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縫紉機樂隊》:讓人曾有過熱淚盈眶的電影,自有其價值

好電影的衡量標準非常多,有人喜歡故事情節,有人喜歡電影所傳達的內涵理念,有人喜歡它的拍攝方式,喜歡影片裡的演員或是角色設定,甚至有人只喜歡一部影片中的美好景色畫面。

這些都未嘗不可,畢竟人盡皆知,“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千個觀眾,對電影就有一千個乃至更多的評論和不同感受。

大鵬(董成鵬)的身份標籤算是比較多的,他以主持人出道,漸漸從事一些導演、編劇的工作,後來也成為一名被認可的演員。

和很多人一樣,他有自己想要完成的東西,想要抵達的高度,才一再地在這條路上不斷創造些新的東西來,雖然總是不盡如人意。

《縫紉機樂隊》:讓人曾有過熱淚盈眶的電影,自有其價值

最開始是朋友介紹看了幾集2012年的搞笑短劇《屌絲男士》,有笑點不假,但沒什麼營養,過後即忘,那時對他的印象並不怎麼樣。

在這部大鵬親自導演和主演的電影《縫紉機樂隊》裡,觀看過程中確實有讓人熱淚盈眶的片段。有夢想的人,他們內心的火苗也許有微弱的時刻,但不會熄滅,只要一直在,便總有一天會熊熊燃燒下去。

電影《縫紉機樂隊》在2017年上映後,累計票房只有4.5億,豆瓣上也過了及格線。總體上來講,它算是當時大鵬交上的一份比較滿意答卷。

這部電影以大鵬的出生地吉林省集安市為背景,由喬杉飾演的胡亮發起,將一群對音樂懷有喜愛的小人物聚集在了一起。他們共同組建樂隊,在搞笑與不斷堅持中,讓那顆為音樂跳動的心,為夢想灼傷翅膀的人,一度熱血沸騰起來。

相信有夢想和喜歡音樂的人,會被這份真誠打動到。

《縫紉機樂隊》:讓人曾有過熱淚盈眶的電影,自有其價值

不尷尬的笑點,是追夢路上愉悅精神的調劑

喜劇演員喬杉在這部電影當中是搞笑擔當,他飾演的胡亮,從小生活在集安市。在電影裡,一支由四位醫生組成的破吉他樂隊成名後,因此帶動了集安市,並給集安帶來了搖滾之城的美稱。

集安市政府為紀念破吉他樂隊,建立了搖滾公園,並建造一座以大吉他為形象的雕塑。火遍一時的破吉他樂隊,給小小的胡亮心裡造成了巨大的影響,從此也成為胡亮持之以恆的夢想。

然而,時過境遷,隨著搖滾的漸漸沒落,政府要對搖滾公園進行拆遷改造。這意味著大吉他將從集安這個地方消失,一群對搖滾有著美好希冀的人,也將因此失去一份精神寄託。

尋常百姓的力量其實是薄弱的,以熱愛搖滾的小眾群體為例,他們無法對國家政府的某些決定做出改變,個人的“一廂情願”手無寸鐵,更是難以撼動要拆遷大吉他的做法。

《縫紉機樂隊》:讓人曾有過熱淚盈眶的電影,自有其價值

對於胡亮來講,他從小熱愛和尊敬的大吉他要被拆掉,似乎意味著自己的信仰隨著大吉他的倒下而崩塌。儘管如此,但前前後後,胡亮都是一個非常樂觀的人。

想辦法邀請破吉他樂隊的前經紀人程宮(大鵬飾演)給自己當經紀人,把身上僅有的10萬元全部交作定金支付給程宮。孤身一人的胡亮,才開始組建自己的樂隊,甚至連一首歌都沒有寫好。

他不過是想為破吉他樂隊在集安演出二十週年紀念日做點什麼,儘管他心裡再怎麼不捨,但其實也做好了接受的準備,

要在破吉他雕塑跟前開一場演唱會,不過是對自己過去搖滾夢的一個交代,一場有儀式感的大型告別會。

對於大吉他的倒下,胡亮是心碎的。他的心碎表現在很多細節之處,可他用自己的幽默,又將這些小心翼翼地掩蓋著。

大鵬在這部電影裡填充了不少笑料,能夠表達出他對艱難追夢之路上的那份坦然又略帶調侃的風趣態度。明知結果很難如同想象中那樣美好,倒不如以詼諧幽默的方式去面對,這種理念,是對自己的一種安慰。

其實這些,也是人在追夢路上所需要的精神養分。

《縫紉機樂隊》:讓人曾有過熱淚盈眶的電影,自有其價值

音樂,是心中固守的淨土,是酒逢知己千杯少

相信在生活裡,音樂是每個人都離不開的事物。我們在夜深人靜的時候聽音樂,在舉國同慶的特殊節日裡聽音樂,在婚禮上或者是葬禮上也需要音樂的伴奏來襯托氣氛,可以說,音樂是無處不在的。

它有時會像良藥一樣給人心靈帶來安慰;有時會像一個朋友那般,在孤獨的時候陪著你,有時又像是心理醫生,似乎能夠猜透人的內心所想,讓你發現,在世界的另一個遙遠角落裡,還有同自己有類似心情的人存在。

也許每一個人,都曾有過一個音樂夢,只是因為或多或少的原因被放置,直到被捨棄。

但總有那麼些人,一直在奮力憑著自己的一腔熱血,堅持著對音樂的嚮往和學習。他們如同貝多芬和肖邦那些偉大經典的人物名留青史,又如同周杰倫,汪峰或是新一代音樂人,以毛不易和周深為代表。他們惹人豔羨,受得尊敬,靠著自我在音樂道路上的堅持不懈創造出某些成績來。而這些音樂,都會成為某些人在失落時的救贖與陪伴,是一種安慰,也是靈魂的寄託。

《縫紉機樂隊》:讓人曾有過熱淚盈眶的電影,自有其價值

泰戈爾曾說,不要試圖去填滿生命的空白,因為,音樂就來自那空白深處。

《縫紉機樂隊》裡面,大鵬主演的程宮並不成功,被金錢和生活壓力所逼迫著,不得不去為了取悅更多觀眾,打造出類似“非主流”不倫不類的藝人,一再地埋藏自己內心對於音樂曾有的那份熱衷,直到遇見胡亮。

胡亮以其獨具特色的東北口音,和詼諧幽默的人生態度影響著程宮。他表面上看似有點吊兒郎當,但胡亮的內在卻有著對音樂的狂熱與執著,這份執著,讓他可以付出任何正義的代價。

和娜扎飾演的貝斯手丁建國,李鴻其飾演的鼓手炸藥,韓童生老師飾演的醫生楊雙樹,以及那個揹著自己母親去偷偷學鋼琴的小女孩組成的特殊音樂團體。

雖然他們都是因為不同的出發點才聚集在同一個樂隊裡,但最終卻都是尊崇自己內心對於音樂的喜愛,像是找到知己一般,才能夠在那場順利舉辦的舞臺上熱淚盈眶地笑著,感動著。

當後來程宮在堵車路上被騎行摩托車播放的音樂,和為他們開演唱會掛著的橫幅宣傳觸動到時,他才重新找到內心深處對於音樂的最初狂熱,拋卻掉剛開始因對金錢的需要,握著自己的初衷,再次重組失散的縫紉機樂隊。

正是和他們一樣的人群,才得以維護一些人想要堅守但很容易就放棄了的東西。也正是如此,集安搖滾之城的稱號,才能夠更深入地與這個城市的骨血融合在一起。

《縫紉機樂隊》:讓人曾有過熱淚盈眶的電影,自有其價值

音樂是夢想,是激勵,更是傳承

不少人也許會發現,大鵬在《縫紉機樂隊》這部電影裡其實很用心良苦。

電影的開頭和結尾實現了無縫銜接,由小男孩胡亮“我的家鄉集安”的演講,轉化為彈鋼琴小女孩的演講。音樂作為夢想與藝術、人文精神的一種,在此處已經實現了傳承。

立體的大吉他被拆掉了,但搖滾樂和夢想,卻與集安這座城市成為不可分割的一體。這正是大鵬通過這部電影傳達的深刻主旨。

胡亮從小見證破吉他樂隊的成長和消亡,內心有著對搖滾樂狂熱的痴迷和熱愛,也正是那份對音樂的喜愛,讓像他這樣有著共同夢想的小人物們受到激勵和鼓舞,從而實現對某些物質文化、非物質文化的傳承。

電影某些部分雖然存在缺陷,但並不影響整體上傳達著對音樂和夢想的鼓舞與捍衛。它在一定程度上,是能夠重新喚起人內心曾追尋的夢想和熱愛,這種燃燒是無法抗拒的。

正如開頭破吉他樂隊成員在舞臺上唱的那首歌詞裡寫的:金錢、地位、權利和榮耀什麼都是不可抗拒的。

但當音樂響起來的時候,人最不可抗拒的,卻是內心深處遵循夢想腳步的聲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