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也蕭何敗蕭何!探祕唐王朝興衰與軍事財政制度變遷的必然聯繫

前言

軍事財政一詞,是一個較為專業的名詞,在古代時期是沒有這個詞的,這是現代人對於古代封建王朝在軍隊供給上設立的一個代名詞。

軍事財政包括的方面非常廣,比如軍隊的日常開銷,國家財政的劃撥政策,皇帝對於軍隊的獎勵制度等等。同時軍事財政相對於古代封建王朝來說,也是關乎王朝存亡的一項重要制度。一旦軍事財政出現問題,那麼帝國的危機也就不遠了。

唐朝作為中國封建歷史時期最為成功的王朝之一,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唐朝建立了較為完善的軍事財政體制。這種完善的軍事財政,保證了唐朝軍隊的穩定以及軍隊戰鬥力的提高,這也是唐朝前中期國家實力不斷上升的重要原因。唐代的軍事財政是以土地賦稅制度為依託的,每年的租庸調收入都會被中央進行統計,然後依據軍隊的需要做出軍事財政預算。

《唐六典》載:"租庸、丁防、和糴、雜支等,每歲所費,皆申度支而會計之,以《長行旨》為準,支度使及軍州,每年終,各具破用,見在數,申金部、度支、倉部勘會。"

成也蕭何敗蕭何!探秘唐王朝興衰與軍事財政制度變遷的必然聯繫

唐代軍屯


這種井然有序的軍事財政安排體現了王朝中央統治實力的穩固和有效。但是這種有序的局面在安史之亂期間完全被打破,財政混亂的端倪早在高宗時期就已經展現,只不過是安史之亂將這種混亂局面完全體現出來了而已。安史之亂後,國家原來的均田制早已不復存在,兩稅法的實行一定程度上穩定了混亂的軍事財政體系。但是藩鎮割據現象的存在始終都是威脅國家的潛在力量。

在這種情況下,中央為了保持對地方藩鎮的軍事優勢,不斷展開軍備競賽,拉攏士兵人心。在西北藩鎮以及中央神策軍中投入了大量的財力,這讓中後期中央本來就已經十分困窘的財政變得更為寒酸。而地方藩鎮見到中央衰弱,便開始聯合反叛,中央又會派出軍隊討伐,由此便進入了惡性循環之中。可以說,軍事財政對於唐王朝的興衰治亂一直起著重要的作用。

成也蕭何敗蕭何!探秘唐王朝興衰與軍事財政制度變遷的必然聯繫

唐玄宗


唐代前期軍事財政的建立及其對唐帝國的支撐

財政乃是一國之命脈,唐朝前期早已意識到這一點,便將財政大權全部收歸中央,當然這也是唐朝前期中央政府權力強大的具體表現。地方絕不會出現安史之亂以後那種獨掌地方財政大權的現象,正是因為中央的權威,為了考慮國家軍隊的需要,便建立了以中央為核心的軍事財政體系。

其特點是:其一,中央財政機構確定軍費的稅源。其二,有健全的軍事財政機構。唐法典規定,戶部下屬度支、金部、倉部皆有供軍之職,中央太府寺和司農寺兩個國庫機構也可解軍費之用。地方財政機構州縣戶曹司戶參軍和州縣倉曹司庫參軍負責租賦徵用。其三,國家財政機構根據軍事需要,編制軍費預算。其四,由中央直接規劃軍費保障的積儲地點和中轉路線

。保障軍事需要,是唐中央財政管理的重要任務和基本原則。

《舊唐書》載:"國家舊制,江淮(諸)郡租布貯於清河,北備北軍費用,為日久矣,相傳為天下北庫。自隴右及河西諸州,軍國所資,郵騷所給,商旅莫不皆取於蜀"。

成也蕭何敗蕭何!探秘唐王朝興衰與軍事財政制度變遷的必然聯繫

度支彭府君墓誌


京師是皇帝所在地,聚集著大量的官吏和軍隊,是耗費資財的重要地區,因而戶部以京師為中心規劃稅物的積儲地點和中轉路線。為解決北部邊境軍隊供給,唐在清河郡專設號稱"北庫"的國庫。對其富庶的川蜀,唐對其軍費保障作了特殊安排,這種中央集權式的軍事財政體制,發揮了重要的軍事職能,保障了軍事需要,對經濟的發展、社會的穩定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首先,對府兵制的建立和鞏固起到了重要作用。這樣大的軍資總量,如果沒有中央強有力的財政支持,唐前期的府兵制是很難堅持下去的。其次,軍費由中央財政統一籌劃,有利於及時保障。從軍事需要出發而定租庸調的法定範圍、標準、種類,不僅使軍費有了穩定的來源,而且維護了國家預算的準確性,確保了中央政權的財政收入。

成也蕭何敗蕭何!探秘唐王朝興衰與軍事財政制度變遷的必然聯繫

府兵


安史之亂後唐代軍事財政的困頓局面

安史之亂對於唐王朝的影響是非常廣泛的,除了給北方地區人民的生產生活造成了一時不可恢復的消極影響,使國家陷入了統治危機之外,對於唐朝中央政府的影響更加難以估量。這一點在唐朝中後期的軍事財政上得到了充分體現。安史之亂後唐朝基本處於一個個藩鎮相繼成立的局面當中,原來強力統一的唐朝於此時已經被林立的藩鎮分成了一片片區域。

兩河藩鎮變屬於強藩割據類型,南方藩鎮也對中央十分順從,同時是戰後唐朝恢復重建的主要財力支撐地區。西北屬於唐朝統治的核心地區,戰後唐朝迫於形勢,也在該地區實行了藩鎮體制,所以說西北藩鎮還是處於中央的控制之下。西北藩鎮在備禦吐蕃的職能上,兼顧對中央強有力的軍事支撐,也是唐朝德、憲、武三朝發動平藩戰爭的重要軍事力量。

成也蕭何敗蕭何!探秘唐王朝興衰與軍事財政制度變遷的必然聯繫

安史之亂


上文提到的南方以及西北藩鎮基本上都是順從中央指揮的,但是問題就在於兩河的強藩,以及那些時從時叛的藩鎮。這些藩鎮不僅在軍事上不聽從中央的安排,同時在本地的經濟、政治上擁有很大的自主權,基本上屬於一方藩王。這就使得唐朝中午對於各地的財政掌控很難進行,同時東部藩鎮也變本加厲,提出了兩稅三分

的無理要求,中央迫於他們的軍事威脅,也不得不妥協答應。

戰後唐朝面臨著內憂外患的雙重威脅,外部有吐蕃的強勢入侵,內部有藩鎮割據,這讓唐朝在軍事財政支出上於戰前幾乎是數以十倍地增長。每年花在西北邊防的軍費就達到了千萬貫,再加上中期幾位皇帝經常發動討藩戰爭,國家的軍事財政更是入不敷出。軍費的大量支出,徹底摧毀了唐朝戰後逐漸建立起來的財政體系。

《資治通鑑》載:"乃率敗兵取太原倉錢絹,諸道兵賜及和糴,並遠小州便官料、郵驛等費。兩京陷沒,民物耗弊,天下蕭然。應須士馬、甲杖、糧賜等,並於當路自供"。

成也蕭何敗蕭何!探秘唐王朝興衰與軍事財政制度變遷的必然聯繫

長安地圖


軍事財政的難以維持成為唐朝滅亡的重要原因

從歷史記載來看,唐朝滅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這是唐朝後期多方面的危機合力所導致的,單單就唐朝後期軍事財政的崩潰這方面來談一下唐朝滅亡的原因。前文提到,東部強藩割據,而該地區也是戰前唐朝經濟來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戰後的帝國僅僅憑藉著有限的江南財賦維持著帝國的支出,但是一地之財賦,即便江南再富庶,供養整個帝國的生存還是不能夠持久進行的。

相反,唐朝中後期由於備禦吐蕃和平定藩鎮諸多戰爭的軍費需要,不斷向江南地區要求提高稅收。江南諸藩鎮為了達到中央的賦稅要求,不斷將原來兩稅法規定的稅額提高了數十倍,人民生活苦不堪言。就是在軍隊實力可以忽略不計的江南地區,下層人民的反抗卻日益激烈,成為帝國崩塌的先聲。

成也蕭何敗蕭何!探秘唐王朝興衰與軍事財政制度變遷的必然聯繫

備禦吐蕃


此外,唐王朝由於對全國各藩鎮控制的不徹底,所以在自己的統治核心地區,唐朝安置了大量軍隊,以備不時之需。這就是當時實力雄厚的西北藩鎮軍,他們的衣糧供應統統由國家負責,對於西北軍費這一塊,唐王朝就經常被愁的焦頭爛額。此外神策軍作為中央的核心軍隊,不論在士兵待遇還是武器裝備上都要領先西北藩鎮好幾倍,雖然神策軍數量上不及西北藩鎮軍,但是在軍費支出方面則有過之而無不及。

唐王朝不公平的軍隊待遇,極大引發了西北藩鎮和其他地區藩鎮的不滿情緒,西北藩鎮為了能夠享受和神策軍同樣的待遇,紛紛詭隸神策,唐朝中央的軍費支出更加龐大了。久而久之,這種有限的軍事財政實力便在無限的財政支出中損失殆盡了。軍事財政的瓦解,直接導致地方藩鎮軍唯利是圖本性的暴露,從此他們不再效忠中央,藩鎮混戰的局面出現了。

《新唐書》載:"遣知制誥裴度至魏博宣慰,以錢百五十萬緡賞軍士,以慰士卒之心。詔賞神策諸軍士人絹十匹、錢十千,畿內諸軍鎮絹十匹、錢五千,其餘軍鎮頒給有差。"

成也蕭何敗蕭何!探秘唐王朝興衰與軍事財政制度變遷的必然聯繫

藩鎮牙兵


評價

有唐一代的軍事財政經過了重建、穩定發展、轉折最後到崩潰的發展歷程。這種軍事財政體制的變化是與唐朝中央的權力強弱相為依託的,當中央掌握足夠權威和軍事、財政力量之時,對於軍事財政的安排就會井然有序,就像唐朝前期那樣,每年都會做出預算。

但是當中央權力相對於地方勢力出現並駕齊驅的形勢之時,那麼此時的王朝就處於危機當中。這種危機不僅來自地方藩鎮割據,並且更多地從中央政府權力的縮水以及統治的危機得到體現。軍事財政便是率先遭到衝擊的一個,因為唐朝中後期主要就是軍備競賽的時期,軍事財政如果無法有序進行,那麼何談國家的穩定?

唐朝中後期為了實現對地方絕對的軍事優勢,不斷擴大軍事財政的預算,這甚至已經超過了國家財政的所能承受的極限之外。這些沉重的財政壓力,毫無疑問都會被日益腐朽的中央政府轉移到無辜的勞動人民身上。本來就已經生活得十分困苦,稅收還在不斷上漲,農民起義就已經醞釀了。

晚期的唐朝最終不堪軍事財政的重負,中央王朝沒有能力掏出任何錢財來供養自己的軍隊,給予軍隊的封賞也只不過以徒有虛名的稱號代替。

這讓募兵制下已經職業化,靠參軍養家餬口的士兵大失所望。因此,晚期唐朝一手建立立起來的西北藩鎮軍,紛紛走向了獨立,擁護各自的統帥。唐朝最終在混亂的藩鎮戰爭中滅亡了。


參考文獻:《舊唐書》、《資治通鑑》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