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一年之计在于春,但为何春天在宋代词人笔下却充满伤感?

常言道:一年之计在于春,但为何春天在宋代词人笔下却充满伤感?


春天是一个充满希望与遐想的季节,当天地万物经历了冬天的萧瑟之后,在春暖花开之时迎来生命复苏的大好时节。春天既是大自然生机盎然的人间天堂,同时也是古代文学家寄托情感的重要思想载体。

在这个五彩缤纷的季节里,当春色与诗情画意融为一体。不仅可以绽放出更加绚丽的色彩,同时也可以让文学充满春意盎然的生命力。

正所谓“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古代文学家的思想与感情变化,其实都可以展现出不同颜色的春天。

常言道:一年之计在于春,但为何春天在宋代词人笔下却充满伤感?

当诗人的思想、情感、体悟以及文学素养,付诸于春天中的一山一石、一花一草之时。这些原本没有任何情感的自然产物,仿佛在诗人的笔下开始焕发出生命活力。在这些综合因素的影响之下,春天也仿佛变成了一个有血有肉的季节。

唐诗中的春天就是一幅五彩缤纷的国画。而宋代词人书写出来的春天,则更具有悲天悯人的性格特色。这其实与宋代政治、经济、文化都息息相关。

当政治上暂时稳定之时,春天就会变成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女孩;当时局动荡之时春天也仿佛受了委屈一般梨花带雨。

常言道:一年之计在于春,但为何春天在宋代词人笔下却充满伤感?

秦观在《八六子·倚危亭》中,表达出来的“春情”

秦观被尊为宋代婉约派“一代词宗”,从这四字评语中完全可以看出,秦观在北宋文坛上的重要地位。作为“苏门四学士”之一,他在宋代婉约词领域中的成就,具有承前启后的积极引导作用。但由于秦观一生坎坷、仕途不顺,所以他的词作也多以悲情色彩为主题。

1.《八六子·倚危亭》创作背景

《八六子·倚危亭》创作于北宋元丰八年,此时的秦观早已过了而立之年。但由于一直没有进士及第,所以也就无缘北宋官场。

在古代社会一个年过三十的男人,既没有考取功名也没有一官半职,可想而知秦观的遭遇有多么糟糕。

在这种处境之下秦观看到眼前繁茂不息的青草,以及感拂面而过的春风,于是情不自禁之下想起了曾经的一位佳人。当时他们也是在这样的春天里相知、相恋,但当缘分走到了尽头之时却又不得不在春天里分手。

常言道:一年之计在于春,但为何春天在宋代词人笔下却充满伤感?

2.《八六子·倚危亭》中的缠绵悱恻

“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刬尽还生。”

诗人独自倚靠着危亭栏杆,内心的怨恨就像春天中的芳草,刚被锄掉就又长得十分茂盛。实际上这句词想表达的就是,诗人的怨恨之情大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趋势。

“念柳外青骢别后,水边红袂分时,怆然暗惊。”

一想到春天之时在柳树林荫之外,你我二人骑马分别的场景;亦或是诗人在水边与红粉佳人离别之时,一种难以抑制的伤心之情就会涌上心头。

常言道:一年之计在于春,但为何春天在宋代词人笔下却充满伤感?

“无端天与娉婷。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

为什么老天要让你长得如此漂亮,又如此多情呢?想起当年在一个明月之夜,你我共同坠入一帘幽梦。就好像春风在温柔地吹拂着你我。实际上词作中的“春风”写的是男女之情。

“怎奈向、欢娱渐随流水,素弦声断,翠绡香减,”但是往日的快乐与温情早已随水而流走,出现这样的事情又让我如何是好呢?我再也闻不到你身上的清香味道了,而且也再也听不到你为我弹奏的琴声。

常言道:一年之计在于春,但为何春天在宋代词人笔下却充满伤感?

“那堪片片飞花弄晚,蒙蒙残雨笼晴。”

现在已经到了暮春时节花瓣都纷纷落下,此时此刻正下起蒙蒙细雨,原本晴朗的天空也变得阴暗无边。这两句词体现出了诗人的心情,就像那落花与春雨一般落寞。

“正销凝,黄鹂又啼数声。”我正在思念你的时候忽然传来了黄鹂鸟的叫声,把我的思绪从遥远的回忆拉回了现实。笔者认为此时的秦观之所以,会在暮春时节想起曾经的佳人。其实这也是他在人生失意时最重要的精神支柱。

常言道:一年之计在于春,但为何春天在宋代词人笔下却充满伤感?

春光流逝只余叹息《蝶恋花·春景》

《蝶恋花•春景》是宋代豪放派代表人物苏轼,创作的一首清新雅致的婉约词。这首词不仅写出了苏轼不为人知的烦恼,同时也表达出了对春天易逝,岁月如梭人生如梦的叹息。作为宋代最为著名的“咏春词”,时至今日依然长盛不衰。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曾经姹紫嫣红的鲜花已经褪去了残红,杏树上已经长出了小青杏。岁月如梭、时光斗转已是暮春时节。小燕子在天空中不断盘旋飞翔,清澈见底的河水围绕着远处的村庄。

常言道:一年之计在于春,但为何春天在宋代词人笔下却充满伤感?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树枝上的柳絮已经被春风吹得越来越少,普天之下哪里还没有风好呢?实际上如果从这两句引申意义上去分析,可以得知诗人看到了残花败柳,不禁感叹天下哪里还会有芳草呢!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围墙里面有一位佳人,一边荡秋千一边欢笑。走在围墙外的行人这里是指诗人自己,听到了这位佳人的欢笑。这种景象反而给暮春增添了几分活跃的气氛。

常言道:一年之计在于春,但为何春天在宋代词人笔下却充满伤感?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当行人逐渐远离围墙之后,围墙中佳人的欢笑声也渐行渐远,围墙外面的行人突然变得十分惆怅。这种感觉就像一个多情的人,被一个无情的少女伤害了一样。

笔者认为北宋中期文坛领袖苏轼,创作的这首《蝶恋花•春景》,虽然表面上都是在不断描写“春景”。但是其内涵却给人留下了一种“伤春”之情。花褪残红、柳绵吹又少、何处无芳草等景物描写,其实都在向人们诉说着对春天将去的感叹之情。

常言道:一年之计在于春,但为何春天在宋代词人笔下却充满伤感?

寄托在春雨中的无奈之情《临安春雨初霁》

陆游是南宋时期非常著名的诗人之一,由于他一生都主张“北伐”, 因为政治观点与统治者相悖,所以一生都处于仕途坎坷、人生龃龉之中。陆游创作的诗词,都含有极为浓重的悲情色彩。尤其是《临安春雨初霁》中,更是表达了对世态炎凉的无奈。

常言道:一年之计在于春,但为何春天在宋代词人笔下却充满伤感?

《临安春雨初霁》赏析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近年来越来越觉得做官是一件无趣之事,功名利禄之心就像薄纱一样。谁就让我骑着高头大马,赶赴京城去沾染繁华与富贵。笔者认为这两句诗歌虽然,体现出了陆游淡泊名利之心。但实际上却有一点自欺欺人的感觉,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昨夜下了一场淅淅沥沥的春雨,诗人住在小楼中也听了一夜春雨之声。这说明诗人内心充满了愁苦之情,所以才会在下雨的夜晚无法入眠。早上的时候小巷里突然传出了,一声声叫卖杏花的声音。

常言道:一年之计在于春,但为何春天在宋代词人笔下却充满伤感?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铺开一张小纸写几句诗,抬头一看此时太阳已经升起来了。诗人坐在小窗前开始煮茶,想要品尝一下茶中滋味。这两句描绘了诗人沏起床之后的一些小事。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千万不要感叹京城的风沙会弄脏浅色的衣服,因为在清明节前后诗人就可以回到自己的老家。

常言道:一年之计在于春,但为何春天在宋代词人笔下却充满伤感?

创作这首诗歌的时候陆游已经62岁高龄,此时他已经在家中赋闲5年。虽然他内心的“北伐”夙愿依然历历在目,但此时已经年老几岁无法再完成北伐大业。这首与“春雨” 有关的诗歌,就创作于诗人被再次启用为官之时。

《一剪梅·舟过吴江》中表现出的“春愁”

宋代词人蒋捷在宋朝文坛上的声望,虽然无法与苏轼、秦观、陆游等人相提并论。但单纯的从宋词角度来讲,蒋捷的词作其实也非常值得关注。

作为一位在南宋灭亡之后隐居不仕的清流,他创作的诗词作品往往都含有比较深刻的内涵。

1. 《一剪梅·舟过吴江》创作背景

作为蒋捷比较知名的词作,这首词创作于南宋灭亡之初。自从元军攻破临安之后,蒋捷就开始了四处流亡的生活。当他乘坐小舟途经吴淞江时,看着眼前萧瑟的春景不禁愁上心头,于是就创作了这首饱含思乡之情与亡国之痛的词作。

2.《一剪梅·舟过吴江》中的“春怨”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诗人乘坐的小船在吴淞江上随风飘荡,此时正值鸟语花香的春季,但是诗人却无心去欣赏春景。因为他的内心中充满了羁旅之苦以及亡国之恨。所以当看见眼前的春景之时反而产生了“春愁”。

吴淞江岸边的酒旗在风中摇摆,仿佛在招揽客人去酒楼饮酒买醉。于是诗人在多种情绪的冲击之下,突然产生了借酒消愁的想法。

“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诗人乘坐的小船经过了无数文人,都趋之若鹜的秋娘渡与泰娘桥。但由于此时诗人正处于颠沛流离的状态之中,所以也根本无心欣赏这里的春景。而此时吴淞江上风飘飘、雨萧萧,使诗人陷入了无尽的哀愁之中。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什么时候才能回到家中清洗客袍呢?调弄嵌刻着“银”字的笙,燃一缕心字形的盘香。实际上这两句词表达的就是,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以及想过安稳生活的愿望。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再美的春色也会随着时间而流逝,即使想追也根本追不到。或者说岁月匆匆把青春都抛在了时间之后。樱桃刚开始成熟芭蕉又绿了,实际上表达的是春去夏来的时光流转。

笔者认为宋代词人蒋捷创作的这首词作,以“春景”映衬出了“春怨恨”。 虽然春光无限好但国家却已经覆亡,而诗人自己也正在羁旅之中。所以眼前的春色仿佛都与他无关,而笔锋一转将时间流逝转换到,时光匆匆青春已老层面,这才是整首词的关键所在。


结 语

宋词中的春天虽然美的不可方物,但也只是存在于现实场景之中。因为大多数宋代词人撰写的“咏春词”, 都多少还有一些离愁别绪以及“春愁”与“春怨”。这其实与宋朝时期的政局有很大关系,同时也与宋代文学家的个人遭遇息息相关。

如果说春天在唐诗中是以景托情、寄情于景的画卷。那么宋词中的春天就像一个人到暮年的老者。虽然也想去欣赏这无边的春景,但由于总是感时伤怀所以,即使再美的春色在宋词中也会蒙上一层灰色的雾气。


【参考文献】

刘敏《由苏轼《蝶恋花·春景》引发的美学思考》

余群《伤春之际也悲秋——苏轼《蝶恋花(春景)》赏析》

张军霞《《临安春雨初霁》以乐写哀手法品析》

刘萍《淡雅春意 淡淡惆怅——陆游《临安春雨初霁》读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