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自己的立场想问题有错吗?为什么?

南方妹纸


站在个人角度思考当然没有错,维护个人利益也是处事根本。但是人并非单独存在的个体,人在维护个人利益的同时,也需要权衡社会利益。毕竟在现实生活中,人的生存离不开他人,离不开社会这一大环境。

社会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叫做社会化。这个词大家都不陌生,也正是这个词揭示了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社会,相互交流、共同生存的原因。

什么是社会化?为什么要社会化?

社会化的标准定义:

个体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语言、规范、价值观等社会行为方式和人格特征,适应社会并积极作用于社会、创造新文化的过程。它是人和社会相互作用的结果。通过社会化,个体学习社会中的标准、规范,价值和所期望的行为。个体的社会化是一种持续终身的经验。

简单来说,就是个人的行为与社会紧密相连,并且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人在社会当中生活、工作、学习,并在这个过程中与他人建立联系。这是一个适应过程,也是一个强制过程。人组成社会,社会也塑造人。

  1. 人组成社会

现代社会,个体不可能脱离其他人而单独存在,人的一举一动也都会对人事产生影响。那他的行为自然也需要权衡他人的利弊,从而得到共赢的结果。如果只是一味孤行,只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只考虑自己的得失,那也必然会被他人抛弃。于情于理,为了个人的长久利益,也要适当顾及他人的想法,形成良性循环。

举个简单的例子:工作当中,有一个人不配合集体任务,自作主张,就会拖累整个团体的进度。想必大家也不愿意与这类人合作,真的很想拉个小团体好好吐槽一下哈哈~

2. 社会塑造人

个体的人格特质有先天和后天两种,先天因素自然由遗传决定,而后天即社会环境。不光是家庭氛围、家庭教养的影响,所处社会形态、社会意识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

例如:已有跨文化研究表明,美国更倾向于个人主义,而中国更倾向于集体主义。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同样促使人做出不同的行为反应。这两种价值观各有优缺点,不能一言以蔽之。但无论如何,个体都需要考虑一下他人的立场,这么做也是为了站住自己的立场。

过度社会化会导致什么?

刚刚说到只站在自己的立场不利于长久发展,同样,过于社会化也并非好事。过度社会化的标准定义:

过度社会化是以现今社会学普遍以与人群进行积极接触行为为正面价值的反思。过度社会化认为人太积极为社会服务或认同社会意见,名义上虽然是为合群,但在某种程度上却是为掌控社会机器的权威者而活却不自知,因而造成自我意识的丧失成为他人的傀儡。

简单来说,就是去个性化。个体行为目的都是为了服从“权威”,仰慕“成功人士”,但事实上都是在人云亦云,失去了个人的自主能力和意识、失去判断力和辨别能力,仅仅依附团体存在。

结论:融入社会,为他人着想,并不意味着丢失自己。

总结

我们在为人处事方面,在维护自己的最大利益的同时,也不恶意剥夺他人的利益。站在自己的立场思考问题,意味着对整个事态、他人和个体都进行权衡,而非只考虑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