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歲學微積分,31歲成哈佛最年輕華人教授,天才尹希為何不回國

8歲學微積分,31歲成哈佛最年輕華人教授,天才尹希為何不回國

對於天才,我們往往的印象是天賦異稟,通過不懈的努力,最後取得領域上的極大成就。但也有傷仲永這類年少展現異於常人的天賦,但是在長大的過程中方向走偏了最後泯然眾人矣的人。

對於天才的更高一步的要求是要他愛國,有些天才成就斐然,但最後不再為國付出,引得無數非議。

今天介紹的這位天才,8歲自學微積分,31歲成為哈佛最年輕的華人教授,但卻不再回國,這究竟是為何呢?

8歲學微積分,31歲成哈佛最年輕華人教授,天才尹希為何不回國

"開掛"的一生

他叫做尹希,1983年出生在河北保定的書香門第。尹希的父母都畢業於中國地質大學,都擔任國家級別地質工程師,從小在學術氛圍濃厚的家庭中成長,尹希小時候展現出自己不一樣的一面。

其他的小孩常常在外面玩玩泥巴,在家裡堆積木,而尹希就選擇待在家裡靜靜地看書,喜歡鑽研數學、物理等不適合年齡段的課本。在尹希的眼中,小孩子的娛樂對於他太幼稚了。

小學二年級的時候,媽媽擔心孩子痴迷於書本會變傻,於是給孩子定製了充實的"放鬆計劃",週六學習圍棋畫畫,週日讓孩子去外面瘋玩,去逛逛公園,享受休息時光。

但是在經歷週六課外活動後的週日,媽媽發現尹希總會偷偷摸摸地回到家裡,靜靜地靠在父母的書架邊上,拿起一本父母的書看起來,就像小時候我們在父母不在的時候看電視玩電腦一樣。

8歲學微積分,31歲成哈佛最年輕華人教授,天才尹希為何不回國

她拿過尹希在看的那本書,原來是大學時期學的微積分。一個小學二年級的小學生看大學的微積分怎麼能夠看懂呢?媽媽認為不應該沒有累積就去學高空樓閣的知識,於是把這幾本微積分的書鎖進了閣樓中。

當時的尹希已經從二年級跳級到三年級了,即使老師不同意,但看到尹希作文獲得了三年級組的一等獎時也無話可說。

事實上,父母眼中高空樓閣的知識對於尹希來說已經不足為奇了。

1993年,尹希九歲半就考入了北京八中智力超常實驗班。當時他的年齡是班級裡面第二小的,但在班級裡的成績卻永遠名列前茅。

他是班級裡的"壞孩子",課上從不記筆記,老師把這個事情告訴給尹希媽媽,媽媽質問尹希:"這麼逞強,難道覺得自己很了不起嗎?""我都記在了腦子裡",尹希之後把筆記上應該畫的每一條輔助線都清清楚楚地畫下來,母親也沒有辦法反駁。

除了正常上課的時間,尹希還利用課餘時間參加各種各樣的競賽活動,最後只有一個月來備戰高考,但這一個月的時間對於尹希來說足夠用了。

8歲學微積分,31歲成哈佛最年輕華人教授,天才尹希為何不回國

3年後,尹希考入了中國科技大學的少年班。當尹希考入少年班的時候,有無數圍觀群眾圍觀著尹希會不會變成方仲永。

然而尹希並沒有鬆懈。相反,他督促自己去圖書館讀書,幾乎每次都是班級裡到最早的學生,這為日後的理論研究埋下堅實的基礎。

尹希曾經拜訪過北京大學物理學院舒幼生老師,老師曾在書架中抽出一本書,讓尹希在書中找到自己出錯的一道題。七八分鐘過去了,尹希在翻到某一頁準確的找到了那道錯題,並且準確的提供出瞭解題方法。

在學校的五年裡,尹希每年都會獲得獎學金。2001年完成學業之後,尹希申請了美國排名前十幾名的幾所高校,結果他們都爭搶尹希。為了表達誠意,這些學校都提供了全額的獎學金。

2001年,尹希選擇去哈佛大學攻讀博士學位,他是當時學校年齡最小的學生。正是這位與常人不同的哈佛學子,引起了哈佛物理學弦論領軍人物

安德魯施特羅明格的注意,他也成為尹希的博士導師,

安德魯施特羅明格曾說:"尹希16,17歲來到哈佛,我就發現他的不得了的能力,很快就能告訴我不瞭解的知識"

8歲學微積分,31歲成哈佛最年輕華人教授,天才尹希為何不回國

從一而終的認真

尹希做事始終保持著認真,只要感興趣他就會全力以赴,不光是對待學習,對待其他方面也是如此。

尹希曾經參加過馬拉松比賽,為了完成比賽,尹希賽前在網上收集大量資料,仔細閱讀,制定了較為嚴苛的訓練模式,但也就是這樣的訓練模式讓尹希患有骨膜炎。

在42英里的比賽中段,尹希拉傷的小腿減緩了前進的速度,他不得不放慢腳步,最後用走的方式來完成比賽,走走停停,然後再跑一跑,疼起來再走,最後8公里的路在尹希眼中彷彿取經之路一樣漫長,但他從來沒有想過放棄。

四個小時之後,尹希衝過了終點,獲得了組織者頒發的證書,但最後只能讓朋友架著回到學校,躺了足足三四天。

8歲學微積分,31歲成哈佛最年輕華人教授,天才尹希為何不回國

學術優先

哈佛大學一般不允許學生留校完成博士後的研究,但由於尹希過於優秀,為尹希開了先例。2008年,年僅24歲的尹希被哈佛大學聘請為物理系助理,後又成為了哈佛大學的正教授。

對於這個消息,尹希表示並不在意,甚至都沒有告訴父母。對尹希來說最重要的事是做出來的成果,年齡頭銜並不重要。

隨著尹希的名聲越來越大,有很多的媒體問尹希是否有心回國發展,但尹希卻說:"我暫時不想回國,哈佛大學有如今最優秀的物理學家,一出實驗室門就可以互相交流",但對於不回國這事他並沒有說滿:"如果要回國,是會帶一支物理學家小組回國。"

現在的尹希家庭幸福事業美滿,對待女兒的教育理念是給她更多的自由與空間,成績並不重要,只是送她去學校,平常多花一點時間陪女兒。從不對女兒有任何的期待與要求,活成她自己想要的樣子就好。

天才固然讓我們膜拜,但背後也是付出了無限的汗水與努力的。對於尹希不回國的選擇,我們應表示尊重,希望在未來的中國可以有更多的天才為世界做出更大的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