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清朝皇族权贵,却带头摒弃旧俗,坚持做回寻常百姓

他是清朝的一名王爷,却能主动摒弃封建礼教等级制度摒弃旧俗,告诉友人不要搞特殊化,做一名平常的百姓就好。

特殊的葬礼

2015年4月16日上午10点,在八宝革命公墓上,百名爱新觉罗家族的成员正在举行一场特殊的告别仪式。他们在为一个曾经的皇族送行。

身为清朝皇族权贵,却带头摒弃旧俗,坚持做回寻常百姓

这一皇族就是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同父异母的弟弟——爱新觉罗·溥任,他的父亲就是醇亲王爱新觉罗·载沣。特点祖母就是大名鼎鼎的慈禧太后,在所有的兄弟姐妹中,浦任是去世最晚的一个。

浦任的满清生活

距满清政府被推翻已经过去了一百多年。当时最为尊贵的满族后人们,有些已经下落不明。生长在清朝末年的贵族们亲眼目睹了王朝的衰败和自己家园的灭亡,他们的一生注定要在坎坷中度过。

当年溥仪投向了日本,在东北建立了伪满洲政府。一度被视为汉奸。

身为清朝皇族权贵,却带头摒弃旧俗,坚持做回寻常百姓

可是和他同为兄弟的爱新觉罗·溥任却选择了另外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

身为清朝皇族权贵,却带头摒弃旧俗,坚持做回寻常百姓

清政府被推翻之后,浦任失去了所有的荣华富贵,他并没有因此丧失活下去的希望,也没有干起投降外国的叛国之路。因为他有一个乐观的父亲爱新觉罗·载沣。在得知大清灭亡之后,载沣就教育浦任,家虽然没了,但是双手还在,做人就要拿得起放得下。只要人活着,就能开自己的力量来养活自己。

溥任听取了他父亲的意见,并在他父亲的帮助之下创办了一所小学。学校的地址就在后海府里的空房子里。从此,他便开启了自己的教育生涯。

浦任令人称颂的为人

身为清朝皇族权贵,却带头摒弃旧俗,坚持做回寻常百姓

此时的浦任完全认清了清朝灭亡的事实,就是这种拿得起又放得下的精神品质,让他知道要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不应该再对自己的家乡念念不忘,而是将所有的经历都投身到新中国的教育事业中去。

在他五十岁的时候,浦任宣布退休了。他放弃继续经营自己一手创办的校园,而是将这一成果上交给国家,自己和夫人只靠着仅有的退休金勤俭度日,出门尽量骑自行车,所居住的几间平房也许久都未进行修缮。

身为清朝皇族权贵,却带头摒弃旧俗,坚持做回寻常百姓

虽然日子过得很清平,但却显得很有意义。他把和哥哥溥杰合作的字画在日本出售了,回国之后将60万全都捐给了青少年发展基金会,

首开我国建立“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基金会”的先河。

2007年,一位来自广州的爱新觉罗家的后裔——爱新觉罗·州迪,回辽宁祭拜自己的祖先。州迪常常以皇族后人自居,照样留着一条长长的辫子,常年黄袍加身。

身为清朝皇族权贵,却带头摒弃旧俗,坚持做回寻常百姓

那年州迪在拜访祖先的期间又去到了北京拜访溥任先生。浦任当时一看,立刻就不开心了,劝他说:

“不要眷恋清朝,不要搞特殊化,改去清装,做回一个寻常百姓。”这句话从浦任的口中说出来,着实令人佩服。这证明在他的眼里已经没有了封建等级制度遗留下来的繁缛礼节,也没有身份等级贵贱之分,他已经完完全全认可了作为寻常百姓的这样一种事实,以一种平静淡泊的心态,为祖国多做一些事情。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第四届首都民族团结模范”称号。

身为清朝王爷,却能最终看清事实,淡泊名利,自食其力,一生行善。爱新觉罗·浦任先生,用他淳朴、正直的品质,书写着祖国的美丽画卷,他用一生的行动来告诉同样是爱新觉罗的后裔们,什么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