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惠良回忆高占魁老师

高占魁老师身量不高,干巴瘦,原先是杨澄浦的入室弟子闫月川的徒弟,闫老师逝世后复拜在汪老门下。他周身松得很好,内力也非常圆活。爱比画,一般不教拳架,只讲身形、手势,文化程度不高,讲起拳来很直白、很通俗。

年轻时的高占魁老师

陈惠良回忆高占魁老师


他常说:"关键在于松肩。""肩不开,胯不开,从生到死都练不出来。"他的徒弟余同和的肩、肘就很活,两只胳膊像挂在肩膀头上一样。高老师认为,"胳膊使劲,东西都拘在自己身上。沉肩就是松肩,就是让肩没了"。

他跟我打过一个比喻说:"丹田好比是水,胳膊就是水上漂浮着的船。根本没肩什么事。"

陈惠良回忆高占魁老师


为解决松肩、活肩的问题,我们学过"撕肩",意想从大椎穴像撕布似的顺两肩往下撕;也练过两手交叉相握,搁在腹前,用身躯的前后晃动来带动肩、肘、手;甚至还在两腋下夹一个球来体会身躯的晃动带动肩、肘、手打出的那种冷弹、松沉的力道… …

那一阵虽然没有学拳架,但在与高老师的接触中,进一步加深了对胡朴安前辈讲的"松、固、凝"三字诀的理解。所谓松,体要松;固,气要固;凝,神要凝。

陈惠良回忆高占魁老师


总之,无非就是强调太极拳是内家拳,肢体动作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内功的要求。它由内达外、内外协调一致。而且是其根在脚,根起根落,有去有回。跟日常生活中人们的习惯几乎完全相反。

为改变日常生活中的习惯,高老师让我们周身放松,双手放在齐胸高的柜子上,意想两掌沾着柜子,不准用手推,而是"全凭心意用功夫",蹬之于脚,用由脚到膝、到胯、到腰……节节贯串传导到手上来的内劲,使柜子移动。当然,柜子如果太沉或太大,将会纹丝不动,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让你仔细体会这个劲儿不是用手头上的拙力(也可以说不是局部力)推的,而是"意想"蹬之于脚,由脚节节贯串传导到手上来的一种整劲。光这个练习,我们就练了很久,似有所得。

陈惠良回忆高占魁老师


此外,高老师还爱讲许多前人不爱公开的论点,如:"球体"的论点、"中"与"藏中"的论点、"尾闾上手"的论点等。因学时基础较差,体会不深,就不在此一一细说了。

陈惠良回忆高占魁老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