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抗击侵略自立建国,存活仅150天,曾被称为"东亚第一个民主国"

导读:甲午战争之后,台湾人民为了反抗日本占了台湾地区,在台湾与日本占领军爆发了乙未战争,以"台湾民主国"的灭亡,日军占领台湾全境而结束。文章简述"台湾民主国"建国原因及败亡过程,并尤其假设,若是清廷在当时撕毁《马关条约》,于日本在台海开战,是否有胜算?欢迎留言讨论。

为抗击侵略自立建国,存活仅150天,曾被称为

甲午战争前夕,日本联合舰队

1895年4月17日,中日《马关条约》签订,丧权辱国的清政府割让台湾及澎湖列岛给日本。但无能的清政府并没有告知台湾官员及驻军如何应对,是撤离?还是毁约死守?

为抗击侵略自立建国,存活仅150天,曾被称为

三国干涉还辽

三国干涉还辽,"活了辽东,却死了台湾"

《马关条约》签订的第二天,沙俄联合德国、法国逼迫日本放弃辽东半岛,日本由于甲午战争损耗巨大,无力抗衡三国联合舰队,便同意放弃辽东半岛,但向清廷索要了3000万两白银作为赎辽费。

经过"三国干涉还辽",清廷天真的以为沙俄可以作为抵抗日本扩张的靠山,沙俄乐享其成,不断向清廷索要好处,沙俄势力进入中国东北地区。三国在干涉还辽之后,并没有再干涉台湾地区,而是承认了日本的崛起,日本的势力将进入福建地区。

为抗击侵略自立建国,存活仅150天,曾被称为

沙俄租借旅顺时,设计并修建的旅顺火车站

此时台湾地区人心惶惶,他们不愿意被割让又不知道该怎么办。

于是,台湾士绅向张之洞谋求对策,清廷驻法使臣王之春建议张之洞"可仿效西例,听台民自便。"就是说假如台湾宣布独立并抵抗日本接收台湾,清廷不会背负违约责任。

于是张之洞给了当时台湾巡抚唐景嵩两点提示:

1. 台湾的反抗无论是自立救助还是结以外援,都必须在与清国无关的前提下。

2. 台湾以"自保"的名义,以民众"意愿"的形式从事抗争活动。

为抗击侵略自立建国,存活仅150天,曾被称为

台湾军民抵抗日本侵略战场模型

台湾民主国的灭亡,官员逃亡内陆,弃民自危只能迎日军进城

1895年5月15日,唐景嵩发布《台民布告》,节选"全台前后两千余里,生灵千万,打牲防番,家有火器,敢战之士一呼百万,又有防军四万人,岂甘俯首事敌,今已无天可吁,无人肯援,台民唯有自主,推拥贤者,权摄台政,事平之后,再当请命中国,作何办理。"

为抗击侵略自立建国,存活仅150天,曾被称为

唐景嵩回内陆后,一直于桂林闲居

台湾士绅又发电报给总理衙门、北洋大臣、南洋大臣、闽浙总督、福建布政使及全台长官,表明独立的意图,以下为电文节选:"台湾属倭,万民不服,迭请唐抚院代奏台民下情,而事难挽回,如赤子之失父母,悲愤何极。伏查台湾已为朝廷弃地,百姓无依,唯有死守,据为岛国,遥戴皇灵,为南洋屏蔽,唯须有人统帅,众议坚留唐抚暂仍理台事,并请刘镇永福镇守台南,台民此举无非恋戴皇清,图固守以待转机"。

为抗击侵略自立建国,存活仅150天,曾被称为

台湾民主国蓝地黄虎旗

1895年5月23日,"台湾民主国"仓促建国,5月25日,唐景嵩被推为总统,定都台北,建号永清,定蓝地黄虎为国旗,铸国玺,设总统府及议院,以台湾首富林维源为议长,丘逢甲任团练使,刘永福任民主大将军。

为抗击侵略自立建国,存活仅150天,曾被称为

刘永福

1895年5月29日,日本军队登陆台湾,相继攻陷基隆、台北。6月4日"台湾民主国"总统唐景嵩化妆成老妇,搭乘德国商轮鸭打号,逃往厦门。6月11日,辜显荣代表艋舺士绅迎接日本军进入台北城。

为抗击侵略自立建国,存活仅150天,曾被称为

电影《一八九五》剧照

1895年6月26日,刘永福被推举为"台湾民主国"第二任总统,以台南为首都,6月28日,刘永福发布《致台民布告》,以下为节选"嗟乎!积岔同深,自可挽回造化;厚德载福,谅能默转气机。愿合众志成城,制挺胜敌,在我坚心似石,弃职以为,所有旗后凤恒地方,业经布置,倭如有志,任往试之,刻顺舆情,移往南郡,查安平海口,天险生成,此外要隘,多可补其罅淈。惟军民共守,气味最贵相投,淮楚同仇,援助岂容稍异?"

为抗击侵略自立建国,存活仅150天,曾被称为

甲午期间的日本军队

1895年10月18日,日本近卫师团、第二师团与混成第四旅团皆抵达台南城近郊,形成三方包抄形势,刘永福深知大势已去,10月20日,刘永福弃城逃往厦门。

台南乡缙士遂绅依循台北前例,欢迎日本军队进城。"台湾民主国"亡国。

自"台湾民主国"5月23日建国,到10月21日,日军进入台南,"台湾民主国"亡国,共计150天。

为抗击侵略自立建国,存活仅150天,曾被称为

甲午战争中日军缴获的清军武器

我们从历史可以看到,台湾人民为反抗侵略,维护统一而做出的努力,但同时看到了清廷的无能,将责任推给台湾民众,仅以口头支持,没有实际援助,若是当时违约开战,日本想占领台湾,可能会付出沉重的代价。

奈何,当时清廷内斗严重,高层在乎的仅是个人集团的利益,舍弃一方土地,换来大权在握,对于他们而言却是十分"划算"的买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