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賣小哥登《時代週刊》,所有平凡人的光輝都應被看到

  (作者朱昌俊,荔枝新聞特約評論員,媒體評論員;本文系荔枝新聞客戶端、荔枝網獨家約稿,轉載請註明出處。)

外賣小哥登《時代週刊》,所有平凡人的光輝都應被看到

  日前,美國《時代週刊》發佈抗疫群像,中國外賣騎手高治曉作為唯一華人面孔登上封面。高治曉說,自己一個普通人,能在疫情期間貢獻一點力量,是最開心的事。

  手機下單、等待外賣員送餐上門……“歲月靜好”之時,無數人都習慣了這套再普通不過的流程,以至於我們可能根本就不會思考外賣員的職業價值。中國有500多萬外賣騎手,他們是我們經常見到卻很少會注意的一群人,他們默默無聞地為城市運轉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在大多數人宅家閉門不出的時候,外賣騎手們則冒著風險,穿行於城市之中,也真正展現出“萬能”的一面,他們化身“社區採購員”,給老奶奶買藥、替異地情侶傳達愛意、為留守寵物餵食……

  這些“超綱”項目,明明不在他們的正常工作範疇內,但是他們去做了。正是透過這些超出預期的表現,我們才真正“注意”到這群人,才真正“看到”他們身上閃耀著的光輝,才真正“理解”一個行業的職業擔當。疫情為我們打開了一個窗口,讓我們看到他們在工作中的付出,深刻認識到他們的重要性。

  從國務院新聞辦記者見面會邀請外賣小哥登臺,到《時代週刊》將外賣小哥作為封面,這既是對他們在疫情期間的付出的肯定和致敬,也是對其職業價值的認同與尊重。而對於個體及機構而言,更應該將這種在特殊時期所凝聚起來的價值認同,轉化為對外賣小哥等基層服務職業者更多的理解與尊重。現在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各地小區理應在做好防控的前提下,及時為外賣小哥打開便利之門。當我們從他們手中接過外賣訂單時,也別忘了道聲辛苦。

  高治曉說自己是一個普通人,其實,某種程度而言,媒體致敬他所代表的外賣小哥群體,同時也是致敬所有在疫情期間付出、堅持的普通人。

  疫情防控工作取得持續向好的態勢,其穩固的根基在於無數普通人的系統性參與和配合。除了逆行的醫護人員,快遞員、基層防控人員、社區工作者等等,他們也都直接奮戰在防疫一線。以社區工作者為例,小區封閉管理之時,他們成為居民與外界幾乎唯一的連接管道,是保障生活物資、維護社區安全的重要角色。他們的身份很普通,但是,他們所承擔的壓力、付出的艱辛,不應該被忽視。

  當前疫情防控勢頭出現積極進展,整個社會運轉節奏也將逐步恢復,生活向正常回歸的背後,正是無數如外賣員、快遞員、社區工作者這樣的普通群體在默默付出。這些“普通人”並不普通,他們和醫護人員一樣,都是構築戰“疫”防線的中堅力量。

  頗為巧合的是,《時代週刊》曾將2009年年度人物頒給中國農民工,彼時,多位中國農民工登上雜誌封面。理由是——在金融危機肆虐全球的時期,中國經濟仍在高速發展,並逐步帶領全球走出金融危機的陰影,首先要歸功於千千萬萬勤勞堅忍的中國農民工。十年後,中國外賣員登上雜誌封面,同樣是以“普通人”的身份,而他們所代表的“普通人”群體,也正在以勤勞、堅忍、付出的品格,助力國家跨過另一場危機。這些“普通人”讓我們看到,“人民是真正的英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