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疫情惡化對國內證券市場衝擊如何?如何抓住機會?深度洞察

海外疫情應對的政策同中存異

從海外金融體系的變化情況看,海外救市的相同點是基本上不會QE,所謂購資只是對沖自然到期資產,目的是維持央行報表規表;不同點是:有降息空間的美國英國,降息、產業+投資政策;無降息空間的ECB和日本,產業、投資政策,或乾脆拖字訣。 海外疫情初期的救市不防疫動作,無助市場恐慌克服。FED至多暫停 縮表,不會QE;英國央行將既不縮表,也不QE;歐洲、日本央行也無QE必要。


海外疫情惡化對國內證券市場衝擊如何?如何抓住機會?深度洞察

美國證券市場本身有調整需求

私募股權基金的發展就是金融脫實向虛,也是得益於全球化;中國全球化紅利升級,美國金融發展基礎受到釜底抽薪式的衝擊。2019年的美股上漲部分也受益於貿易政策衝突:經濟不好,企業繼續回購。


海外疫情惡化對國內證券市場衝擊如何?如何抓住機會?深度洞察

中美股指結構差異表明單純指數比較無意義

中美股指構成差異:中國集中傳統,美國體現新興。美國的銀行是單一制,中國的銀行是總分行制,故對資本有無限渴望,天然擴張趨勢。美上世紀70S、80S是反壟斷法高壓時代,拆分了大量頭部企業,如AT&T,而90S後興起的信息公司未再遭遇嚴厲反壟斷,超高規模不再受限。美國股市上漲基礎:低利率+去股權化+信息產業優勢,美國股市持續上漲的基礎信息產業優勢在芯片等關鍵環節仍領先,但下游終端消費製造受到華為衝擊。利率低無可低,即使負利率,市場利率也將恆定,流動性陷阱。去股權化接近尾聲。


海外疫情惡化對國內證券市場衝擊如何?如何抓住機會?深度洞察


海外疫情惡化對中國經濟的影響通過貿易、投資和政策三個渠道發生作用。其中,貿易渠道影響不確定:海外生產受衝擊後雖增加對中國需求,但外貿通道影響不確定;投資渠道有利中國經濟:短期影響中國投資走出去,中長期增加中國經濟吸引力;政策渠道方面,中國不太可能再跟隨海外實行擴張性政策,近期降準並未脫離我國貨幣政策框架體系。海外疫情惡化對中國資本市場主要通過資金流動、心理和匯率渠道發生影響,真正有影響的資金流動(金融項下),規模有限,並無方向性,更多表現為技術波動,近期國內證券市場波動更多的是情緒傳染。


海外疫情惡化對國內證券市場衝擊如何?如何抓住機會?深度洞察

中國年內仍有降準、降息,貨幣維持平穩

即使沒有“新冠”疫情的衝擊,降準、降息仍是未來6-12月內政策選項。雖然前期信貸、貨幣增長一直表現平穩,但未來“穩中偏降”是不變趨勢。按照通常的貨幣增長中性基準(GDP增速+1/2*CPI+1/2*PPI),2020年M2在7.5-8.5間仍將是政策合意水平,8.5上方意味著貨幣環境已過度寬鬆。資金價格平穩中下降趨勢延續,中國貨幣市場利率在下降後走穩,2019年以來,風險防控進展和資管新規成熟帶來資金價格平穩性提高。2020年,基準貨幣降息帶來的資金價格下降效應顯現。


海外疫情惡化對國內證券市場衝擊如何?如何抓住機會?深度洞察

如何抓住機會?

2020年中國通脹下行趨勢不變中國價格的“漲”,更多的是一種統計和民生現象,不是經濟週期現象,不是經濟需求發生趨勢性變化的結果。核心CPI才是決定期限結構高度通脹在投資和宏觀調控之所以重要,是因為通脹反映和體現了經濟的週期性趨勢。對週期管理更為倚重的是扣除食品和能源後的核心通脹指標。中國利率曲線滑落出2019年平衡區供給側改革重心轉向“降成本”,降低融資成本亦為政策重點。利率曲線下降將逐漸降低市場利率水平,有助股權資產估值提升。


海外疫情惡化對國內證券市場衝擊如何?如何抓住機會?深度洞察

供求分析尋找“核心”資產,從尋找“頭部企業”到尋找“核心資產”。核心資產概念的形成和普及,服務於市場認可標的集合特徵歸納的需要,基於經濟發展和市場變化,通常認為核心資產有二類:第一是頭部企業、產業鏈關鍵環節企業;第二類是新興發展的產業,如5G,新能源,生物醫藥等,核心資產將成為目前國內證券市場的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