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二戰期間蘇聯保持多少預備隊兵力沒有投入對德作戰?

中國國民軍第十八軍軍長蔣彪


莫斯科戰役在1941年9月打響,在這次戰爭中,雙方投入到戰場的軍隊數量超過三百萬,其中德軍的數量明顯更具優勢,數量差不多佔到了這三百萬的六成。


但是,並非德軍在人數上的優勢非常大,就可以贏得這場戰爭的勝利,我們都知道最後德軍失敗了。 最初的德軍來勢洶洶,畢竟德軍的進攻能力不是一般的強悍,讓蘇聯損失慘重。

但是,隨著德軍戰線拉的太長,再加上後來到了冬季,俄羅斯的天氣實在是太惡劣了,德軍在蘇聯的優勢越來越少,這也讓蘇聯獲得了反擊的機會,最終德國被打敗了,從蘇聯撤軍。

可能很多人都覺得當年僅僅出動120萬左右的軍隊,實在是少了點,蘇聯的預備隊去了哪裡呢?這些人又有多少呢?

其實,早在德國進攻之前,蘇聯就已經察覺了德國的野心,而且當年歐洲的其他國家也同樣希望把禍水東引,所以,蘇聯在開戰之前就已經做了很多準備。


即便是那個時候蘇德互不侵犯的條約依舊生效,但是蘇聯也知道,沒準哪天德國這隻狼狗就會突然咬他們一口,而且後來還發生了歐洲戰爭,這就更讓蘇聯人對德國感到不安了。

所以,他們也開始為開戰做準備了,蘇聯人最先做的就是改革軍隊。 在經過了種種考驗之後,蘇聯人發現,他們的軍隊改革並不成熟,還存在很多問題,這樣的軍隊如果將他們投入到戰場上無非等於讓他們去送死,所以,蘇聯決定加大改革力度。

但是,就在他們為軍隊改革的過程中,德國人來了,為此,蘇聯不得不停止對軍隊的改革,把注意力投放到對德軍的作戰之中。

其實,當年蘇聯投放到戰場上的那些軍隊遠遠不及他們國家的總兵力,當年蘇聯海陸空三軍總人數在570萬左右,而投放到戰場上的人僅僅120多萬。可見蘇聯在那個時候對他們的軍隊使用還是非常謹慎的,畢竟當時還沒有完成改革,很多軍隊不到萬不得已不能使用。


在莫斯科保衛戰保爆發之後,蘇聯軍隊的種種弊病也越來越突出了,各種各樣的問題撲面而來,這讓蘇聯軍隊的損失大大增加,特別是在開戰前期,我們都知道德軍的進攻能力非常兇猛,面對這樣的蘇聯軍隊,他們勢如破竹。

而當年那些沒有參戰的蘇聯軍隊,只能看著德軍在他們的國土上踐踏。 根據後來的數據顯示,保衛戰開始後不久,差不多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德軍就已經將這120萬蘇軍消滅了將近一半了。

為此蘇聯高層倍感危機,當時蘇聯在全國範圍內動員的預備軍隊和老百姓人數超過了4000萬,也正是藉著這樣的機會,蘇聯軍隊的數量大大增加,在德軍從蘇聯撤軍之後,蘇聯的軍隊總數量猛增到了1200萬,這還不算在戰爭中損失的軍隊。但是,在這麼多人中,真正經歷了完整訓練的人非常少。


夏目歷史君


隨著蘇德戰爭的爆發,1941年6月22日到7月1日蘇軍徵召了530萬士兵和65萬名預備役軍官,蘇軍總兵力到7月1日累計達到1065萬人。儘管在戰爭初期損失嚴重,但到1941年底蘇軍仍然新組建了286個步兵師、159個步兵旅和82個騎兵師。戰爭第一年蘇軍總計動員(包括戰前現役部隊)1894萬人。

1943年春高加索沿岸的蘇軍A-20轟炸機群


蘇軍沒有參加對德作戰的部隊主要有兩部分,一部分是在南部邊境和遠東地區的,另一部分為最高統帥部預備隊。例如戰爭爆發時蘇軍在遠東有23個步兵師、1個騎兵師、8個坦克師、3個步兵旅、1個坦克旅、13個築壘地域、13個航空兵師、4個航空兵旅,共703714人,裝備10080門火炮和迫擊炮、3188輛坦克、4140架作戰飛機。

斯大林格勒巷戰


隨著戰爭形勢的不斷變化,蘇軍最高統帥部預備隊始終保持有幾十萬人的規模,最高峰是在1943年7月1日,當時最高統帥部預備隊有111.1萬人,裝備16782門火炮和迫擊炮、2688輛坦克和自行火炮、662架作戰飛機。預備隊和及時加強給在主要方向作戰的各方面軍,以提高突擊能力和連續作戰能力。比如從1942年7月23日-10月1日,投入到斯大林格勒方向的有55個步兵師、9個步兵旅、7個坦克軍和30個坦克旅。

1945年5月在柏林的近衛坦克第3集團軍部隊


而南部邊境和遠東地區的部隊由於和土耳其和日本關係的問題,始終保持較大規模。遠東部隊最高峰是在1942年7月,當時有29個步兵師、3個騎兵師、2個坦克師、20個步兵旅、20個坦克旅、15個築壘地域、10個航空兵師和4個航空兵旅,共1446012人,裝備11759門火炮和迫擊炮、2589輛坦克、3178架作戰飛機。至於南部邊境在1941年12月1日有23.5萬人,裝備417輛坦克、3000餘門火炮和迫擊炮。

1941年9月在伊朗的T-26坦克,來自南部邊境蘇軍


榮華之武器堂


二戰蘇聯除了歐洲公開入侵的敵人,還有潛在的日本和土耳其,蘇軍在全力應對德國及其軸心同盟時,不得不在遠東和與土耳其接壤的外高加索保存強大的武裝予以威懾。二戰時期蘇陸軍組建過70個集團軍,除了駐遠東濱海、外貝加爾軍區的紅旗第1、15、17、25、35、36集團軍和駐蘇土邊境的第45集團軍未投入對德戰爭外,其他集團軍無論先期歸屬各方面軍還是預備隊方面軍(或統帥部預備隊),無一例外都經歷了殘酷、慘烈的蘇德戰爭。



1945年1月蘇軍總人數940萬,670萬人投入蘇德戰場,是蘇德戰爭中蘇軍人數的峰值,其餘270萬可以視為蘇軍已無需動用的的戰略預備隊,這時的德國已日薄西山,失敗已無可挽救,而日本和土耳其決定性的構不成任何威脅!同期斯大林改散最高統帥部大本營預備隊,補充進各方面軍,再未從後方向前線增派兵力,這也是白俄羅斯第一方面軍和烏克蘭第一方面軍在維斯瓦河—奧得河行動時近110萬兵員,到柏林戰役時分別減為90餘萬、80餘萬的原因所在。

二戰蘇聯動員2960萬人入伍,男性徵兵年齡17-55歲,佔比為30%,而德國動員1760萬人入伍,男性徵兵年齡16-60歲,佔比40%。單論人力消耗,德國的枯竭比蘇聯更甚一籌。

當博克1941年12月在莫斯科戰役中投入“最後一個營”預備隊進攻失敗後,5日向哈爾德報告“我已經山窮水盡了”時,蘇軍的冬季大反攻才剛剛開始。人類的戰爭有個基本的勝利原則,阻斷敵方的預備隊進入戰場,耗盡對方的預備隊,而蘇德戰爭德國的將軍們和希特勒一樣,總預估錯誤蘇聯人的忘我的付出,和堅韌頑強的犧牲精神,寄希望於蘇聯人的人力資源衰竭!

1941年12月5日前,遠東蘇軍向蘇德戰場調動25個師、2個旅、2個獨立團,依然保有30個師、11個步兵旅、7個坦克旅,員額134萬人,而到44年夏秋,蘇聯人總計不過調動了39個師、21個旅、10個團40餘萬人的兵力。


歷史扒糞機


在二戰期間,蘇聯的部隊調動頻繁,各方面軍的組建和取消速度也很快,像波羅的海沿岸方面軍存在時間只有10天,要搞清楚到底有多少預備隊兵力沒有投入戰陣是困難的,只能大致討論一下。

在蘇德戰爭期間,蘇聯預備隊主要有兩種,一是陸續組建的預備隊,二是在遠東的遠東方面軍、外貝加爾方面軍,還要就是中亞的一些駐守部隊。

大本營預備隊

在戰爭爆發時,蘇聯的預備隊有6個集團軍、14個步兵軍,合計42個師。這些部隊有9個師馬上被投入了一線,而14個師在原地待命,而其他19個師則正在向指定地域集結。但是同時,蘇聯也展開了動員,大批新的部隊被組建,其中一部被編入預備隊。

此後預備隊所屬的部隊一直變化不定,像1941年7月30日第32、33、34集團軍被編入預備隊方面軍,不久又被調往其他方向。1942年7月12日,從最高統帥部大本營預備隊調出了62、63、64三個集團軍加強斯大林格勒的防禦。

因此這些預備隊到底有多少,已經很難統計。但是在整個戰爭期間,蘇軍的大本營預備隊始終掌握著相當數量的部隊,以便用於突發事件,其兵力在數十萬之間。

遠東的遠東方面軍、外貝加爾方面軍和中亞駐軍

由於擔心日本對蘇聯的威脅,在蘇德戰爭爆發以後,組建於1940年7月遠東方面軍雖然有部分部隊被調往東線參戰,但是始終保留了相當數量的部隊。而且在1941年9月15日,蘇聯又建立的外貝加爾方面軍,下轄第17、36集團軍,以加強遠東的防禦力量。

在蘇德戰爭爆發時,遠東地區遠東方面軍共有703714人,各種火炮10080門,坦克3188輛,飛機4140架,艦艇94艘。

而到1941年12月1日,遠東地區兩個方面軍共有1343307人,各種火炮18777門,坦克2124輛,飛機3193架,艦艇96艘。遠東地區的總兵力大為加強。

此後遠東地區的兵力始終沒有少於100萬人,這些部隊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調往東線,也是一支龐大的預備隊。

而在中亞,蘇聯也一直保留了相當數量的駐軍,但是因為調動頻繁,變化較大,加上當時蘇軍很多部隊不滿編,因此難以考證具體數量。

不過即使只考慮大本營預備隊和遠東地區的蘇軍,在整個戰爭期間蘇聯也至少有近200萬軍隊沒有直接投入戰鬥,處於預備狀態,應該說德國向取勝確實非常困難。


不沉的經遠


在德國軍隊進攻蘇聯前,蘇聯對於德國的野心計劃已經有所準備,雖然德國和蘇聯簽訂了互不侵犯條約,但是整個歐洲戰爭的爆發,仍讓蘇聯人不安,蘇聯軍隊也開始了大改革,為戰爭做準備。但是通過幾次危機檢驗,證明蘇聯軍隊並沒有通過考驗,問題繁多而突出,所以蘇軍但是十分迫切的需要改革。然而由於德軍的入侵,改革被迫終止,在德軍入侵前,當時蘇軍有大概570萬的陸海空等軍種。

戰爭爆發後,蘇軍問題暴露的就更多,命令的下達,後勤的保障等等,都使倉促的蘇軍疲於應付,然而最大的問題便是部隊人員的大量損失,據不完全統計,戰爭剛開始,蘇軍便已損失了大半的兵力,致使蘇聯政府全國開始徵兵,動員了全國將近4000多萬人參與到戰爭當中,直到戰爭結束,蘇聯有軍隊1200萬人,那麼戰爭中傷亡的人員已經超過了2600萬,這些數字是非常驚人的!





藍色閃電Krito


蘇德戰爭爆發前,蘇聯已經組建了一個統帥部預備隊(大本營預備隊),這支部隊擁有6個集團軍,57個師,展開於德維納河—第聶伯河一線,一旦戰爭爆發隨時增援第一線。此外蘇聯還有部署在後方各軍區和遠東方面軍的軍隊作為戰略預備隊使用,他們將在戰爭的前幾個月陸續投入前線,彌補前期巨大的損失。在戰爭的第一年,蘇軍幾乎是組建一批新預備隊就立刻投入到前線,然後迅速開展下一輪的動員工作,蘇軍最高統帥部幾乎無法保持一支強大的戰略預備隊,前線的損失實在是過大過快,到1941年底蘇軍新組建了近400個師的兵力,但是也損失了230個師,鑑於新組建的師規模更小、裝備水平更低,所以蘇軍大體只是維持住了蘇軍的戰鬥力,沒有餘力建立一支不投入作戰的戰略預備隊。



隨著1941年冬季作戰中蘇軍的損失大大低於前幾個季度,集團軍的重建間隔由一個季度延長到了半年,前線的壓力驟降,加上運往後方的軍工廠已經開始全速生產,這讓蘇軍終於有可能組建一支戰略預備隊,以在決定性的作戰中施加影響。一開始蘇軍只是將大批的炮兵和空軍編入統帥部預備隊,以加強到德軍實施的主要進攻方向上,通過重點的防禦來阻止德軍裝甲部隊的突破。隨著戰局形勢逐漸好轉,蘇軍得以組建步兵集團軍、坦克集團軍以編入統帥部預備隊,這些實力強大、裝備精良的預備隊在今後的作戰將發揮巨大的作用,使蘇軍買每一場戰役中都能保持絕對的數量優勢,最終壓垮德軍。



在著名的庫爾斯克會戰中,蘇軍最高統帥部便利用統帥部預備隊在庫爾斯克的後方組建了預備隊方面軍,後改稱草原方面軍,轄1個坦克集團軍、5個諸兵種合成集團軍、1個空軍集團軍以及許多獨立的戰術兵團,佔蘇軍大本營預備部隊的60%。這支強大的重兵集團在庫爾斯克防禦陣地的蘇軍大後方展開,既可以作為戰役預備隊向前線提供增援,也可以在一旦德軍突破了蘇軍戰術防禦地幅時,作為縱深的防禦力量阻止德軍戰役的發展。這個方面軍的存在幾乎宣判了德軍庫爾斯克會戰的死刑,即便德軍擊敗了前線的蘇軍野戰部隊,是否還有餘力應對草原方面軍存在很大疑問。



此後蘇軍最高統帥部始終都保留一支強大的統帥部預備隊,以保持對東線戰局的掌控,這支預備力量將隨時加強到某一方向上以形成絕對的優勢,保證突破計劃的順利進行,打破軍事平衡。反過來,由於德軍始終無力組建一支戰略預備隊,這讓德軍在應付蘇軍的突然進攻上顯得茫然無措,只能採取從其他防線上臨時抽調部隊的應急措施來進行應付。而蘇軍往往趁機在其他戰線上再次發起突破的進攻,這就是蘇軍戰役進攻的連續性,不給德軍以喘息的時機,德軍有限的預備隊在來回的奔波中損失殆盡,而一線的步兵師也由於預備隊來的太晚而遭到殲滅,這也解釋了德軍為何在1944年的短時間內東線各個集團軍群相繼遭到蘇軍重創,甚至出現一個集團軍群被蘇軍殲滅的慘劇。

1944年6月,蘇軍最高統帥部大本營預備隊已經擁有2個諸兵種合成集團軍、1個坦克集團軍和1個空軍集團軍,轄有30個步兵師、8個坦克軍、7個機械化軍、11個炮兵和火箭炮兵師以及其他獨立部隊,總兵力達65萬人、9500門火炮、2000輛坦克、3000架飛機,這種規模的強大預備隊,無論投入到哪個方向上,都足以摧毀那裡的德軍防線。


戰略論


沒有投入對德作戰的預備隊,估計沒有什麼了。


探測衛星A


蘇聯隱形的部隊更加強大,可以提供更多成建制的部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