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圖:萊陽這個村保留了一座老輩的“寨門”,看看是啥樣

前一段時間,為了防疫,膠東不少村莊都在村口設立了檢查站。對於那種地處深山、只有一條路進出的村來說,檢查相對容易一些;而對於那些地處公路沿線,村口數量較多的村來說,工作量就相對大一些。此時,容易讓人聯想起老輩的村莊防禦體系。在古代,為了保護村莊的安全,不少地方都建有圩子牆,將村莊圍繞起來,只保留固定的門進出,這些門,比城池的門稍小,稱之為“寨門”比較合適。如今,在部分膠東農村,還能看到這樣的“寨門”,其中在煙臺萊陽市姜疃鎮的東森埠莊村,就保留了一座,下面這組圖片就帶大家看看。

組圖:萊陽這個村保留了一座老輩的“寨門”,看看是啥樣

東森埠莊與西森埠莊相鄰,兩者皆為蓋姓聚居村莊。從西森埠莊村向東步行,不遠就能看到東森埠莊村口處的這座寨門。古代佈局講究城外有池,雖然圖片裡沒有拍出來,但實際上這座寨門的西邊,有一條小溪,就相當於“護村河”吧。

組圖:萊陽這個村保留了一座老輩的“寨門”,看看是啥樣

這座寨門目前只保留了中間的門洞和頂上的瞭望樓,旁邊的圍牆已經換了模樣,不過大體還能看出當年的感覺。

組圖:萊陽這個村保留了一座老輩的“寨門”,看看是啥樣

看過古裝電視劇的朋友,對城門上面的“牌匾”應該有印象,通常寫著“某某關”、“某某州”,而這座寨門上就簡單寫著“東森埠莊”的名稱。

組圖:萊陽這個村保留了一座老輩的“寨門”,看看是啥樣

從遠處看,感覺這座寨門是用磚砌成,但走進距離發現,它其實整體都是用當地的片石和石灰搭建起來的,用料就地取材,便宜實用。

組圖:萊陽這個村保留了一座老輩的“寨門”,看看是啥樣

下面的基礎部分,則是用大塊的青石墊了起來。關於這座寨門的具體建設年代,筆者打聽了村裡的一些老人,但他們都語焉不詳,顯然至少超過了百年的歷史。結合膠東歷史背景來看,有可能是清代捻軍進軍膠東時的產物。

組圖:萊陽這個村保留了一座老輩的“寨門”,看看是啥樣

這個寨門的門洞大概有兩米半的寬度,三米的高度,是按照古代馬車的規格設置的,現在的三輪車可以開過去,小汽車開著有點勉強。進門之後的旁邊,就是通往頂上瞭望樓的臺階。過去是瞭望樓,後來閒置,逐漸成了村裡的一個理髮店。

組圖:萊陽這個村保留了一座老輩的“寨門”,看看是啥樣

過了門洞之後,就是東森埠莊的東西大街了。

組圖:萊陽這個村保留了一座老輩的“寨門”,看看是啥樣

東森埠莊外出有好幾條路,其中通往西森埠莊的方向,這座寨門是必經之處,每天都會有不少人們,從這裡進出東森埠莊村,看上去頗有一種古典的感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