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你不努力,是你選錯了努力的方式

編者按: 要說解決職場問題,沒有幾個諮詢師比洪揚更擅長了,他自己本身入心理行業前就閱歷豐富,見多識廣,又有了心理學加持,簡直各種疑難雜症手到擒來,深受來訪者的歡迎和喜愛。下面就是他分享的一篇職場案例。


雨天晴心理(公眾號yutianqingxinli)出品


為什麼我的職場生涯總是起起落落落落落?

———

小張來到諮詢室是職場問題。

根據小張的描述,30歲的他其實已經換了4份工作了,也做了不少職業規劃,但都沒能規劃出最適合自己的職業。小張做過健身教練,也在國企上過班,做過醫藥代表,現在在從事一份金融相關的銷售工作。在這些工作裡,小張自己總結了一個共性,就是他上手很快,一開始也表現得很好,往往在幾個月內就能得到領導的認可並且升職。但是好像中了詛咒一樣,只要升職之後,小張的工作成績就會開始起起落落,最後起的越來越少,落的時候越來越多,自己都覺得對不起領導和公司,遂自己辭職。

辭職修正一段之後又進入新的工作,但是在後面的工作也往往會陷入這個怪圈。小張現在這是第四份工作了,他覺得領導對他不錯,他自己也想穩定地做下去,畢竟30歲了,到了而立之年也不想換行業了。但是要命的是又出現了這種起起落落的情況,而且他也能感覺自己的業績不比從前,所以為了不重蹈覆轍,小張擠時間踏進了諮詢室。

不是你不努力,是你選錯了努力的方式


起起落落背後是對自己的逼迫

———


諮詢師在諮詢前期瞭解了小張的一些工作習慣。也清晰出來一些小張對於工作的一些信念(這些信念都是由小張親口所述):


  • 一個人工作就要做到每個階段都有提升,業績也要穩步上升;
  • 作為領導要比員工的業績好;
  • 如果一個人在職場中想變好,就要努力,反之,如果他沒有變得更強更好,就是太懶惰了。

當諮詢師帶著小張清晰出來這些信念之後,發現

小張每天幾乎都在被這些信念所脅迫——升職做主管的時候,因為自己沒有銷冠員工做得好而瘋狂努力,結果疏於管理,部門成績下滑;發現自己成績有下滑的時候,就會給自己停休加班,更加拼命地去努力,結果成績並沒有顯著上升;或是當成績沒有顯著上升之後,繼續自責和逼迫自己,認為自己還是不夠努力。

雖然小張的做法非常“熱血”,但是這種熱血背後換來的成績和效果卻是收效甚微的。而且這種熱血的努力持續不了多久,小張就會因為過度緊繃和高負荷運動而“停機”,造成事倍功半的尷尬情況。最後在自己實在沒勁兒的時候成績也就低到了低谷,最後放棄現有工作,決定新換工作。


經過這一輪的覺察和發現,小張和諮詢師把解決問題的焦點放在瞭解決小張“逼迫”自己這個模式上。


如果你也有類似或其他困擾,歡迎預約我們的一對一

心理諮詢疫情期間電話諮詢通道已開啟,首次諮詢6折哦~掃描左側二維碼加諮詢助理微信聯繫我們


來自逼迫的基因,早在童年就種下了種子

———

在探索小張逼迫這個模式成因的時候,我們發現,小張生活在一個軍人和醫生組成的家庭,父親是嚴父,母親是嚴母。這樣的家庭給小張帶來了極正的三觀,優秀的做事習慣和靠譜的性格。但是也給小張戴上了逼迫的枷鎖。據小張回憶,小時候,只要自己做得不夠好,爸爸媽媽就會開始指責自己就是不夠努力,就是沒有用心,就是不想把事情做好。

比如小張小時候在一家人飯後經常主動請纓去刷碗,但是這時又是動畫片播出的時間,小張讓媽媽等一會,這時候就會被媽媽指責為,其實就是說說壓根就沒有想幹。這讓小張感到非常委屈和不被信任,因為小張很清楚,在心底,其實他

是希望幫助父母分擔家務的,只是他自己也需要休息和娛樂。


慢慢地小張形成了一個信念:只要自己沒有馬上去做,或是做得不到位,或是做得不是最好,就是自己不想去做。所以自己才馬虎,不用心和拖延。小張逐步開始曲解自己,他不理解為什麼自己做不好,相反地他和他的父母一樣,對那個拖延,馬虎的自己橫加指責。慢慢地,小張變成了和爸媽一樣的人,對自己嚴厲而苛刻,不理解自己,同時也不信任自己其實內心是一直渴望著優秀和強大的

不是你不努力,是你選錯了努力的方式

由逼迫式的努力轉化為自由式的努力

———


當我們找到逼迫的源頭之後,我們開始對這個幫助小張30年同時也逼迫小張30年的模式進行轉化。我們回溯了小張的原生家庭,對小張的家譜圖進行了繪製,並鼓勵小張採訪了自己的父母。當家譜圖和採訪過後,小張意外地發現其實自己小時候受過的那些委屈,想管爸媽要的那些理解和鼓勵,自己爸媽的小時候,也都出現過這些渴望。

自己的父母就是在更加嚴厲的祖父祖母面前學會的這些方式。自己的父母很想給予小張理解,也很想給予小張鼓勵,但是笨拙的他們並不知道如何理解和鼓勵別人。所以對孩子的愛就化作了嚴厲的教導和逼迫諷刺的語言,他們只有這種方式也只會這種方式愛自己的孩子,因為他們希望自己的孩子強過自己。當小張了解到這些的時候,流下了釋然的淚水,他決定不再向父母去要理解和鼓勵了,他把父母逼迫式的威脅著自己努力的方式換為理解著,鼓勵著自己前進。

不是你不努力,是你選錯了努力的方式


後來又經過了三週的努力和調整,小張已經完全掌握了理解和鼓勵自己的方式,當自己休息和犯懶的時候也不會陷入自責,因為他知道,他自己是想要變強的,所以在休息之後一定會爬起來努力的,所以從以往是邊休息邊自責導致根本沒有休息好,轉化成了現在的休息就是踏踏實實休息,工作也是飽滿的狀態工作

這只是小張的一個變化,那更大的變化發生在小張的工作中,因為小張的變化,小張的工作成績終於從心電圖的圖形轉化成了自己想要的穩步上升的圖形,成績穩定了,作為領導的自信也出來了,半年後的回訪中,我們得知小張已經從主管晉升到了副經理的位置。


諮詢師寄語

———


父母在成為父母之前,首先是個人,他們有著來自他們原生家庭的侷限。他們會帶著這種侷限去盡其所能地愛著他們的孩子,他們很難跨過自己的侷限,但是作為他們孩子的我們,如果能意識到這些侷限,我們就可以改造我們的人生,從而讓我們的下一代不再生活在這段侷限的家族基因中。


不是你不努力,是你選錯了努力的方式

雨天晴資深心理諮詢師

我會一直陪著你,

直到你遇見那個最真實又最不熟悉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