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會做飯的媽媽,孩子卻不願意吃飯,一個不會做飯的媽媽,她家的孩子很胖,為什麼?

不完善的自我


現實生活真的有很多這樣的情況存在。我同學很會做飯而且變著花樣給倆閨女做這做那,可是倆閨女還是瘦巴巴的,喜歡的就吃點,不喜歡的嘗都不嘗,不能說這個媽媽不用心。相比之下,我做飯就很隨意,家常便飯隨便做做,沒什麼花樣。我兒子大米麵條樣樣吃的津津有味。寶寶不愛吃飯,通常是脾胃不和。可以通過推拿改善,飲食上更要費心,多做一些健脾開胃的食物。有些寶寶是天生脾胃虛弱的,通常這種情況不好調理,而且這樣的寶寶也比一般寶寶更費勁,更容易肚子痛,拉肚子,或者睡眠不好容易生病等。

想當初我懷孕時很少出去吃飯,一夏天沒有吃一個冰糕,不喝涼水,飲食也以清淡為主。而我這個同學經常下館子,喜歡吃有味兒的東西,像小龍蝦,碳鍋魚什麼的特別喜歡。可能這也有一定的關係吧。

脾胃為後天之本,調養脾胃也是一個長期的工作。如果寶寶有這方面的問題,要慢慢調理。不願意吃飯更不能以恐嚇威脅等粗暴的方法,做家長的一定要有原則,不能說不吃飯就買零食或者快餐之類的充飢。畢竟垃圾食品裡有太多添加劑等未知的東西,而且有的衛生還不能保證。可以適當補充些水果,或者奶製品。有必要時看下兒科醫生,科學的調理身體。


DDTT媽咪


我遇到過這樣的事情。

我做飯一般吧,不止我胖,老公和兒子都胖,兒子每次都是邊吃邊誇我做飯好吃。

一個朋友,據她說她做飯超級好吃,我吃過一次,感覺是比我做的要好一些。

一天,朋友帶孩子來我家玩,正好我剛剛做好飯,我兒子吃得很歡快,朋友家又瘦又小的兒子一臉嫌棄樣,吃了一口就再也不吃了。朋友吃了兩口,提了一大堆意見,我嚐了嚐,只覺得很美味。

個人感覺,媽媽做飯一般,孩子在哪裡吃都覺得很美味,都放開吃所以容易胖。媽媽手藝好, 孩子到哪裡都認為飯難吃,容易挑肥揀瘦不好好吃飯。


小寧大遠養成記


我和我妹就截然不同的教育方式。

我每天費盡心機煮幾個菜,小孩總是不太喜歡,吃的都是炒蛋,罐頭,燒雞,叉燒,又不吃蔬菜但這些又冇營養,所以我兩個小孩都瘦,小時不廋,越長越瘦只長高。

我妹從來不用煮飯,每天妹夫煮,煮好全家吃,買送也是妹末買,男人總是大方的,買的一般是熟送,不用費功夫,間中也買回來煮,但也很隨便,但妹兩娃,女兒也不肥剛好,兒子14歲,比他爸還重,有百幾斤。


笑語柔和


我就是那個會做飯的媽媽,同時又是養了個"不愛吃飯"外孫的外婆!看似很矛盾吧?現實就是這麼殘酷。

我女兒小時候早產生下來體質較差母乳只吃了三個月,不是不想喂她母乳吃,是因為我上班很忙那時候產假只有五十六天,加上晚婚晚育難產只能湊這麼多。漸漸地母乳少了最後乾脆喂孩子牛奶。因為工作遠中途不能回來,婆婆只能喂牛奶經常吃不飽,所以女兒打小就像一個"好吃佬“,什麼東西都說好吃特別是雞蛋!一次可以吃四五個滷蛋!看到孩子這麼可憐我發誓要學做美食,以彌補對孩子的虧欠。終於我做到了,女兒身高大大超過我預期,十九歲曾經背上二十幾斤重的包去野營一週。

但是自詡神廚的我在自告奮勇報名去帶外孫子時,在吃飯環節偏偏出了醜,無論我怎樣精心編排設計食譜;又多麼努力去巧奪天工地做出花樣,最終是感動了自己孫子卻無動於衷。

我百思不得其解。老公說我做的東西味道重了,肉和蝦還有海鮮比例太大,敗壞了外孫子味口消化不良;女兒安慰說不是外婆做的不好,我小時候哪有這麼多好吃的東西?都是寵他太多慣的!別心軟餓他幾天,保證他會好好吃飯,少吃點也餓不死!

經不住我的軟磨硬泡,我和女兒帶著寶貝兒去市立兒童醫院看了專家門診。老專家給寶貝兒仔細檢查了身體,又抽血驗了多項指標,結果是孩子雖然瘦點兒但是完全在正常範圍。最後告訴我們:每個孩子打生下來那天起都有自己成長的軌跡,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不可能每個人都是一樣的生活喜好和規律,家長需要正確看待做出引導,千萬彆強求孩子以免出現厭食消化不良反而影響他的健康成長。


宛若風中的蒲公英


我家孩子就是屬於前者。我老婆很會做飯,菜也做得很好吃,這樣我家孩子反而胃口越來越挑,他覺得好吃的就吃,不好吃的就不吃,主食吃得特別少,特別的挑吃,個子瘦小瘦小的,我一直說能進他嘴巴的都是美食,都是慣壞的毛病。或許不會做飯的媽媽的孩子相對會比較饞吧,所以就吃什麼都覺得好吃,所以就吃得多,長得胖,我猜的。


這個道理有點像廣州人或者潮汕人很會煮吃的,也會吃,對吃很講究,煲的老火靚湯裡面放很多種材料,湯料的成本先不說,煲了幾個小時都不知道用了多少煤氣就是為了每人一碗湯,湯渣也通常不吃,但是這些對吃講究的廣州人或者潮汕人個子都普遍比較瘦小;而北方人對吃不講究,經常隨便吃點西紅柿雞蛋麵等麵食對付著的北方人通常都長得人高馬大,普遍比南方人高大。


所以我覺得會做飯的媽媽和孩子長得胖或者高大沒有必然的聯繫,和營養結構有關吧。


阿符


我覺得這個問題我很有發言權。小孩子真的不能給太多選擇。我和我老公倆人帶娃的時候,下班回家才做飯,做啥娃吃啥,從來不挑食。在幼兒園也吃得好,每天2份飯至少。自從姥爺來了(姥爺以前做廚師的),剛開始吃得多,長胖了,然後情況急轉直下,各種挑,從早上挑到晚上,後來很多時候都不要吃飯了。在幼兒園撐死了就吃一份飯,連水果都不愛吃了。我個人的感覺就是,越是精心伺候越挑剔,越不好好吃!


肖肖Vicky


對這一點,我又慚愧又自豪。我慚愧的是我做飯不好吃,自豪的是孩子吃得好,完全不用操心。

有幾點我覺得不錯,朋友們也會稱道:

1. 做飯花樣不求多,求每週多少種就OK。我基本每天只做一兩道菜,葷素搭配,主食也只有一種;晚上吃剩餐。

2.讓孩子自己摸索,不管是用手(一歲以前),還是用勺子,或者嘗試筷子,由他自己去。

3.我和他一起吃飯,吃完才下桌,一旦下桌,我也不追究,絕對尊重他的興趣。

我做飯不好吃,也在嘗試改進,但仍然趕不上他好兄弟小七的媽媽。小七媽媽在上班,平時由奶奶帶娃,又請了做飯阿姨,據說在新東方培訓過。

我帶孩子去過幾次,據我觀察,孩子不愛吃飯有如下幾點:

1.單獨給孩子開伙,譬如上午十點和下午四點。沒有大人陪同吃飯,別說小七,連毛毛也玩興正濃,沒有吃飯的慾望啊。

2.孩子兩歲半了,奶奶還拿出打碎機將飯菜一起打成泥。唉,看起來就沒有食慾。奶奶說“他脾胃不好,也不喜歡嚼,所以幫忙打碎。”這樣的話,孩子就不能感覺到每一樣食材的味道,也體驗不到咀嚼的快樂呀。

3.孩子不願吃,奶奶會端著碗,一直追喂,但其實也喂不進去。“他不喜歡吃飯,只想喝奶。”但是兩歲前,飯菜都是輔食,他對飯菜有興趣就好,求質比求量好得多。

4.家裡做飯花樣多,每頓飯單主食就有好幾種,譬如饅頭、米飯、玉米、小米粥和烤紅薯。“每頓不知道他喜歡什麼,只好都準備。”孩子被培養出了選擇困難症,家長也很累。而且很可能吃了很多主食,然後沒肚子吃菜了。更大的後患是,孩子上了幼兒園,覺得園裡做飯不好吃,拒絕吃飯。

以上幾點,我感觸頗深,希望對題主有幫助。


遛娃實錄


喲親那個會做飯孩子卻養的乾瘦的欲哭無淚的老母親。我覺得自己做飯挺好吃的,可是孩子真的非常難養,老大六歲36斤,小的三歲多26斤。我們在外和別人合租的房子,合租的媽媽也說我做的飯好吃,那家的孩子也愛吃,就我家孩子不吃[流淚][流淚][流淚][流淚][流淚]


0人生悲苦0


我也不是絕對不會做飯,我能把生的煮成熟的,至於菜,我不吃蔥薑蒜不吃香菜,如果我炒菜就從來不放,炒什麼就是炒什麼,絕對原汁原味,他們都說不好吃。所以很少做飯。我女兒說,廣告上總說這個是媽媽的味道,那個是媽媽的味道,這麼難吃還能賣的動嗎😊😁


波兒青青


這種事情就是這樣,一方面父母太能幹了,孩子的這方面的慾望,真容易變得“無慾無求”。

就是家裡的飯太美味,天天吃,反而感覺不好吃一樣。俗話說的“慣”的!

我認識一個小女孩子,她家的飯簡直是太美味了,因為她媽媽就是廚師級別的,還考了製作點心的一個證件,不客氣的說,她家醃的鹹菜都超級好吃。每頓飯幾乎都是食不厭精膾不厭細了。

可就是這樣,這個孩子的嘴真的是太刁了,平常她媽媽做的美味,幾菜一湯的,她都是蜻蜓點水的吃一點,餓得跟小瘦雞子一樣,她媽媽千辛萬苦做的點心,她也是淺嘗輒止。她媽媽愁得不得了。

有一次,孩子有個夏令營的機會,出去一個月,她媽媽想讓孩子去,但又擔心 孩子吃不好,想“跟著”,被我們極力制止了,就放手讓孩子自己去闖蕩吧!

結果,孩子去了一個月,據說一開始嫌營裡的飯難吃,後來不得不吃了,一個月愣生生改變了孩子的胃口,回來後,一邊吃媽媽做的飯,一邊讚不絕口“媽媽,你太厲害了,做的飯太好吃了!”

所以,這就是平時吃得太精細太好了,反而阻礙了孩子的胃口,一旦放到一個沒人管的環境裡,孩子說不定就會改變了胃口,變得好了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