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波經濟危機對能源化工的影響

導 語:當前資本市場劇烈震盪,美元流動性問題嚴重,各國股市的熔斷潮不斷,國際原油直逼20關口,美聯儲瘋狂撒錢聯合九大央行救市,是否能絕境逢生還是未知數。受此影響,國內期貨多次封死跌停板,國內部分現貨直線下挫,此波金融危機不亞於2008年的經濟危機,金聯創為您解讀此波經濟危機對國內能化產業的影響。

此波經濟危機對能源化工的影響

經濟危機

對能源方面的影響:原油的持續大跌,導致現在國內採購心態波動較大,尤其是這次成品油價格的大幅下調之後,下游以及國有石油公司的銷售節奏也發生了變化,出口資源轉內銷,壓縮內部利潤。國有資源的配置方面也發生了轉變,尤其是以通過國外釋放壓力的資源產品,如成品油,當前國外出不去,全球的需求“停擺”,後期國內的消耗壓力非常大。

此波經濟危機對能源化工的影響

石油行業

對化工方面的影響:目前化工各行業主要受原油短期降價影響市場交投,未來最重要是看國際原油會跌至什麼價位,同時在低價能夠維持運行多長時間。其次是整體經濟形勢對消費的影響,對國際貿易的影響,以及潛在的未來中國製造在世界上可能遇到的問題。預期國內報復性消費大概率不會有太大的提振。由於原材料利潤擠壓較重,原材料到下游鏈條利潤流動將是後期行業關注的重點。


此波經濟危機對能源化工的影響

化工行業

關於需求問題:全球疫情蔓延導致需求預期下滑,進而原油價格戰開始。國內來看,疫情對需求的影響逐漸好轉,但原油下跌對成本端的拖累及對化工貿易的持續打壓,因為大多數貿易屬性強的化工產品都選擇在春節前後備貨,而疫情疊加原油暴跌影響,導致多數貿易商虧損慘重,高價貨源難以消耗,多數中小企業面臨生存壓力。進而面臨失業的人增加,直接導致需求端購買力進一步下降。

目前能支撐市場行情好轉的關鍵是需求,現在國內的需求雖然在緩慢復甦,但金融危機帶來的需求減弱,並沒有完全體現。所以現在可能不是最難的時候。後期關鍵點在於中國需求增長和金融危機帶來的需求下滑是否能平衡。

另外,部分業內人士一直對疫情好轉後需求能否恢復持悲觀態度,一方面是現在電商發達,很多需求一直都在緩慢釋放,另一方面短期諸如旅遊之類行業不一定迅速好起來,再加上經濟危機帶來的下行壓力,很多企業金融操作上還是現金為王。

此波危機對於下游產業的供應鏈安全,產業生態健康也提出考驗。以汽車為例,中國的零部件配套工廠停擺,直接導致幾個大廠零件庫存不夠,有的直接停產。光是武漢,就已經聚集了東風乘用車、東風本田、神龍汽車、東風雷諾、上汽通用五大整車工廠。保護產業生態、保護產業鏈和供應鏈、保護中小企業,才是可以真正渡過難關的方式。所以政府出臺了很多扶持中小微企業的政策的意義也在於此。

具體看來:

組分油方面:主要的調油料以國內供給為主,下游主要是消耗對象是煉廠和調油商,與國內成品油市場行情聯繫密切,依賴非常明顯。現在成品油價格較低,調油商利潤倒掛,並且汽油終端需求還是偏弱,國內調和油料的供應端壓力很大,像MTBE、 烷基化、調油芳烴這些工廠利潤基本都倒掛,生產一噸虧一噸,企業降負荷和停工的很多。

液化氣方面:低油價對液化氣來說不完全是壞事。液化氣是民生產品,從需求上看,市場在好轉,對深加工企業來說,企業成本大大降低,資金佔用情況要明顯好於高油價時代。但中間商會受到比較大的衝擊,現在被套牢的比較慘重。

天然氣方面:天然氣在油價大跌的情況下走出相對獨立的走勢,特別是東北亞的現貨價格,還是受疫情對需求端的影響更大些。不過如果原油在30美元以下,美國頁岩油頁岩氣勘探開發現金流會受影響,可能會出現天然氣減產。

煤化工方面:原油暴跌後,以石腦油為原料的主要化工品乙二醇等已不再是邊際生產技術路線。而且對比往年低點所對應的當時煤炭和原油價格來說也是不同的。今年煤炭價格還是漲的,儘管最近有些下滑,但是部分煤頭企業原料成本在385附近,目前這個價格與2015年煤炭價格對比,比那個時候還是要高一些。

甲醇方面:國際上,4月份進口仍然會有增量,國際氣頭成本原就極低,中東對低價耐受力遠強於國內,雖然MX計劃將智利等裝置停車,但是進口順掛解決不了。國內看,目前國內部分企業已經虧損,但是考慮到節後出現降負的情況,今年春檢大概率推遲。如果價格繼續走低,不排除會出現大面積降負的情況。

芳烴行業:芳烴鏈條截止3月19日收盤:純苯:華東主流圍繞3600-3700元/噸,達到10年最低,觸及09年3月中旬價格;PX:CFR臺灣價格為544美元/噸,是2003年以來低點;甲苯:華東3600-3620元/噸,擊穿2018年12月5日4400元/噸附近低點;二甲苯:華東商談3600元/噸,跌破2008年10月28日4025元/噸的低點位;苯乙烯:華東現貨4880-4900元/噸,跌至2009年1月以來低位。當前環境對於需求方面的影響相對直接的是甲苯、二甲苯,因為其主要用於調油、生產PX以及作為溶劑等廣泛應用於聚酯、化纖、塗料、聚氨酯等多重領域。化工終端產品以及汽油很大程度面向出口,倘若金融市場動盪不可控,疫情令經濟、需求陷入低谷,勢必將影響國內出口形勢,更進一步影響到甲苯、二甲苯的需求。2020年作為部分芳烴產品擴能週期,在經歷原料行情大跌及疫情因素後,預期年內整體釋放產能受阻,部分行業開工也將會受到一定壓縮,甚至目前已有一定體現。但從另一角度考慮,原料價格大跌,勢必造成成本端下降,部分直接下游產業鏈利潤或暫時不會產生較大幅度的下降,後期鏈條式發展的一體化企業優勢將進一步凸顯。

化纖行業:我國是紡織輸出大國,紡織行業影響較大。現在紡織市場錯過了春節訂單和春季換季訂單,還沒等到夏季訂單爆發,就要面對生產即虧損和二季度訂單嚴重不足的窘狀。紡織企業先要應對國內市場從產銷平衡逐漸走向供過於求的現象。因為庫存貶值風險升高,下游訂單較往年嚴重收縮,所以後期紡織企業多按訂單維持生產。

塑料行業:新冠疫情在全球範圍蔓延,美國、意大利等國家疫情形勢十分嚴峻,整體來看疫情對於全球經濟的影響開始加重,美聯儲緊急降息,另外多國開始封城,貿易往來受到重創。沙特因與俄羅斯沒有達成減產計劃,從3月7日開始“自毀式 ”原油價格戰,受此影響,國際原油WTI價格一度跌至近20美元的位置,受到以上因素的影響,全球股市全線飄綠,美國兩週出現四次熔斷。近期眾多事件和變化,不斷刷新我們的認知,也讓市場參與者不斷的見證歷史。受此影響塑料產品市場行情也跟隨下行,市場人士對於未來的經濟形勢及終端消費充滿擔擾。聚烯烴行業前期浙江石化及恆力部分裝置投產,目前生產逐步正常且負荷逐步提升到正常水平,產量逐步釋放,加之春節後庫存持續高位,消化非常緩慢,整體來看國內供應壓力仍舊偏大,需求方面受到消費受限、國際疫情的影響,維持低迷局面。預計未來市場仍將以低迷下行為主。

橡膠行業:歐美疫情對於國內出口來說影響會比較大,而目前得到的消息看,美國這邊進港已經比較困難。3月份,合成膠甚至有增產,主要是因為2月份預賣導致。在目前的情況下,後期合成橡膠減產的概率增加,預計4月、5月份都會減產,價格在3月份下旬至4月份會繼續下探。畢竟橡膠目前距離歷史低點還有一段距離,而市場上對於未來的訂單也充滿疑慮。理想狀態下,6月份以後市場會好轉,彼時財政、貨幣政策的影響也開始體現。

化肥方面:化肥春耕政策紅利基本結束,後期考驗夏季肥和出口市場了。國內化肥產能巨大,夏季又是需求淡季,加上國內復產率都在60%以上,國內夏季肥不會出現短缺;出口因主要方向是印度、巴基斯坦和東南亞各國,經濟脆弱及蝗災衝擊,出口形勢不樂觀。隨著原料天然氣及煤炭走低,前期高價恐難維持,行情預期較差。在化肥施用零增長政策下,4-6月份期間一些小廠要停車限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