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章如果不籤條約換個人去籤是不是會更有名聲?

用戶3815676998628


Hello,大家好。我是專注於頭條歷史領域的原創作者歷史的塵埃HISTORY。我的父母都是歷史方面的學者,所以我從小就喜歡歷史,特別喜歡中國的古代史與近現代史,現在也是一線高中歷史教師。人們說得好,歷史是一面鏡子,它照亮現實,也照亮未來。希望我的回答您能夠喜歡,如有不足之處,請批評指正。

李鴻章簽署條約既有責任也有無奈。

對於古代,離我們最近的就是清朝了。說到清朝,自然少不了要提到康熙。在康熙皇帝的治理下,清朝達到了鼎盛時期,康熙也是在位時間最久的皇帝之一。後世都評價說“康乾盛世”,自然是有一定道理的。乾隆時期,雖然天下依舊太平,清朝看起來依然強大繁華,但實際上卻隱藏了很多問題。乾隆逝世,清朝隱藏多年的問題也開始慢慢暴露出來,比如說:國庫空虛,錢銀不足;八旗再也沒有了往日的威風;再加上內憂外患。清朝也開始慢慢走向衰弱。

一九零零,慈禧向列強宣戰,八國聯軍進攻北京,當時還在南方的李鴻章聽聞後,老淚縱橫的說道:內戰何時才能停止。大清帝國早已腐朽不堪,儼然不是八國聯軍的對手,朝廷一封接一封的電報傳到李鴻章的手上。慈禧已是十分驚慌,下令將李鴻章調任為直隸總督,授予為全權大臣。今日不同往時,這是個苦命的差事。老辣的李鴻章十分清楚這個道理。

正所謂能力越大,責任越大。因為李鴻章精通洋務,不僅讓慈禧賞識,也讓洋人很是有好感,甚至聲稱“所有的談判,沒有李鴻章就無法達成共識”,李鴻章就這樣能者多勞,為滿清的腐朽買單,奔走於列強之間,簽訂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條約。自《馬關條約》後,李鴻章不僅受了傷,還背上了賣國賊的罵名。李鴻章也心灰意冷不願再為清政府揹著賣國的罵名,但是清政府並沒有放過他,西方列強也沒有放過他。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份文件上,李鴻章將“李鴻章”三個字籤成了“肅”字的模樣,這三個字擠在一起,既虛弱無力,又辛酸悲苦。這個字這麼寫是有特殊意義的,把李鴻章三個字,巧做安排,合為一體,看起來大體像個 肅 字的形狀,仔細審視,會發現是李鴻章三個字合在一起,表示著中堂大人是代表清政府籤的條約,而不是自己擅作主張,有這層隱含意義,因為中堂大人曾被清政府加封肅毅伯。李鴻章拒絕在辛丑條約上簽字,僅寫一字,揭露其無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