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運多舛的秦國最終如何走向吞併各國的道路

導語:歷史上,秦國和趙國都有共同的祖先,因此兩國在不斷的發展過程中有很深的淵源,趙國因"胡服騎射"發展壯大起來了,那麼秦國呢,這兩個國家又發生了怎樣的故事。

因鼎而死的秦武王

命運多舛的秦國最終如何走向吞併各國的道路

(秦惠王影視形象)

眾所周知,秦惠王殺了商鞅,但是商鞅的改革卻仍然在秦國存在,這為秦國的強大奠定了紮實的基礎,後來他的兒子,十九歲的秦武王繼位,天性好鬥的他,更是不斷將國境線向東推進。

另外,他也曾聽說過楚莊王問鼎中原,所以很想去看看這個大禹留下來的龍文赤鼎,於是他派兵攻佔宜陽和黃河北岸的武遂,以此來形成對洛陽的夾擊。

命運多舛的秦國最終如何走向吞併各國的道路

(地勢圖)

之後他又親自帶兵浩浩蕩蕩的來到了王城洛陽,終於看到了夢寐以求的龍文赤鼎,秦武王在大鼎旁邊仔細研究了他的形狀、花紋之後,他又開始好奇這個鼎的重量,於是他決定親自去抬鼎,這個想法一說出口,就立刻遭到了秦國武士們的反對。

當然也有一些激進一點的武士願意身先士卒,幫秦武王嘗試一下這個鼎的重量,此人就是孟說,因為剛來秦國,想要出人頭地,所以才願意先為秦武王試鼎。

命運多舛的秦國最終如何走向吞併各國的道路

(孟說舉鼎)

後來,孟說果真把鼎抱了起來,但是無論怎麼嘗試都沒有辦法舉起來,最後無奈就放下了鼎,秦武王在一邊看的開心,畢竟才二十幾歲的年紀,所以也不顧眾大臣的反對,毅然的抱起了鼎。

眾人看了之後,皆是鬆了一口氣,然後賣力的為秦武王吶喊助威,在這樣的環境渲染下,秦武王覺得光是抱鼎還不夠,但是又舉不起來,所以他就決定抱著鼎走幾步。

命運多舛的秦國最終如何走向吞併各國的道路

(秦武王舉鼎)

可是前腳剛邁出去,他就感覺到了不對勁,身體突然一下就沒力氣了,鼎也順勢脫手,然後直接砸到了秦武王的腳上,這千斤鼎的重量可不只是說說而已,砸下去的那一下,秦武王就痛暈過去了,到了傍晚,他就去世了。

嶄露頭角的秦昭襄王

就這樣,秦國失去了國君,而這一年,剛好是公元前三百零七年,趙武靈王實行"胡服騎射"的第一年,而且趙國的改革也有了一點成效,所以趙武靈王想要通過自己的國際地位來影響秦國決策。

命運多舛的秦國最終如何走向吞併各國的道路

(趙武靈王影視形象)

因此,趙國大張旗鼓的把已經在燕國為人質很多年,秦武王同父異母的弟弟請到了趙國,並且還用特別高規格的禮節來接待他,之後又派兵一路護送這個還只有十八歲的孩子回到秦國。

顯然,趙國的意思就是建議立這個人為新任秦王,再加上在秦國國內,這個孩子的母系一方實力特別強大,所以最後皇位真的傳到了他手裡,而他就是後世有名的秦昭襄王。

命運多舛的秦國最終如何走向吞併各國的道路

(秦昭襄王影視形象)

秦昭襄王繼位之後,立其母為宣太后,其舅為穰侯,因為母親和舅舅的強勢,年幼的秦昭襄王倒是沒有出過什麼亂,秦國也一直平穩的發展著。

幾年後,秦國又出現了一位軍事天才,因為他的出現,戰國時期其他的軍事人才都黯然失色,他就是白起,白起和秦王有同樣的夢想,他們都想繼續東進,擴寬秦國的國界。

命運多舛的秦國最終如何走向吞併各國的道路

(白起影視形象)

秦昭襄王繼位十幾年後,秦國和韓魏聯軍展開了一次大的軍事戰爭,兩軍於伊闕會面,並於此決戰,此次戰役白起斬兵二十四萬,是中國歷史上有記載以來個人最大規模的斬首,因此秦王就更加看重他了。

雖然對外局勢很好,可是對內的秦國卻同樣存在危機,宣太后和穰侯過分攬權,並且魏冉有宛、陶兩處封地,相距千里,這樣就給了一些挑撥者以機會煽動說他們想要專權,從而架空皇帝。

秦昭襄王本就是血氣方剛的年紀,怎能忍受這樣的言論,所以也不去試探自己的這兩位親人到底有沒有這樣的想法,直接就取消了母親宣太后的封號,勒令不準再幹預國政,而自己的舅舅魏冉則是被驅逐出了秦國,發配到他自己的封地頤養晚年。

命運多舛的秦國最終如何走向吞併各國的道路

(魏冉影視形象)

其實,宣太后和魏冉並沒有任何的奪權想法,只是他們的個性過於好強,想要為國家多做貢獻,而且一直認為秦王年紀尚小,所以不願意放權,可往往就是這些行為,在秦王看來就成了不尊重,因此才會釀成悲劇。

擴張理想開始實施

清理完所謂的"內亂"之後,秦昭襄王終於開始了自己一統天下的大業,公元前二百六十二年,秦國對近處的魏韓發動進攻,很快就割離了上黨地區,決心吞併。

命運多舛的秦國最終如何走向吞併各國的道路

(秦軍)

韓國似乎也發現了秦軍的想法,於是表示如果能夠停戰,願意主動獻出上黨地區,可還沒等到秦軍這邊的回應,上黨地區的將領和百姓們都對韓王的做法很是氣憤。

所以他們也不管三七二十一,心想如果成為虎狼之秦奴役的對象,還不如主動投降近處的趙國,所以就派人到邯鄲面見趙王,表示願意將上黨十七座城雙手奉上。

此時的趙王是孝成王,他心裡明白這十七座城是燙手的山芋,但這也是難得的好機會,所以他最終還是決定冒險接受上黨地區。

秦趙大戰一觸即發

命運多舛的秦國最終如何走向吞併各國的道路

(廉頗影視形象)

一接手,孝成王就立刻命廉頗帶兵抗秦,而秦國這邊,聽到趙收上黨地區之後怒不可遏,舉兵討伐趙國,兩軍大戰於長平。

以廉頗的戰略就是打算和秦展開持久戰,所以他在長平地區尋找易守難攻的地方修築工事,因此秦軍每次的進攻效果都非常小,如此來往,對秦軍很不利。

所以秦王決定派出間諜到處散播謠言,說秦軍根本不怕這個廉頗,真正怕的是趙奢和趙括父子,經過一段時間的輿論,這些話傳到了孝成王的耳朵裡。

命運多舛的秦國最終如何走向吞併各國的道路

(趙括影視形象)

本來就嫌棄廉頗速度慢的孝成王,像是找到了救星一樣,立即命人請來趙括(趙奢已經死了),還直接任命他為大將軍,取代廉頗職務去和秦軍抗衡。

結果趙括一到戰場就立即去尋找秦軍主力部隊,秦昭襄王認為自己的目的已經達到了,於是暗地裡派白起趕赴長平,而且在長平附近只要是屬於秦國的土地,全部滿十五歲的男丁都全部充軍,大戰一觸即發。

趙括從小習讀兵書,除了實戰經驗差了一點之外,幾乎挑不出問題,而白起既然被稱為軍事天才,實力自然不容小覷,所以這場戰爭成為了戰國有名的戰役。

命運多舛的秦國最終如何走向吞併各國的道路

(白起影視形象)

不過不得不說,還是白起略勝一籌,他一到長平,就和之前廉頗一樣,修建起了易守難攻的秦壁,並派部分主力軍挑戰趙軍,雖然秦軍節節敗退,但是主要的還是為了引趙軍前往秦壁。

等趙軍久攻秦壁不下時,白起派另一支秦國主力軍,悄悄的斷了趙軍的後路,而且還不斷去騷擾趙軍的大本營,趙括卻不知情,苦等四十多天,見援軍不到只好帶兵突圍。

命運多舛的秦國最終如何走向吞併各國的道路

(長平之戰)

這一突圍就遭到了秦軍圍剿,然後趙軍被全殲,秦軍於是佔領長平地區,這場巔峰對決也以秦國的勝利而落下帷幕。

結束語:長平之戰,在後世看來是提前的對決,因為在秦國一統中原的霸業裡,採取的是"遠交近打"方法,所以趙國並不在當時那段時間考慮的範圍之內,但沒想到這樣一次意外事件,卻讓秦國成為了各國的噩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