”,因為它的收益達成條件有跟沒有都沒多大區別,就是來做做樣子的。雖然對投資者來說,買這類“假結構”性存款可以很輕鬆地拿到最高收益,但卻是面臨政策風險。

    說了這麼多,並不是想告訴大家結構性存款不安全,這裡只是想讓大家知道,它究竟是什麼,以及它的運行邏輯,當然隨著其規模的不斷擴大,肯定也會有被叫停的可能,同時也需要注意,發行的銀行是否具備金融機構衍生品交易資格,如果沒有那麼就有可能會涉及違規,總之大家且買且珍惜吧。

 



金融論


大家好!我長期在銀行工作,對結構性存款有一定的研究。結構性存款作為存款的一種,本金的安全性非常高,但存在以下2方面的風險:

1、 收益不確定的風險。

普通存款的利率是固定的,收益也是確定的,利率的高低主要跟存款期限掛鉤,期限越長,存款利率越高。以招商銀行為例,2020年3月11日,該行3個月整存整取定期存款的利率為1.35%,5年期整存整取定期存款的利率為2.75%。

但是,結構性存款的利率是不固定的,存在收益波動的風險。

以工商銀行為例,該行結構性存款的利率都是以區間形式展示的,34天的結構性存款利率的區間為1.35%-3%,也就是說,這款結構性存款最低的收益率是1.35%,最高為3%,最終收益存在不確定性。

2、 再投資風險。

結構性存款的期限一般都較短。比如說,工商銀行手機銀行上的結構性存款期限最短的34天,最長的也才373天;招商銀行APP上的結構性存款期限最短的21天,最長的也才365天。

如果未來利率下降,在結構性存款到期後,存款人就無法再找到跟原先利率相同的投資機會,這就是再投資風險。

相比於普通定期存款可以選擇2年、3年甚至5年的存期相比,結構性存款的期限要短不少,再投資風險更大。

事實上,這個風險是客觀存在的。一方面,近日央行下發了《中國人民銀行關於加強存款利率管理的通知》,提出要將結構性存款的保底收益率納入自律管理範圍,這意味著央行要對各家銀行利用結構性存款進行“高息攬存”的行為進行規範,結構性存款的利率將明顯下降;另一方面,最近美聯儲為應對疫情影響,將聯邦基金利率緊急下調了50個基點,國內也在熱議存款基準利率下調的問題。雖然央行何時會下調存款基準利率存在一定不確定性,但我國大概率也會進入降息週期。總的來說,購買結構性存款的再投資風險不可忽視。

最後總結一下,目前各家銀行的結構性存款,主要存在著2方面的風險:收益不確定的風險,以及再投資風險,希望大家在購買時能心中有數。

歡迎關注《小錢說金融》,獲取更多金融常識!


小錢說金融


不請自來。我這裡不講專業術語,只用通俗的話來解釋結構性存款及其風險。

啥是結構性存款,比如老王有10萬塊,想存入銀行,可到了銀行,一看利率咋這麼低呢,那銀行就優先推薦理財產品了,老王想我這錢可是辛辛苦苦賺的血汗錢,可不能賠本啊,於是大堂經理一拍大腿說,那就存保本的結構性存款吧,收益比正常存款高,還保本,(注意風險來了,銀行工作人員很多時候告訴你的收益率都是上限,而不告訴你下限的,所以在諮詢的時候,上限下限要問清楚)

那這個收益是咋計算的呢,一個公式

本金及收益=本金+固定利率+衍生品交易收益-衍生品交易成本

打個比方,老王要存3個月,年化固定利率是1.5%,那三個月到期後的最終收益其實就是由衍生品交易收益決定的,那啥叫衍生品交易,簡單的說就是銀行拿著你的錢去進行外匯,股票,大宗商品買賣等市場上進行交易,掙錢了,把一部分收益分給你,當然了這中間的風險就是你要3個月不能拿回你的錢,也就是你要犧牲你資金的流動性,來換取更高的收益,定期可以隨時取出來,但這個只能到期才能取出來的。

關於結構性存款的風險還有就是你選擇的品種問題,有些跟匯率掛鉤,有些跟股市掛鉤,有些是綜合性的,收益高低也是有差別的,收益的不穩定性是隨市場進行波動的,但也有部分是不保本的結構性存款,所以購買之前務必瞭解清楚。還有就是國家政策方面的,一般沒事也不會咋變的,假如真的要變,這個是誰也沒法控制的,所以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貓眼兒觀世界


銀行結構性存款這個產品,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真正能搞清楚這個產品本質的人應該還不多,很多人雖然在買,但也是糊里糊塗的。並不清楚這個產品究竟有沒有風險,它的風險到底在哪裡?

很多人搞不清楚,結構性存款究竟是銀行存款還是銀行理財產品?

一、結構性存款新規

2019年10月18日,中國銀保監會發布了《關於進一步規範商業銀行結構性存款業務的通知》,在通知中對結構性存款進行了明確的的定義,確立了結構性存款的本質,對銀行開展結構性存款業務進行了規範。

結構性存款,被大眾所熟知,是在理財新規發佈之後,由於銀行打破剛性兌付,傳統的保本理財不再承諾保本。老百姓對非保本的理財產品持懷疑態度,不敢再像以前那樣閉著眼睛買了,但大家的需求還是有的,市場需要一款保本理財的替代品,來滿足大家的投資需求。

正是在這樣一種歷史機遇之下,結構性存款走進了大家的視野,當仁不讓地填補了保本理財消失後留下的市場空白。

二、什麼是結構性存款?

結構性存款新規中,對結構性存款,給出瞭如下定義:

“結構性存款是指商業銀行吸收的嵌入金融衍生產品的存款,通過與利率、匯率、指數等的波動掛鉤或者與某實體的信用情況掛鉤,使存款人在承擔一定風險基礎上獲得相應的收益。”

通俗的來說,就是我們在買入結構性存款的時候,銀行會把資金分成兩部分,大部分錢作為定期存款獲取穩健收益,用小部分資金購買“金融衍生品”獲得高額回報。

金融衍生品是一種特殊類別買賣的金融工具統稱,是基於原生基礎資產衍生而來的,這些基礎資產可以是黃金、股票、債券、利率、匯率、指數等。

常見的衍生工具類型有期貨、期權、遠期合約、互換等。

三、銀結構性存款的本質是什麼?

  1. 銀行結構性存款本質上是銀行存款。因為結構性存款要像普通存款那樣向央行交存“存款準備金“;像普通存款那樣受50萬本息存款保險條例保障。在又不同於銀行普通定期存款。
    這種不同主要體現在“交易結構“上,普通存款並沒有交易結構。銀行普通定期存款保本保息,而結構性存款只保本不保息。
  2. 結構性存款不是銀行理財產品。結構性存款和銀行理財產品在法律關係、業務實質、管理模式、會計處理、風險隔離等方面有著顯著的差異。銀行理財產品的本質是“受人之託,代人理財“,銀行不承諾保本保息,是具有資產管理的屬性,而結構性存款則不是。

四、結構性存款有什麼樣的風險?

我們知道了結構性存款的本質是銀行存款,那麼它和銀行普通定期存款一樣具有保本的特徵,即本金是安全的。

由於結構性存款掛鉤了金融衍生品,而金融衍生品本身風險是非常高的,收益波動性也非常大,極端情況下,這部分的收益可能為零。

觀察有些銀行發佈的結構性存款產品,收益浮動幅度最大的區間是0~9%。最高可以達到9%,是銀行5年普通定期存款的3倍;最低也有可能是0。

所以說結構性存款具有一定投資風險,其風險大於普通銀行定期存款。主要表現為收益的不確定性。

五、總結

通過上面的講解,我想大家應該明白了結構性存款的定義和本質。

也瞭解了結構性存款和普通銀行存款,和銀行理財產品之間的聯繫和區別。

這樣我們在選擇購買銀行結構性存款的時候,就會心中有數。


南公子


結構性存款作為資管新規後,能夠頂替傳統保本理財兼顧保本與高收益屬性的理財產品,廣受投資者的喜愛。各家銀行都擴大了結構性存款的發行規模。全國結構性存款的規模也呈現快速增長。


在快速增長的過程中,結構性存款其實也有一些問題存在:

一、並非所有結構性存款都保本

大家對於結構性存款的信賴,源於它具有保本的屬性。但其實,在銀行發行的結構性存款中它們的風險等級也有pr2、pr3級,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非保本理財。
結構性存款的邏輯是在傳統定期存款中嵌套金融衍生品。金融衍生品主要掛鉤利率、匯率指數等的波動,風險高,收益也高。它的商業邏輯是傳統存款的本金及收益的穩定決定了結構性存款的保底收益,金融衍生品的收益決定了結構性存款的收益上限。所以結構性存款是否能夠保本關鍵看投資於傳統存款的本金有多少。
目前各家銀行銷售的結構性存款大部分都是pr1級,屬於保本理財,但也不能掉以輕心,應該查看結構性存款的風險評級。

二、收益無法保證

對於pr1級的結構性存款,銀行一般會公佈一個最低的利率和最高的利率。一般最低利率都是可以保證的,但是最高利率達到的概率相對比較小。

投資者在查看結構性存款的利率時,不能想當然的拿預期的最高利率作為最終的利率。一旦這樣操作,你可能會因此而錯過收益更高、風險更低的理財。比如收益基本可以保證的pr2級非保本淨值型理財。再比如三年期的大額存單。

三、銀行投資能力弱

《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中有規定,發行結構性存款的銀行必須具備金融衍生品的交易資格。大家都知道,投資能力這個東西是與人才儲備、投資經驗、發行規模有比較大的關係。

有些銀行雖然有資質,但並不代表他們的投資能力就很強。在這樣的銀行購買保本的結構性存款,雖然不至於損失本金,但是想要獲得較高的收益,可能性就相對較低。理財投資中,少收益就是虧損,機會成本在銀行理財中隨處可見的。

總結

總的來說,結構性存款的風險還是相對較低的。只要認準是保本型結構性存款,至少是不會損失本金的。因為結構性存款投資與傳統存款部分的資金是受存款保險基金保障的。

牛牛論股


朋友們好!投資理財有風險,但,預期收益高…在通脹的情形下,能更好的保護來之不易的財產…要是能保本就好了…這是在老百姓心底子裡的想法!大千世界,還真就有兩全其美的事兒!銀行,結構性存款,保本,浮動收益(甚至保最低收益),讓咱理財的老百姓,喜笑顏開,難怪現在賣的那麼好!保本賺錢誰不愛呢…話說回來,世界上也沒有十全十美的事,銀行結構性理財,也有可能面臨一些風險!



朋友們先來了解,銀行結構性存款,可能面臨的風險:

1,收益浮動的風險!銀行結構性存款,是一個大家族,多數是保本,浮動預期收益,任何投資,都是面向未來…自然存在一定的未知風險,預期浮動收益的,銀行結構性存款,到期的收益結,與預期相比,有三種可能:低於,持平,或者高於!
如上圖,這款銀行,個人,結構性存款,明確寫明是:“預期到期利率”!因此,該利率只能作為參考存在風險!

2,最低收益的可風險!部分銀行的結構性存款,有明確的保底收益,大體在1%~3%之間!用咱老百姓的話講,達不到預期收益,有可能只能拿最低收益,這也是一種風險!
如上圖,這是另一款,有最低收益保障的結構性存款!他的預期收益,如果不能達成,將面臨只能拿,最低保障收益的風險!

3,其他風險!比如銀行的經營風險,金融市場變化帶來的市場風險,自然災害帶來的影響,產品因故提前解散的風險,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政策風險等等!



小結:作為目前金融市場中,為數不多的,保本型,銀行產品,結構性存款總體安全性高,但也面臨小概率的多種風險!

其次,通過兩款產品,更深入的認識銀行結構性存款,不同種類,以便優中選優:

一,保本,浮動,預期收益型,銀行結構性存款!

二,保本,保最低收益,預期收益型,銀行結構性存款!

三,非保本,浮動預期收益型,銀行結構性存款(或理財)!

小結:目前市場上常見的,銀行結構性存款,主要以保本浮動收益與保最低收益為主!在選擇時,要真正瞭解條款,詳細諮詢!

最後,來總結分析:

銀行結構性存款,是一個龐大的家族,這類產品既具有謹慎的存款性質,又加入了進取的投資屬性!是目前市場上,受歡迎的好產品!到目前為止,國內的結構性存款,保本型,均如數對付了本金,不愧是咱老百姓,投資理財,安心放心的好夥伴!


理財迦


朋友們好!

銀行發行的結構性存款,實際上都是保本產品,本金是非常安全的。結構性存款的最大風險就是最終收益率可能是開始預期的最低的收益率。下面來分析一下。

結構性存款的特點

一般來說,結構性存款是指在普通存款上面嵌入某種金融衍生工具,通過與利率、匯率、股票價格、商品價格、信用、指數及其他金融類或非金融類標的物掛鉤,使存款人在承受一定風險的基礎上獲得高收益的金融產品。

結構性存款一般具備兩個優點,一個缺點。

一個優點是較高的收益

一般來說,結構性存款的收益率比同期的銀行定期存款年利率要高一些。因此,結構性存款的一個優點就是具有較高的收益率。

一個優點是保本金

結構性存款是保本的。因此,結構性存款的本金安全是根本不用擔心的。

一個缺點是流動性差

結構性存款流動性是比較差的,因為結構性存款不到期,是不允許提前支取的。因此,可以說結構性存款流動性比較差。

結構性存款最大的風險就是收益率不確定

結構性存款最大的風險就是收益率達不到預期最高收益率。結構性存款是在普通存款基礎上嵌入了一小部分其他高風險的衍生產品,從而能夠讓結構性存款有可能實現較高的收益率的特點。

比如下面表格是中國銀行結構性存款產品,其中第一款結構性存款產品,期限是35天,預期年化收益率是0.35%或者5.25%。

這樣的產品,可以看出來,最低的收益率就是0.35%,最高的收益率是5.25%。但是可以看出來,利率差是很大的,你現在根本就不能確定是否能夠100%實現5.25%的收益率。因此,這個產品的風險就在於這裡了。

還有一款182天的結構性存款,收益率為1.56%或4.46%,這樣的收益率差距也很大,可以說也是一個很不確定的產品收益率。

其他幾款產品,可以說收益率差距還是比較小的。比如91天的美元掛鉤結構性產品,年利率為1.75%或1.95%,這樣的收益率差距比較小一點,即使是最低收益率也還是比較高的。

因此,從結構性存款的實際產品可以看出來,結構性產品風險非常小,而且是保本的產品,最大的風險就來自於不能實現最高的預期年化收益率。


綜上所述,結構性存款能夠保本,因此結構性存款最大的風險就是不能實現最高的預期年化收益率。


如果您喜歡我的觀點,歡迎您關注我,也歡迎您加入我的免費投資圈子,可以進一步交流。歡迎大家多多評論,點贊,關注!

睿思天下


銀行發行的結構性存款,理論上本金是零風險的,最大的風險源自於其最終收益的不確定性。

結構性存款的本質

結構性存款,雖有“存款”二字,其實本質並不屬於純粹的存款產品。

通俗的來看,在於存款講“利息”,結構性存款講“收益”。

透過結構性存款本質來分析,它反而更像保本型理財產品。其內部構成是存款+金融衍生品的理財產品,存款部分保證本金安全並提供部分利息收入,金融衍生品部分用來提高其預期收益率,並最終決定了結構性存款最終收益高低。

結構性存款的發行

結構性存款,會計入銀行表內資產,受存款保險保護,以保證本金的安全性;

同時銀行發行結構性存款,需要在中國理財網官網進行登記備案,並會為投資者提供理財登記編碼,以便讓投資者辨別結構性存款產品的真偽。同時銀行官方網站會提供發行結構性存款的信息披露信息,投資者可以關注相關渠道以確定結構性存款的真實性與風險性。

購買理財產品,銀行會為投資者提供理財產品說明書,可以通過說明書上的登記編碼進行查詢結構性存款的真實性。

結構性存款的收益率

結構性存款因為其內部構成以及投資衍生品部分的收益,決定了其預期收益率一般都會高於同等期限的定期存款利率。

同樣因為其投資金融衍生品部分,主要投向指數、匯率、黃金等,這些都是具備較強收益波動性的投資產品,會受到市場變動因素造成收益的損失。

因此即使銀行宣傳的收益率能在某個值,但是到期時,真正能達到宣傳收益率的情況也很少。所以結構性存款的最大風險在於到期時的收益率並不能達到預期,甚至收益可能為0。

如果銀行發生信用風險這類極端的情況,比如宣告破產清算,結構性存款的本金和收益支付必然會受到影響,即使存款保險保護,但也僅能保證結構性存款的存款部分以及投資者50萬以內的投資本金。


財富公元


結構性存款作為資管新規後,能夠頂替傳統保本理財兼顧保本與高收益屬性的理財產品,廣受投資者的喜愛。各家銀行都擴大了結構性存款的發行規模。全國結構性存款的規模也呈現快速增長。


在快速增長的過程中,結構性存款其實也有一些問題存在:

一、並非所有結構性存款都保本

大家對於結構性存款的信賴,源於它具有保本的屬性。但其實,在銀行發行的結構性存款中它們的風險等級也有pr2、pr3級,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非保本理財。

結構性存款的邏輯是在傳統定期存款中嵌套金融衍生品。金融衍生品主要掛鉤利率、匯率指數等的波動,風險高,收益也高。它的商業邏輯是傳統存款的本金及收益的穩定決定了結構性存款的保底收益,金融衍生品的收益決定了結構性存款的收益上限。所以結構性存款是否能夠保本關鍵看投資於傳統存款的本金有多少。

目前各家銀行銷售的結構性存款大部分都是pr1級,屬於保本理財,但也不能掉以輕心,應該查看結構性存款的風險評級。

二、收益無法保證

對於pr1級的結構性存款,銀行一般會公佈一個最低的利率和最高的利率。一般最低利率都是可以保證的,但是最高利率達到的概率相對比較小。

投資者在查看結構性存款的利率時,不能想當然的拿預期的最高利率作為最終的利率。一旦這樣操作,你可能會因此而錯過收益更高、風險更低的理財。比如收益基本可以保證的pr2級非保本淨值型理財。再比如三年期的大額存單。

三、銀行投資能力弱

《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中有規定,發行結構性存款的銀行必須具備金融衍生品的交易資格。大家都知道,投資能力這個東西是與人才儲備、投資經驗、發行規模有比較大的關係。

有些銀行雖然有資質,但並不代表他們的投資能力就很強。在這樣的銀行購買保本的結構性存款,雖然不至於損失本金,但是想要獲得較高的收益,可能性就相對較低。理財投資中,少收益就是虧損,機會成本在銀行理財中隨處可見的。

總結:

總的來說,結構性存款的風險還是相對較低的。只要認準是保本型結構性存款,至少是不會損失本金的。因為結構性存款投資與傳統存款部分的資金是受存款保險基金保障的。

如果你覺得我說的有道理,不妨關注我,銀行研究僧。


銀行研究僧


什麼是結構性存款?如何辨認結構性存款中的“假結構”給家庭和個人帶來的風險?

很明顯,結構性存款確實被視同存款進行管理,納入存款準備金和存款保險基金的繳納範圍,並要按照銀監會的要求,計提資本和撥備,但它與普通的非結構性存款的區別又是什麼那?這其中的核心就是,它引入了,金融衍生工具(期權、期貨等),並通過它,把一定比例的資金投資到與匯率、股票、大宗商品等標的物掛鉤的金融產品上去,以博取高於普通存款的收益。

這裡舉個例子吧,比如說客戶購買了100萬一年期的結構性保本理財產品,那麼這裡就需要核定出一個資金轉移定價,這裡我們假設為5%吧,注意啊,它並不是最後與客戶的協議利率,而是要遠遠高於後者的。

那麼接下來,銀行會用97萬去購買沒有風險也沒有利息的票據類資產,而剩下的3萬,會用來購買某個標的物(比如股票),它的看漲或看跌期權,一年後,存款部分會得到97萬*1.05也就是101.85萬的本息收益,而那三萬部分,需要看股票的實際走向,如果價格沒有超過執行價,那麼可以不行權,最後的收益就是101.85萬,但如果股票的價格超過了執行價,那麼因此產生的收益可能是無窮大的,當然最後給到用戶的收益肯定是固定的

其實結構性存款,並不能算是一種新型的創新性產品,因為剛性兌付的存在,所以同樣也不是一個賺錢的買賣,除非按照不保本來進行銷售,過去在很多外資行就是被按照非保本理財來進行銷售的,當然也引發了不少客戶的投訴,而現階段,大量的銀行一窩蜂的來進行這款產品的發行,不得不承認肯定是與《資管新規》的出臺是有密切關係的,甚至可以理解成,是對去剛兌的一種應激性逃避的方式,當然也可以理解成一些中小銀行跑馬圈地的特殊手段吧。 “假結構”性存款到底假在哪?買了假結構性存款會有什麼風險?

自從銀行保本理財產品發行受限之後,結構性存款就突然火了起來。由於結構性存款與保本理財的可替代性,吸引了眾多之前購買保本理財產品的投資者來購買。於是乎,2018年銀行的結構性存款大增2.66萬億,同比增幅達到了38.27%。不過,從去年9月份開始,結構性存款的發行速度就明顯放緩,因為監管層發現了其中的一些問題。

在結構性存款大火之際,各個銀行無論大小都推出了自己的結構性存款,只不過在這中間卻有一些“假結構”性存款的存在,其中包括一些無資質的銀行發行的結構性存款以及產品設計有問題的結構性存款,這些結構性存款名為“結構”,實則屬於變相剛性兌付的產品,已經失去了“結構”的屬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