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農村有些70、80歲的老人有養老金,還不捨得享受生活,還做農活?

用戶13246251360


農村七八十歲的人有養老金而又捨不得花,這個問題也比較現實,我的看法是,這個年齡段的生來艱辛,經過了從死亡的過程從而倖存下來的人,飢餓,受苦,背井離鄉,戰爭,動亂等等因素,致使他們的那條老命確實保之不易,來之不易,吃草根啃樹皮那樣沒經過,那個年代的人是餓著肚子照樣幹,又當農民又當民兵,深挖洞廣積糧,備戰備荒啥都幹,學大寨學大慶,平時還要學雷鋒,等等吧,練就了一身好思想,覺悟高熱情高,勤儉節約傳統好。正是因為這些,這輩老前輩始終銘刻在心裡的是柴米油鹽來之不易,所以非常珍惜。儘管現在社會這樣發展了,人們的生活特別富裕,吃不愁穿不愁,但他們從來不願鋪漲浪費。另一方面本身生活都好了,個人家庭尊老愛幼的氛圍也好了,兒女們經濟也寬餘了,對待老人的關愛之心加強了,吃的好穿的好,老人麼也就用不著走超市,狂商店,所以這筆養老金也就不願破費,有些也就補貼家用了,你讓他老年人去大餐廳去吃一頓他絕對不願去的,所以老前輩們總的比較節約吧!看法是否正確,請朋友們指正。


用戶董永華


因為他們勞累了一生,身體好的話。讓他們不幹活,他們還真不習慣。我有一個朋友的父親,都九十多了。兒女把他接到市裡住樓房,讓他享福。可是他就是過不貫,非要回農村種地。冬天兒女們給他買煤取暖,他不燒。非要去割柴草回來燒。有些老人勞累了一輩子,你想讓他休息是不太可能的。


愛花人1956


這個話題別有用心。老年農民一個月那百十元錢的養老金能幹什麼?這點錢值得你眼紅泛酸嗎?你怎麼不吐槽事業單位一個月六七千,甚至上萬元的養老金呢?你這是寒磣農民呢?還是在看農民的笑話呢?還怎麼不知道享受,怎麼不知道消費。想享受.想消費,但是沒有錢那。

別說老年農民因為養老金少的可憐,至今還趴在田野裡刨食兒。就是城裡的企退工人,也還在想法兒找點兒掙錢的活幹幹。

以我說老年農民在他們壯年的時候,給國家交了幾十年的公糧,到了老年的時候應該給他們發可以維持基本生活的養老金。最起碼每個月千元以上吧。


2689春天的花兒


為什麼農村有些70.80歲的老人有養老金,還不捨得享受生活,還做農活?相比於過去來講,農民的福利待遇確實提高了不少,60歲以上的老人每個月也可以領到養老金,還有貧困戶,五保戶,殘疾人補貼等等,也體現了國家對農村發展和農民生活的重視。那麼為什麼有些70.80十歲的老人有養老金,還不捨得享受生活,還做農活呢?我認為有兩方面的原因。

首先,勞動成了一種習慣。

老人家和年輕人最大的不同就是,老年人好動,年輕人不好動。

城市裡的老人不需要幹農活,每天早起遛彎呀,鍛鍊身體呀等等,反正就是閒不住。而年輕人呢?坐在電腦前或者麻將桌前就可以玩一整天。

同樣的,農村老人從小到大都在幹農活,久而久之,就成了習慣。他們也不像城裡老人一樣,特意去鍛鍊身體,因為幹農活也可以鍛鍊身體。

我有個大伯,快80歲了,家裡還種地,養魚,養鴨,種菜,你叫他坐在家裡玩肯定也坐不住,因為除了這個原因外,還有一個原因。



其次,家庭條件的限制。

雖然說有退休金,但說實話,一兩百塊錢確實不能幹什麼,也只能說比沒有好。

我現在的房東,建設局退休職工,退休金有3千多,也經常去小型工地攬活幹,我也經常問他那麼辛苦幹什麼?他說不幹活沒飯吃,很奇怪。

我村裡有個鄰居,有個兒子在江蘇開工廠,年收入近千萬,現在也跟著去江蘇生活了,偶爾回來住一下。

通過以上兩個例子可以看出,拿3千多退休金的城市職工退休後還要去找活幹,而拿一兩百退休金的農民卻不需要找活幹。我認為這是家庭條件的差距所決定的。

對於大部分農村人來講,說家庭條件有多富裕是不現實的,只有少量家庭的兒女有出息,沒有後顧之憂,才能徹底安心頤養天年。而對於大部分家庭來講,兒女除了顧好家庭子女外,還要贍養老人,也確實壓力很大。基於這種情況,老人家種點糧食果蔬,貼補一下家用,減輕兒女的壓力,就成了一種常態。所以說,很多70.80歲的農村老人還要幹農活。



總的來說,農村70.80歲的老人幹農活一是因為習慣了勞動,再一個就是為兒女減輕生活壓力,種點糧食果蔬貼補家用,畢竟一兩百塊退休金不夠日常開支。


打工仔的農村生活


你知道70/80歲的老人有多少養老金嗎?到了這個年齡大多身體都不好了,那點養老金夠吃藥嗎?不要把農村想的那麼好,老農的兒女大多還是農民,生活也不是那麼美好,老人能不知道,只要自己能幹,還是自己管自己,養老金是有,不是說有就夠自己開銷了,農民不像退休幹部和企業單位退休的人,有那麼多養老金,其實老農不傻,只因為要幹活是生活所需。假如每個月給這些老人發3/5千試試,看他們懂得生活嗎,懂得享受晚年之樂馬嗎?


紅塵遇見你


這個提問我簡單的回答幾句:農村七八十歲的老人,都是在舊社會出生的人,因為過去的貧窮落後,生活艱苦。衣不遮體,吃糠咽菜的日子他們都品嚐過。所以他們懂得要勤儉節約,憶苦思甜。過去是熟年之中有荒年,不管是豐收年景多好,他們照樣儉吃省用,以備荒年之需,免得受凍捱餓。這就是老一輩人的普遍心態。雖說現在生活條件吃穿無憂,但在他們心裡還是自己積點錢的好,以備自己老家無能時,免得向兒女們伸手要錢。因為他們深深懂得,自己的錢花著舒心,用著安心。用子女的錢看病什麼的,雖說子女挺孝順的,但他們內心還是覺得不妥。他們心裡總是想著如何才能給子孫們留點錢呢。這就是他們捨不得亂花錢,老了還要拼命幹活的原因所在!


手機用戶6891152497誠


農村有什麼養老金?真是享受浮化,不切實際,白天說夢話,農民一年的消費夠你們一頓飯錢嗎?真垃圾渣子,說話刺激農民:勤勞一生,勤儉節約,辛苦種糧為國為民,到頭來什麼沒有,沒醫保,沒五險一金,區區一百多元夠你們買一瓶酒嗎?還敢說有養老金,真缺德:善良勤勞的農民幹活是生活所迫,也是光榮傳統美德--切實行動起來幫農民解決困難才是正理,享受浮化說諷諒話刺激農民是渣子-


心心0相印


我看了題目就想笑,何不食肉糜!婆家農村,奶奶96了養老金一月128元,婆婆71歲每月一百元。有人說還有地種,每人還有一兩畝地(各村不一樣,但人均都不多)身體不好種不了了租給別人一畝每年一千,一共兩千,高血壓骨質增生常年吃藥,請問夠享受嗎?子女壓力也很大所以農村一般七八十歲只要能幹就會下地幹活,種地不掙錢至少不用買糧食,給子女減輕負擔。


九月蛩蟲


那就是大氛圍的原因了。

在農村,絕大多數老人是沒有退休金的,除此之外,農民的勤勞,農民的習慣,決定了農民活到老幹到老的活法。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少數家居農村且有一定退休金的老人,很難找到能在一起聊聊天、品品茶的對手。與其寂寞孤單,倒不如和大家一起,幹些力所能及的活兒,掙錢多少不重要,說說笑笑中出點汗,也是爽爽的哈!


老孫頭電話


我知道你們城裡人養老金高 還有各種福利,農村的還要1年交120元,要交15年 到66歲才能正式拿錢,還要一家人都交 不然老人還拿不到養老金,老人分居住 他還要交村裡的250元衛生費和250元醫保費還水電費等等,1個月拿120元養老金 請問能享受什麼樣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