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材料要具備的“五種思維”

對於寫材料一族,應該具備哪些思維,才能實現加班少、成果好的質樸願望呢?要有“五種思維”:

一要有邏輯思維。這是一篇好的文章的基礎和前提。文章好首先要框架好、邏輯順,這樣才會綱舉目張。記得當初寫材料的時候,領導經常皺著眉頭說,這稿子沒法改…這裡面,關鍵的問題就出現在邏輯上,前後交叉,大小不分,要改就得重新佈局。說的形象一點,就是不在一個輩分上。比如,我們第一層標題是加強的建設,那麼從橫向分的話,第二層就應該從“五位一體”來破;從縱向分的話,就應該從強化意識、扭住重點、掌握方法、健全機制等來破。反之,如果談XX的建設,第一部分寫加強思想建設,第二部分寫注重把握重點,這就屬於邏輯混亂;或者說,第一部分寫加強思想建設,第二部分寫提升X的科學化水平,這也是邏輯混亂,亂在思想建設與X建科學化水平是“兒子”與“老子”的關係。因此,無論寫什麼樣的文章,腦子裡都要有清晰的邏輯脈絡,在此基礎上再想謀篇佈局的事情。

二要有理性思維。我們平時讀XXXXXX的講話,很突出的一個感受就是樸實的話語中蘊含著很強的思想性。因此也可以看出,語言的華麗與思想的深刻並沒有一毛錢關係。那麼,思想從哪裡來?從理性思維中來。理性思維體現在很多方面,比如,體現在對全局的把握上,就是寫文章要跳出局部看整體、跳出本級看上級,這樣能夠體現出材料的大局觀念和境界胸懷。再如,體現在對規律的揭示上,就是要透過現象看本質,講人才隊伍建設要體現選人用人導向、潤才育才機制,講XXXX建設要體現權力運行監督、突出關鍵少數,等等。還如,體現在對趨勢的研判上,就是要通過對歷史的總結和現狀的研判,指出大勢所趨,正如XXX講的“站在海岸遙望海中已經看得見桅杆尖頭了的一隻航船”。

三要有務實思維。XXXXXX曾專門指出,要用真理說服人、用真情感染人、用真實打動人。我們起草任何材料,關鍵也在一個“真”字。我們反覆說,無論是政府公文,還是企業行文,很重要的是貫穿一條工作線,就是要言之有物,不能假大虛、高空遠。當然,我們說講“乾貨”,並不是讓羅列一堆數據和瑣碎的事項,而是要有選擇地進行表述。具體講,一方面要體現在實際情況上,就是要有側重、有分類、有鑑別地把實際情況列出來,以“像、準、實”的標準來展示實情。另一方面要體現在問題導向上,也許文中沒有過多的具體事例,但都是對著當前的問題講,對著存在的矛盾講,對著解決問題的方法講,這樣的文章也是有“乾貨”、有“嚼勁”的好文章。

四要有求異思維。文貴求新,思貴求異。好的文章,往往是讓人耳目一新、眼前一亮的文章。公文更是如此,因為公文本身就有很多需要遵守的規範、程式,要做到求新求異很不簡單,所以我們說公文的創新是“戴著鐐銬跳舞”。要做到求異,並不是標新立異,而是要善於創新。這裡面有一個非常值得挖掘的“富礦”,就是自身的特色,因為只有特色的才是個性的,不可複製的。因此,在起草材料的時候,要把自身的特色放在醒目的地方,很凝練地表達出來。同時,平時注意分析和梳理自身不同於人的特點和個性,以備不時之需。

五要有精品思維。唐代詩人盧延讓有個名句,就是“吟安一個字,拈斷數莖須”,道出了成就文字精品之道。公文寫作更是這樣,從來都是會議不開,改稿不止。只要領導不定稿,材料就得不厭其煩地精雕細刻、精耕細作。精品思維具體體現在哪些方面呢?首先是否定的視角,對自己起草的材料,要敢於用否定的視角去審視,多想一想表述是否準確、論述是否精煉、言語是否達意等等,還能不能進行更好地修改和提升。其次是極致的態度,就是要做到極致、突破極限,每次材料交稿後,感覺已經是突破自己的認知層次了,確實用了“洪荒之力”了,感覺已經很滿意了,對明天沒有別的想法了,那就證明材料真的可以出手了。每次都這樣起草材料,才會日日行以致千萬裡。

寫材料要具備的“五種思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