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第六十七章:慈雖敦厚內有勇存——能慈能儉能後近道矣

《道德經》第六十七章:慈雖敦厚內有勇存——能慈能儉能後近道矣

“發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白雪乾金飛瓊苑,黃芽坤土發玉園。” 今天繼續跟韓金英老師學習《道德經》第六十七章,人體的先天大智慧領域如何進入,老子給了三寶,後天的人心達到這三種境界就可以進入。這三寶就是一慈,二儉,三不敢為天下先。

《道德經》第六十七章:慈雖敦厚內有勇存——能慈能儉能後近道矣

第六十七章 三寶

天下皆謂我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細也夫。我有三寶,持而寶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今舍慈且勇,舍儉且廣,舍後且先,死矣。夫慈,以戰則勝,以守則固,天將救之,以慈衛之。

《道德經》第六十七章:慈雖敦厚內有勇存——能慈能儉能後近道矣

這一章慈、儉、居後三寶,說的是如何養人之天性。道之微世人罕知,天下人都說道大,大不足入道,不肖指大而不微,好像只有大,殊不知正因為道隱道微,才是入道之門。修道者篤慎謹守,無不合道。什麼是道?我有三寶,篤慎之人,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慈指敦厚;儉指樸素;不敢為天下先指退守。有一顆仁厚和順的心,才能做到清靜無心,才能做到忘物忘形,才能做到捨己從人。慈雖敦厚,內有勇存;儉有素風,其量含洪;後常退守,自廣自大,人莫能知。

《道德經》第六十七章:慈雖敦厚內有勇存——能慈能儉能後近道矣

道大用後天只是描述它的形狀的大小,是不可思議的。道包含一切,大到沒有東西可以形容。而這個大又體現在小上,因包含一切又穿透一切。道大浩然之氣,至大至剛,道小無名之樸,至隱至微。人得之則生,失之則死,自有而無,自微弱而顯著,說道大明道,不如說道微顯道。靜中生動,真一之炁由弱到強,那就是道以德一之炁在人體的顯現。就是無極之極,不神之神,至細至微。無大無細,非大非細,即大即細,用後天意識心不可知。只有親身去體驗,元神告訴你實實在在的感受。

《道德經》第六十七章:慈雖敦厚內有勇存——能慈能儉能後近道矣

人體的先天大智慧領域如何進入,老子給了三寶,後天的人心達到這三種境界就可以進入。這三寶就是一慈,二儉,三不敢為天下先。慈就是仁,就是萬善,就是天良,天之元,天生每個人時都賦予了他人仁慈的天性,即使是很頑劣的人,也不泯其天良。有沒有仁慈心是衡量一個人道行的標誌,驕傲自大,盛氣凌人,暴跳如雷,內在的性不恬靜,氣不平和,離道還差得很遠。涵養慈悲心就是修道,甚至養小動物,非常疼愛它,也是一種養慈,慈中有仁,仁中有善,培養出的是一團和氣。守慈能善,仁在其中,道在其中。慈幾乎等於德一能量,先天一炁,有了一炁,四肢百骸都歸順中元,人進入長生的旅程。“慈故能勇”,勇指強壯,人的天性強壯才是真正的強壯,慈是養性,養寸衷之性,得萬物之安,性定氣和,謹慎篤厚,內和其光,外斂其形,內外貞白,叫慈。

《道德經》第六十七章:慈雖敦厚內有勇存——能慈能儉能後近道矣

儉就是節約心思涵養元神,不儉是因為不知道生命的真假,真的只有一靈,其他的都是假的。不知道真假,所有很豪華奢侈,滿足了人慾人心,傷害了元神的能量。多藏必厚亡,有形世界的多,需要用意識心爭取,損耗的都是元氣。用有限的人生幾十年,將元神涵養成就,解決了千年的長生。我們每個人的靈的歷史,多數時候都是漂浮在宇宙空間,投胎為陽界的人身的機會並不多,不知儉就是白來一趟,守儉就是守本分,得一萬事畢,儉才能靠近一,離本元很近。慎舉動,省思慮,致一心於方寸,百體歸一,儉才能廣。博而荒,只須儉而微,一心皈依命,五體投誠。儉德為懷,愈儉愈廣博。

《道德經》第六十七章:慈雖敦厚內有勇存——能慈能儉能後近道矣

不敢為天下先指退守、居後。這是道的體用決定的。道之體是元神的靈覺,道之用氣的沖和,後天意識心滅絕,默默的先天元神才會喚醒,真意之氣才會被帶入體內。或者說,元神和真一之氣本來在每個人的身上,後天意識心一歇,才能感覺到人體的先天能量在身,平時被意識心掩藏了。能慈悲、簡約、居後就是順天道,就會成道,成器。道,神龍見首不見尾,人心中一片和藹仁慈就是道。

《道德經》第六十七章:慈雖敦厚內有勇存——能慈能儉能後近道矣

慈與勇,儉與廣,後與先之間是本末的關係,知慈知儉知後是求道之本,勇、廣、先是奉道末端的事,不能捨本逐末。廣就會貪,先就會爭,就是就死之路。不務慈務勇,不務儉務廣,不居後而居先,如此,則心是凡心,氣是凡氣,人身雖存,天性已滅,沒有不死的。圖勇廣不柔和,圖先而不後,這樣的人,其器不長,器指中宮,中宮為神室,立性之所,性不立,命無所依,人不能不死。空虛若有,實中還無,所以器成,器成不死叫道。勇廣再加上先,是向死之路。和柔退守而固,剛柔相當,陰陽合宜,乾坤有序,夫妻和合,字母不離,先天可保。退守灰心,柔和絕意,慈儉斷情,六賊不侵,三尸無害,我用空防範,沒有門戶,從何入來?所以說清而慈,靜而儉,忘形物而不先。夫慈,以戰則勝,以守則固,天將救之,以慈衛之。戰比喻臨爐進火燒退三尸九蟲等,守比喻沐浴保固胎嬰元神,都是源自一顆柔和之心,能柔順乎天下,天下莫能與爭,順天道,天默默地成就你。總之,養慈、養儉、居後就是養先天,就可以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