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中,为什么第一个出现并介绍的是郝红梅,而不是田晓霞?

雪中到白头


我觉得这跟孙少平的经历有关。一个人最初喜欢的一般都是跟自己同类的人,郝红梅跟孙少平都是底层的人,都有悲惨的遭遇,自有惺惺相惜,一见如故的感觉。他们的相识相知是自然而然的,不费力气的。

相反,田晓霞出自高干家庭,虽然为人和善,活泼开朗,可是前期的孙少平是自卑又敏感的,田晓霞多次明里暗里地帮助他,都被他的自尊心所刺伤。所以在我看来,年少的孙少平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来建立自己与世界的关系,改变自卑的心理,这个时期的他是配不上完美善良的晓霞的,只有等他自己成熟了,才能体会晓霞的纯真美好。所谓理想的爱情,一定是势均力敌,心态平等,共同进步的。



我不是猫我是猫奴


  你这个问题提的好,郝红梅的出场是有寓意的。她代表着农村另一种人的生存状态,那些被抄家的地主子女们是如何生存的。

  我们先分析郝红梅这个名字的由来,红梅选自根据小说《红岩》改变的歌剧《红梅赞》。路遥的给《平凡的世界》人物起名字有很多时候是反义的,比如田福堂,根本没有福满堂,女儿嫁个瘸子,儿子找个寡妇;金俊文一点都不文,还帮着儿子销赃,金俊武并非沙达三粗,而是颇有城府……郝红梅的出身并非根正苗红,而是地主家的孩子,一直活得很压抑。

  二来分析郝红梅的爱好。小说中,大家都觉得她喜欢看小说而和少平搭上话,莫名起来的成了少平的“初恋”。可是,我们发现,因为瘸女子的举报,让郝红梅有两个多月都没有和少平说话,而且借了少平一本小说,柳青的《创业史》都忘记还给少平了。不还的原因是忘记了,一直压在箱子里,那么,看来郝红梅并非是一个喜欢读书的女子。

  三是郝红梅的个人经历,我们发现她在少平的人生中,不过是一个路人甲的人物。两个人除了在小说开始有交集之外,在高中毕业的时候,少平还救了她一命。高中毕业之后,再无想见之日。

  郝红梅也并非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人物,最少,她最终也是双水村中一员,红梅嫁给了田福堂的儿子润生,并且成了村办小学的教师。

  郝红梅的出场,是对主人公的衬托,一个是和晓霞的对比中,红梅完败;另一是高中毕业少平救她那一段,衬托了少平美好的人生品德。

  郝红梅也代表着农村另一种人生状态,就是被打倒抄家之后的地主儿女的生存状态,平凡的他们在社会变动中,为了生存,为了活的更好,如何忍辱负重,艰难的寻找人生出口,这也是《平凡的世界》最伟大之处。

如果对《平凡的世界》感兴趣,可以@宏文,共同探讨。


宏文


这也是许多人心中的困惑。

郝红梅与男主孙少平同时出场,路遥对郝红梅也着墨不少,在《平凡的世界》第一部中,郝红梅似乎比田晓霞还有存在感。但到第二、三部,郝红梅几乎隐身,最后,以寡妇身份嫁给了老实巴交的田润生。

路遥笔下的女性大多美丽。郝红梅亦如此:

我没看过《红岩》小说,但是我会唱《红岩》歌剧里的歌。我的名字就是我爸从歌词里面取的。那歌剧里有一句歌词是:红岩上,红梅开……

同时也应该承认,郝红梅本来就具备那种漂亮姑娘的脸型和身段。如果有一身比现在更漂亮的衣服,就很难看出这姑娘来自农村了。

她现在看起来要比高中时更漂亮。虽然穿一身农村妇女的衣服,但掩饰不住她那丰满而苗条的身材和没有丧失掉的文化教养。

可见,路遥对郝红梅不乏溢美之词,漂亮,有文化教养。还写了其名字的出处,这在路遥小说中似无先例。对于郝红梅在小说中的份量前重后轻,我们不妨来做个假设。

后期写作颠覆了前期的构想

为写《平凡的世界》,路遥从1982一1985年整整准备了3年,1986年写就第一稿,前后4年,是"耗尽其毕生功力"的绝唱。

在第二部中,田晓霞的形象多角度、近乎完美的展现在读者面前,她与郝红梅形成强烈的对此。她们都有美丽的外貌,但一个出身高贵,活泼开朗,对穷小子孙少平爱的无比热烈;一个出身穷苦,想通过婚姻改变现状,残忍地结束与孙的"感情“。

路遥是理想主义者,他习惯于从道德角度审视爱情生活,使他在爱情故事的书写中无法摆脱道德的樊篱,所以,路遥笔下的爱情故事有一定的局限性。

现实是残酷的,田小霞与孙少平的柏拉图式的爱情不可能迈进世俗的婚姻,但田晓霞是完美的,她不可能背叛,于是,路遥不得已让小霞因公殉职,据说写到晓霞死了,路遥竞放声痛哭,几近崩溃。可见,路遥之投入,写着写着竟游离了之前的构思。

由于小霞太过完美,以至于路遥认为郝红梅这个有一点暇呲的女孩根本配不上孙少平,虽然她很美丽,有文化教养,虽然她的所做所为都是极度贫穷所逼的。

路遥最后让孙少平和惠英姐“走近“,惠英姐和郝红梅一样,都是寡妇并拖着一个小孩。路遥先前的构思中,是否有让孙少平与郝红梅有某种结局呢?

这样看来,郝红梅浓墨重彩先出场是有原因的。只是,完美主义者路遥先生用惠英姐换下了郝红梅。

诗无达诂,文无定法

以上观点仅是个人猜测,无意亵渎路遥先生和《平凡的世界》,相反,我对路遥无限景仰,对《平凡的世界》倍加推祟。尽管评论界有些不同声音,但丝毫不会影响这部伟大的作品。文学的魅力常常来自多元化解读。

个人见解,欢迎探讨!


秋水长天H


《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既是主人公,也是第一个出现的人物,而郝红梅紧随其后,并且和孙少平发展出了一段若有若无的朦胧感情,几乎要使人以为她就是孙少平的感情发展对象。而真正的女主之一田晓霞,却在好几章之后才有介绍。并且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是以孙少平“女性哥们儿”的身份出现的。

为什么郝红梅会出现在田晓霞的前面呢?

最主要的原因,是孙少平的客观情况决定了,他会先遇见郝红梅,而非田晓霞。

看过《平凡的世界》的人都知道,孙少平和郝红梅是在原西高中的饭场上遇到的。

当时,孙少平刚从乡下到县城读书不久,因为离家远而只能在校住宿吃饭。

本来这正好是和同学们迅速熟悉、拉近感情的好时机。可是孙少平他穷啊!精穷精穷的。书中描写,他穿双破烂鞋子,袜子脚后跟那里破了个大洞,裤腿短得露出脚脖,身上的衣物几乎都是唯一的。吃饭连最差的丙菜都吃不起,两个填不饱肚子的黑高粱馍馍就是他的口粮。

尽管那个年代大家普遍不富裕,穷到他这样的也不多。尤其是在一个还没摸透大家脾气的新环境里,作为一个正值青春期的小伙子,他不自卑那是不可能的。所以每次吃饭,他都躲着等大家打完饭菜后,没人注意他了,才走过去做贼似地拿走自己的两个黑馍。

而郝红梅跟他吃同样的伙食,两人同病相怜,每次都是躲闪着别人的目光来取自己不光彩的吃食,自然就注意到彼此了。更何况,他们还是同班同学。在刚开学不久的日子里,孙少平所熟悉的除了从小一起长大的金波和同村的润生,也就只有郝红梅了。

从这个角度来说,孙少平和郝红梅的相识也是必然。

而他和田晓霞的结识,却是很偶然的情况。

最直接的原因是两个人不同班级,田晓霞家在城里,并不在学校吃饭,虽然她老家和孙少平一个村子,但她生长在城里,还从未回过老家,所以两个人根本不认识,即使在学校偶尔见了面,也不会留下什么印象。

要不是润叶姐有事找少平,把他叫到二爸家也就是田晓霞家里去吃饭,孙少平和田晓霞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认识。

润叶姐这一顿饭,才使得他们有了一个近距离的接触机会,虽然孙少平拘谨得连晓霞的话都接不上,但是晓霞的落落大方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晓霞也记住了这个同级不同班的“老乡”。以后的接触,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晓霞开朗大方的性格,也使得他们日后在学校的接触越来越自然,彼此也发现了有相似的爱好和越来越多的共同语言。这段友谊,开阔了孙少平的眼界,也增加了他的自信。

综上所述,孙少平自身的客观条件和学校的环境,决定了他不会先遇到田晓霞,而是先遇到和他同样境遇的郝红梅。

我是阿财JJ,用心写字,用心回答。如果您有不同观点,欢迎沟通交流。


阿财姐姐


@凡人凡语:因为郝红梅在那个平凡的世界里,比田晓霞更具现实意义,显得更加真实,闪烁着更加夺目璀璨的人性光辉。

1.很多人对田晓霞情有独钟,但“我不爱梅花偏爱那株小草”。梅花是圣洁的,优雅的,有“唯有暗香来”的迷人味道,有为世人所知的种种高贵的品格。晓霞作为少平的女朋友,领导干部的女儿,为人性情豪迈,兼绝色倾城,更有着世俗女性没有的爱情观和人生观。

2.她不惧世俗的眼光,敢于和“她那揽工掏碳的丈夫”少平结合,真可谓不一般;她在洪水猛兽面前,舍己求人,敢于牺牲自己,这些高洁美好的品质,可以说让万千读者所倾倒。她的生命如夏花一样灿烂夺目,如霞光般的绚烂,又像天空中划过的流星一样短暂,如昙花一现,还没来得及真正绽放,却匆匆陨落,让许多人不禁唏嘘扼腕叹息。

3.但为什么我独爱郝红梅那棵“小草”,晓霞的美好太美了,有了更多人生经历之后,发现晓霞美的不太真实,突然感觉“童话故事里都是骗人的”。相比之下,红梅在小说里相比晓霞笔墨少一些,但放在首位介绍,我想作者有自己的深意。红梅的美更具现实意义,更加启迪人,鼓舞人,感召人。就她就像自己的名字一样坚强,“红岩上红梅开”,在她经历世事沧桑之后,依然傲立风霜,依然挺立,依然是那么美。

4.在我眼里,红梅是一棵面对生活摧残,顽强生存,野蛮生存,不惧艰难,依然挺立的小草;是重压在生活的大石下,依然想站起来,过上美好生活的小草;是那具有顽强生命力“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野草;在我心里还是一棵美可以和林黛玉媲美的“绛株仙草”,当然她的美不同于晓霞,不同于林黛玉,不同于其他,她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和美。

5.红梅没有想晓霞好的出身,家庭因成分不好和少平一样贫穷,穷的吃不起黑面膜和“非洲菜”,少平作为男生都时常心酸委屈,难以抑制。你想想看红梅是一个女生,她的内心是如何默默的忍受着这一切,不知道在她少年时代都经历了什么,虽然作者没有描述,但我们可以想见,在那个极其贫困的家庭,红梅是如何艰难度日。

6.“毕业偷手帕”让人会误解,她是一个品行不端的人,但在那个年月,我想都是可以理解的,她被抓住,关起来的时候,内心肯定是极其煎熬挣扎的。退一步说,谁又没有犯过错的,她也为这次行为付出了代价,和养民分手,继续回农村劳动,没有过上自己渴望的生活。我生活中也不要去过多苛责别人,多一些宽容,少一些计较,我们的生活才会更美好。不是吗?

7.婚后本该可以稳定下来,不料生活给她开了一个大大玩笑,丈夫意外身亡,只剩她一人孤苦伶仃,还艰难的拉扯着自己的孩子。也不知道在多少个夜晚,她为了生存,苦苦挣扎起来去集市上摆摊,在农村的集市上如何突破心理防线,裸露出自己的乳房去哺乳自己的孩子,因她毕竟是一个上过学的知识女青年,内心痛苦可想而知。

8.她的坚持没有白费,等到了自己的阳光雨露,那棵小草终于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春天。顶着二婚的压力和世人的白眼,终于和润生走到一起,虽然润生父母极力反对,但终于修成正果。红梅身上的现实主义感召,每每想起,让人潸然泪下。即使是困难重重,她仍然没有放弃生活,没有放弃自己,她依然热爱生活,依然相信爱情。这难道不让人感动吗?

9.女性是伟大的,像郝红梅这样普通平凡的农村女性形象,可能你身边就有,但她在平凡的世界里更显伟大。古往今来,不正是有着许许多多这样真实的不畏艰难,顽强生存的女性哺育着你我,滋养你我,养育着你我吗?!!!


觀觀


我个人认为这两个人物之所以有先后顺序的出现,都是为主要人物孙少平情感线索从单纯幼稚走向成熟理性的发展过程做铺垫的,原因如下。

《平凡的世界》中主人公孙少平先后与郝红梅、田晓霞都有段感情纠纷,但两段感情有巨大的区别与不同。

其一,孙少平与郝红梅之间最多只能算是朦胧的好感,谈不上真正的爱情,或许只是孙少平单方面认为的,人家郝红梅可不这么认为,她只是在犹豫矛盾中,很大程度上是在苦难岁月中相互自尊与情感上的抱团取暖。无论从家境容貌上郝红梅都是看不上的,郝红梅是很现实的,爱情的基础根基也是不实的,理念追求上二人都是不一致的,因此在家境优越的班长顾养民给其示好后,郝红梅毫不犹豫的断决了孙少平的念想,这对孙少平打击是巨大的,也失去了在苦难岁月中唯一可以心灵蔚籍的支撑,而失败的第一次朦胧的情感,也促进了孙少平面对现实,也促进了其成长与成熟。

其二,孙少平与田晓霞的交往,起初是普通的老乡之情,其次才是同学友谊,孙少平也从来不敢往那方面想,因为孙少平深知二人的差距从各个方面都是巨大的、是不现实的,唯一相同的就是爱好兴趣相同,田晓霞从同学开始一直到孙少平经历民办教师、揽工汉到吃皇粮的国家正式煤矿工人,长期的交往使孙少平的心理从自卑逐步走向成熟,而地位的提升加速了心理的自信,更重要的是长期相处二人心理相互欣赏了对方,水到渠成这才是真正的感情。


中东紫洋葱


金圣叹批水浒的时候说过一句话要有弄引法。

就是由一个小人物引发一个大人物,有一件小事件引发一个大事件。

郝红梅是第一个让孙少平动心的人,这种感情是非常浅层次的,其实就是相当于同病相怜。

两个苦难中的孩子在同一层次中彼此互相多看了一眼。

这实际上还不算是真正的爱情。

走出了这样的不成熟的爱情之后,心灵的那样的一种相通才是真正的爱情,那个时候他遇到了田晓霞。

田晓霞死之后他也许还会再找朋友,但是那个朋友就不再是他心灵上的伴侣,而只是生活中的伴侣。

电视剧版的郝红梅根本不给人一郝红梅的那种感觉。

书中的郝红梅应该是很怯怯的一种感觉。






绿豆讶


这个问题有意思,郝红梅和田晓霞都和孙少平的精神成长有关,前者是类似初恋一课,田晓霞则是孙少平的理想爱情,最后还有惠英嫂子则象征婚姻平静生活的现实。


1 郝红梅先出现,象征孙少平初恋现实一课


很多时候,我们会被同样处境的人吸引,有共同语言,同样吃黑馍馍,喜欢看红岩这样的课外书。他们的交流从那个黑馍馍象征的贫困处境开始,又从交流换书开始朦胧感情。



然后这样的情感,立即受到考验,当郝红梅遇见了班长顾养民这样吃高级馍馍,经济优越学习又好的男生,立即就转移方向去追寻她向往的生活。


为什么?因为郝红梅是地主出身,在那个时候背景不好,她见过一些好东西,渴望迅速改变命运。本质上她和孙少平就是两路人,看起来相似的处境深究根源不同。


2 郝红梅不还书,和顾养民一起,象征初恋的幻灭现实


郝红梅和孙少平当初是交换书进行交流的,其实她更像是找一个依靠而不是真正的爱看书,当她有可能和顾养民一起,立即就放下了爱看书这个和孙少平接近的理由。


对孙少平来说,漂亮又喜欢书,同样处境的外在表现吸引年少的他很正常,人们往往会被外在的一些因素误导,认为是同样的人。事后会发现现实并非如此,这次伤害是孙少平的人生一课。



3 田晓霞登场,理想主义爱情


田晓霞登场,象征一个理想主义的女主人公,她热情开朗,追求理想,有头脑有智慧,还热态她的揽工汉子,懂得孙少平的精神世界。虽然她的境遇和孙少平大不同,出生在领导家庭,有家人在物质和精神上的指引,却依然能体会孙少平的不容易。有精神共鸣。


她自己还有很好的工作,作为一个记者,有文化有思想也有样貌,愿意来看黑炭炭的孙少平。


然后正是因为这样一个完美的晓霞形象,象征着理想主义的爱情,终将幻灭。孙少平失去了他的爱情。



4 田晓霞牺牲 美的幻灭和痛苦


田晓霞牺牲了,因为一次抗洪现场的报道,她离开人世。那一段落路遥写的极其震撼,让人不由地心情激荡痛苦,和孙少平一样悲痛无法自拔,感同身受。


孙少平仿佛抽空了自己的灵魂一样,有人说那个时候田晓霞所在的地方其实不可能有洪水,还有人说当然后,有考据。无论如何,这是一种美到极致毁灭的艺术魅力,也是一种文学的悲剧美。对孙少平就是理想主义爱情的幻灭。


5 最后和惠英的平静生活,也许正是向往的婚姻


这个问题没有提到惠英,其实失去了丈夫的她原本是少平的嫂子。


在煤矿上,惠英和丈夫是对少平最好的人,让他感受到家的温暖。给他继续走下去的勇气。

然后他的师傅去世了,留下孤儿寡母,孙少平不畏人言帮助嫂子和孩子。尤其是在田晓霞离开之后,他更像是和她们一起相依为命。


过着日常平淡又幸福的生活,这也许预示着一种平淡婚姻的现实,虽然没有惊涛骇浪也没有精神上的高度共鸣。

写在最后


平静的家庭是不是也有利孙少平追求他的精神世界呢,毕竟有一个难以达到的理想爱情,和一个太过现实世俗的爱情都不适合他,反而这样平静的日子,让他可以追求向往的生活。


也许这就是作者希望给到读者的一个启示,精神上可以无限追寻,生活中可以更平静自然,毕竟孙少平甚至做梦梦见外星人的人,精神世界太过丰富跳脱。现实生活不适宜再太多复杂和冲突。这也许也是在现实生活中,爱情和婚姻也有曲折的作者路遥所向往的平静生活吧。


从初恋的现实一课到理想爱情的幻灭,最后归于平淡的生活,这也许是作者想要告诉我们的。您觉得呢?#泛文化写作营# #文史知识局##书中人物知多少# #发现陕西#


怡话人物


路遥先生在《平凡的世界》一书中精心安排了郝红梅和田晓霞的出场,与这两位女性相关的主线人物是孙少平,而孙少平的人物原型便是路遥本人。



郝和田都与孙少平有爱情火花,有人说二人的结合是路遥先生初恋的真实写照。

温馨提示:想更详细了解路遥先生的经历,推荐一本书《路遥传》,厚夫作。下面简略地讲述一下路遥与其初恋林虹之间的故事,答案就在里面。

一半郝红梅,一半田晓霞

知青路遥曾在担任延川县革委会副主任,就像文中的田福军一角,思想解放,认知前卫,对外来的文化和新鲜事物非常感兴趣。于是,命运就安排了他与林虹的一场邂逅。



林虹,插队知青,是县业余文艺宣传队的一个活泼美丽又能歌善舞的女孩,她举手投足之间深深地吸引了路遥,而路遥的才情也逐渐得到了林虹的好感。互好的二人最终确立了关系,他们的爱情非常像《平凡的世界》的两个知识青年:

孙少平和田晓霞。



孙少平出身贫寒,与路遥本人相似,但是他在精神上却非常富有,阅读使他不再因出身自卑,而是勇敢地和命运斗争。田晓霞是原西县革委会主任的女儿,不会为填饱肚子发愁,而且受她父亲的影响,她的眼界与认知非常广阔。

对于孙少平来说,田晓霞就像是自己的人生导师。而田晓霞也因为孙少平骨子里的那种与众不同,爱上了他。

这是一种柏拉图式的爱情,短暂且美好,也是路遥先生与初恋的前半段。

再看孙少平与郝红梅,同样出身贫寒的二人,惺惺相惜,从相互借书到开始为对方着想,他们在进行着类似于爱情的一种悄无声息的暧昧。



而郝红梅突然与孙少平中断来往,与家境条件优越的班长顾养民好了起来。这种突然对感情的斩断,似乎也是路遥对自己初恋类似经历的一种书写。

因为一次当工人的机会,路遥初恋林虹从田晓霞变成了郝红梅。在1970年时,路遥和林虹遇上了首次从知识青年招工人的机会,这次机会非常难得。但是由于路遥满足了县里的所有指标,所以给了他一个名额。没想到的是,路遥把这次机会让给了林虹。林虹进工厂不久,路遥就收到了一封她的“绝交信”!



小说来于生活,高于生活。路遥先生把自己初恋拆分为两个角色,而且对调二人的出场,把一份美好留给世人。

他把林虹的残忍放在郝红梅身上,与爱情之初的模样非常相近,刚开始我们都不太懂如何去爱一个人,突然的离开像是一种考验,在告诉我们:年轻人,多去经历。而我们当找到精神上相合的那个人,就是遇见了爱情。

小说,终究留一份美好于世间。


读耕


《平凡的世界》以孙少平为主线,展开故事。少平先注意到郝红梅,随后才与晓霞熟知起来。红梅是少平的第一个初恋对象。所以先介绍郝红梅合理合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