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職稱晉升降門檻、增指標甚至個別地方滿一定教齡自動晉升,職稱技術含量會怎樣呢?

百姓茶館話人生


30年太長了,人生有幾個30年?20年自然晉升還差不多。


烏托邦152733938


職稱與技術含量沒有必然的因果關係!

高級教師的技術含量就一定高嗎?我們來看看一個高級教師的技術含量吧:我有一個是高級教師的同事,在一次鄉鎮中心校組織的學科質量檢測中,他所帶的數學科成績竟然是全鎮倒數第一。後來,中心校領導要他寫出原因,總結總結經驗教訓來,氣得他也沒有寫。最後不了了之。

還有一位中級職稱教師,他幾年下來所教的學生到畢業班考初中的時候,考個位數的學生幾乎達到80%以上。

什麼原因引起的?

  • 當然有學生的原因。
  • 教師的因素不得不考慮。教學方法不對頭,急躁冒進,課堂管理,等等等等,都有可能出現以上情況。

他們的職稱不算低,按說其技術含量也不會低,可是,他們的教學質量似乎並沒有與其職稱相對應的技術含量相匹配。

他們在職稱評聘時,並沒有降低門檻,更加不是直接晉升的,因為,他們工作的時候根本沒有這樣的事情。

同樣,職稱相對比較低的教師的技術含量就不高嗎?還真是巧了,這樣的教師我都有遇到過。就有一個女教師,二級教師,職稱不高吧,但是,人家的課講得卻是非常非常有吸引力,學生都喜歡聽她的課。因此,有一次學科抽測時,她帶的兩門課雙雙獲獎,而且名次還不低。怎麼解釋呢?

也就是說,職稱的高低與其技術含量不一定就是相匹配的!

或者說,我舉雙手贊成教師職稱降低門檻、增加指標、按照教齡晉升!


中小學教育者


對於教齡滿30年教師定高級職稱是一種官僚階級為了維護現行職稱制度及其相關利益做出的極不情願的“讓步”,是一種換湯不換藥的職稱改革。

至於對教齡滿30年的教師不限名額直接可以申報高級職稱,那也是有許多條件的:首先,必須先具有中級職稱;其次,依然要滿足各種評審條件;再次,申報跟評上那是兩碼事;最後,教齡滿30年才晉級高級職稱,對於快退休的老教師來說,已經沒有太大的實際意義了。

職稱不應該跟工資掛鉤,應該將職稱定性為一種職業榮譽,嚴格條件,公正考核,評上職稱戴上大紅花公開表彰,這樣的職稱才能獲得同行的認可,得到同事稱讚。

凡是教學質量,科研課題,論文評選,指導學生,競賽比賽等各種公正的獲獎一律視為榮譽,應在當學期或當學年一次性給予獎勵。

教齡工資和績效工資才是最符合廣大人民教師相對合理的工資制度,中青年教師精力充沛年富力強可以多幹事幹好事通過績效工資爭取收入,老教師年老體弱適當減少工作量以老帶新傳授經驗通過教齡工資保障收入。真正同工同酬,優勞優酬,公平合理,教育事業才能回到正軌,迴歸初心。


飛天舞028


教師職稱早就該改革了,個人認為按教齡自動晉升是最科學,最公平的。個別特別優秀的老師可提前晉升。原因如下;

第一:可以鼓勵大家終身從教。

慢慢熬,也總比沒任何希望強,只要年齡到,我就可以晉級,對任何人來說,只要在崗位上認認真真的教書,就有晉級的希望,不用走後門,不用準備很多亂七八糟的東西,多好!這樣以來終身從教的人員肯定會越老越多。

第二:可以讓更多教師把精力用在教學上。

大家都清楚,只要評職稱,老師們就得想辦法寫論文、弄課題,要榮譽等。可中小學老師,能研究出什麼東西?他們有精力時間嗎?與其搞那些東西,還不如把精力用在教學上,認真的上課備課,批改作業呢。

第三:大家不會再人為的分出三六九等了。

個人認為,職稱就是人為的把老師分成三六九等。評上職稱的自己也清楚,教學能力並不比別人優秀,沒評上的大家也清楚,人家的教學能力也不差,那為什麼非要人為的分出高低呢?

大家平等,更有助於工作的和諧。

當然也有人會質疑,自動晉升,職稱技術含量會不會降低。我的看法是絕對不會。

老師們除了極個別特別優秀的,大家的能力其實也都差不多。有些人可能上課好,成績不好,有些人可能上課不是那麼生動,但成績卻很好。每個老師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板,不能憑一個職稱就證明他如何如何好或者不好,這是極其不公平的。

職稱的作用應該就是一個榮譽。高級教師說明你工作時間長、經驗豐富等。

職稱最好不要和工資掛鉤,只要掛鉤,就有利益之爭,只要有利益之爭,當權者就會優先,這對大多數普通一線老師來講是極其不公平的。

現在不取消職稱,領導無非是害怕老師們不好好工作了。這其實是一個極其錯誤的想法。

什麼情況下人會努力工作?你信任他還是懷疑他,肯定是信任吧。

教師本身就是一個良心活,老師上課講什麼,講多長時間,課後佈置或者不佈置作業、佈置多少作業。從來就沒有固定的標準,全看老師自己。你不信任老師,難道還能天天盯著老師不成?

信任就是最大的承諾,互相信任,更有助於工作的開展。

只要學校制定出合理的評價制度就行了,怕什麼?

普通一線老師評個職稱太難了,好多臨退休連小高也評不上,我們對得起這些老師嗎?他們同樣為中國的教育事業奉獻了一輩子。

職稱急需改革。能取消最好。希望既得利益者和當權者好好想想,特別是站在普通老師的立場好好想想,我們能為這些默默無聞、無權無勢的老師做些什麼?

期待著,儘管希望渺茫,也不願放棄!


人生如夢LLH


職稱晉升歷來是老師們重點關注的話題,很多老師為了晉升高級教師,提前好多年就開始做準備,因為自己晉升中級職稱時的證件,都已經無法再用,他們需要重新準備晉升高級教師的條件,就盼著自己早一天晉上高級職稱,也算了卻了自己的一個心願,筆者作為一名在鄉村學校工作多年的老教師,對此深有體會。

首先,老教師們隨著年齡的增長,自己在教學方面的體力精力都會走下坡路,在教學成績方面很難和年輕老師相比,如果自己在以前沒有準備好晉升職稱所需的證件,那麼在以後的工作中,想通過和年輕老師競爭獲得那些證件會更加困難,同時,年輕老師精力旺盛,容易和學生打成一片,融入到學生的生活,適合做班主任,獲取優秀班主任或者優秀教師的可能性就很大;在選評優質課、觀摩課方面,老教師仍然處於劣勢,由於年齡的原因,普通話都沒有年輕人說的流暢,給評委老師的第一印象就沒有年輕老師好,課件的製作和多媒體的使用又都不是那麼輕車熟路,所以,這些老教師想通過正常渠道,獲得市級以上的優質課證件非常不容易,僅憑自己豐富的教學經驗是明顯不行的。



其次,晉升高級教師的指標問題是老師們晉級路上的瓶頸。即便是經過自己努力,準備好了所有的評審條件,但是沒有指標或者指標太少,這些老師就會再次失去機會。近年來,對農村教齡三十年以上的老教師開闢的綠色通道,讓很多鄉村教師看到了希望,在自己符合基本條件的情況下,可以不受指標限制直接參評。至於題主所說的高級教師技術含量的問題,我認為應該是具體情況具體對待,就整體老教師而言,他們的教學水平和教學效果差別不大,評上高級教師,對這些即將退休的老教師來說只是一種認可,一種形式。



三尺講談


悟空問答總在教育行業翻來覆去的言三言四,很多友友也正反面分析了各種原因,我也有過幾次表態,這裡我再說幾句;

確實在教師晉升職稱的問題上存在不少問題,這裡暫且不談官場上的是是非非,職稱的晉升也確實比較真實地反映出了教師的教學業務水平。

當然,職稱的晉升方式還可以另增加一些方法,比如增加晉升的名額與適當的放寬某些規定,比如多年的業績考核加任職年限,再比如業績考核加年限再加群眾評比等等。

總之,大鍋飯這一方式真的是不妥,好就好,不好就是不好,一味地講年限到了自然升職,好了細想,真要是如此大家就混吧,只要不岀原則錯誤,你好我好大家好,有利於事業的發展嗎?有利於創新創優嗎?有利於下一代的培養嗎?

職稱問題確實有待改進與提高,就現在的歷史階段來講,職稱的晉升儘管有些問題,但其本質上還是有其合理的存在,如果真是完全不合理,這一形式早就不存在了。

一句話,形式有待改進,自身努力還是最重要的,如果真的是一味反對,反感甚至對抗,真的可以辭職專從私教,不是嗎。


閒雲野鶴段克468


原來評上的就有真才實學嗎?都是學校的領導和領導家屬及會搞鑽營、拍馬溜鬚的小人,這些人又有幾個在一線教學的,還不如按教齡及資歷,達到條件就自然晉級,這樣少些勾心鬥角,你死我活的內耗,教師把心放平穩了,學校也靜了,這樣的學校教出的學生心態也會正常了。


5遇見幸福8


我反對評職稱降低門檻、放寬名額的做法。

我們俗稱的職稱是一種專業技術職務的簡稱,既然有“專業技術”的說法,那麼評審時肯定要有門檻。降低門檻、放寬名額,都是去“專業技術”的做法,那麼職稱評定就沒有意義了。

我主張取消職稱評定

按照職稱的本意是為了激勵教師的工作積極性,而事實上職稱和收入掛鉤以後,職稱往往成為某些人拿捏教師的法寶,造成了極大的不公平和不和諧;職稱的弊端越來越明顯,已經不再適合現實社會了。

教師正常工作,完成應該完成的教育教學工作,年復一年,兢兢業業沒有功勞也有苦勞,也每年都圓滿完成了工作量,為當地的教育教學事業做出了貢獻,理應逐年晉升工資,為什麼要受職稱限制?

高職稱和低職稱的教師,在專業能力方面如何分出高下?事實上,大量低職稱教師擔負著繁重的教育教學任務,撐起了學校教育的大半個天空。

教師同行想一想,你學校是不是這樣?

所以,我主張乾脆取消職稱,至少取消和工資掛鉤!

我認為可以設立初級教師職稱和正高級教師職稱

設立初級教師職稱,是針對剛入職教師的一種鞭策,可一年,也可三年正式晉升為教師;設立正高級職稱是為教師隊伍中的一幫姣姣者考慮,但要求不能一般般,絕對要高要求;當然這個正高級的人數也必須控制。正高級教師可以有一定的獎勵,也不必和工資掛鉤。

以上為個人意見,歡迎討論。


教育專車


九零後聘了教授,別人怎麼辦?

城市教育研究員

5天前 · 教育領域創作者

一,從評職稱說開去

虹野先生說,評職稱就是不正義!是的,我也認同。職稱,應當是完成本職工作,合格以上就可以按工齡,能力和崗位任務直聘職稱,或者說晉升工資!而不是看一堆職稱條件,不看他這些條件來處和質量!更不看其他!

幾乎沒有多少人認為評職稱不正義,評上的認為正義!哪怕是用不正義的途徑和手段獲取!或者評不上的更不敢發言,因為你自己哪一天還要走上這條路!其實,應當本身就是直接聘任職稱,也就是因崗定人定級!不需要評!或許很多人,聽不懂,難熬的慢慢理解吧!

二,90萬年薪高不高

九零後年薪九十萬,他要是00後,估計得一百萬!可是,我校[哈爾濱某高校]長江也就80萬年薪!普通二級50萬,優秀三級教授30萬!四級教授20多萬。

關於職稱與收入,多年前,我的師兄毫不客氣的指出,你們省屬院校的副高可能都沒有部屬院校的講師甚至是助教厲害~意思是成果豐富!一時我無言以對,今天,卻發現可能還不如一位好的部屬院校的優秀碩士成果豐富!但問題是,是人能力不行呢?還是崗位條件工作環境不行呢?想起了一件事,記得工作十七年以來出差兩次坐過飛機[不是說飛機就意味著條件好,客觀的說經濟艙商務艙可能都不如火車軟臥舒坦,個人認為],但也僅僅都是因為陪同副校長才獲此殊榮和機會得以體驗!其他出差都是火車!而部屬某校開展調研學生來回一律打飛機✈️!難道這不是現實的差別呢???

三,九零後聘教授正義麼?

說到底呢,有人拿著冤大頭的錢去裝傻充愣,至於是不是送人情我還不好說!如果人家真才實學,這也是不拘一格降人才!華為前一些天好像也是差不多這樣年薪聘請十數位博士做工程師,當然他們企業不講員級,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那一套!

好像大家都覺得正能量!

我們是學者,不是選模特裁判,最好不要關注顏值身材!像那些最美縣長,最美屁股縣長啥的都出事了,最好別關注她的美!

九零後教授如果真材實料也沒啥,花公家錢也沒啥,就是見不見得光而已!

部屬院校有錢是出名的,難免任性!恐怕沒有名額控制,全校都聘成教授也開得起工資!仔細想,如果是那位九零後是顏寧第二也沒啥問題!想說的不是這個!而是近年來,北大鴻鵠之志,清華熱烈歡迎,都在刷知名度熱度,希望這次不是!但已然刷去了!

四,希望大家不要用她來勵志

用她成為教授來證明九零後不是垮掉的一代與用王寶強證明階層沒有固化!不是一樣麼!?每個個體可以代表一個時代整體麼?顯然不能。因此不要用她來勵志,否則容易走火入魔!因為她是女孩,容易被人關注顏值而異想天開,腦補一下無聊的東西,大可不必!因為顏寧也是女孩,成果豐碩,也沒有被認可重用,而是曲線救國的迂迴戰術勝利。那麼,到知網,SCI走兩步也無妨!肯定高於翟學生數倍,真金不怕過來聊。

其實,九零後教授也不算啥,關鍵是美女,關鍵是被新聞拿出來博眼球,如同八零後縣長一樣吸引眼球,激發想象!

國內萬人計劃,長江學者計劃裡80後接近九零者大有人在,為何沒有被炒作,沒有被勵志?不排除這次是故意為之的新聞運作,但主體客體目標目地不得而知!

但千萬不要認為九零後人人可當教授,草根人人都是王寶強!足矣!

29閱讀

搜索

30歲女博士未婚先孕

正教授是什麼級別

清華23歲美女博士

北大女博士婁滔去世

2019副高評審條件

39歲女博士年薪300萬


城市教育研究員


近來在教師職稱制度改革的推動下,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教師職稱的改革方向,只要某地出臺相應的改革舉措,就會在教師隊伍中引發較大的討論,甚至成為教育領域中最受關注的熱點話題。

從教師職稱的本質來講,教師職稱應該是中小學教師教學能力、職業道德、教學成績等素養的綜合體現,並且將職稱與工資待遇掛鉤,以期待通過教師職稱所帶來的待遇,推動教師參與教學工作的積極性,實現教師職稱在教師隊伍中的廣泛激勵作用。當然,在當前的教師職稱競聘實踐中,出現了很多與教師職稱制度設立初衷相違背的現象,甚至出現了不少於教師職稱制度背道而馳的職稱競聘案例。

近來有人提出,教師職稱晉升降門檻、增指標甚至個別地方滿一定教齡自動晉升,職稱技術含量會怎樣呢?對於這個問題,筆者認為隨著職稱數量的增多、職稱門檻的降低等,教師職稱的技術含量肯定會肯定會降低,但可以提高教師收入水平,這樣也勢必會將教師的工作積極性有所提升。

教師職稱制度的科學性

按照之前教師職稱競聘的實踐來看,很多基層中小學教師在職稱競聘上會面臨著很大的挑戰。職稱競聘的門檻相對較高,導致很多普通教師,尤其是鄉村教師總會在職稱競聘上面臨著“高級職稱的天花板”,甚至不少鄉村教師根本就看不到競聘中高級職稱的希望。

在當前的職稱競聘中,職稱名額過少,分配不均成為主要問題,職稱名額與教師隊伍的總體數量之間存在著較大的不平衡,職稱名額在教師隊伍中的比重過低,使得絕大多數教師只能與職稱無緣;此外,教師職稱的門檻設立過高,以前職位外語、論文發表等問題,往往成為基層教師的困擾,畢竟這與他們的日常教學工作關係不大,雖然如今將這些資格條件已經取消,但仍然存在著其他的資格條件限制,將多數教師擋在教師職稱的門外。

教師職稱制度評審的公平性

不可否認,在當前的教師職稱評審過程中,存在著較多的非公平現象,教師職稱評聘結果受到人為因素影響較大,不少沒有關係的教師往往會被人際關係所左右,即使達到條件,也有可能靠邊站;職稱競聘的具體實施方案,往往由教師所在單位結合自身實際進行確定,那樣教師職稱的評審規則基本由校領導來決定,那麼職稱競聘的優惠政策又怎麼會偏向普通教師呢?

在教師職稱競聘中,經常會出現教師與教師之間的競爭,而少數教師為了改變自己的職業地位,獲取教師職稱,不惜使用非教學手段,來影響教師職稱競聘的結果,從而因為職稱的存在,使得教師之間原本和諧的關係,而出現了裂痕或者縫隙。

教師職稱制度改革的方向

在當前的教育實踐中,教師職稱制度改革已然成為最熱門的話題,也是教師們最期盼的事情。從目前教師職稱改革的方向來看,教師職稱晉升降門檻、增指標甚至個別地方滿一定教齡自動晉升等紛紛出臺,可以看到各地在教師職稱制度改革方面,都在向著降低門檻、增加職稱名額的方向進行改革,向著照顧更大範圍教師利益的方向進行,向著職稱普惠普通教師的方向進行。

按照目前教師職稱改革的實踐來看,有人開始擔憂這種改革方向會否造成教師職稱技術含量的下降呢?無論是職稱名額的增加,還是教師職稱門檻的降低,這都會對教師職稱技術含量與職稱含金量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使得教師職稱不再像之前那麼稀缺或者競爭激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