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的一首經典詠物詞,溫雅柔和,最配她的氣質,美得心醉

歡迎關注我的“文化點心鋪”:詩和遠方並不遙遠,它就在眼前。多數時候,這裡只談文學;偶爾也會看看窗外,聊聊外面的精彩;

李清照的一首經典詠物詞,溫雅柔和,最配她的氣質,美得心醉

歷史上真實的李清照究竟是什麼樣子的?後人無從得知,只能從她的詩詞作品一窺究竟。然而,由於每個人的欣賞角度、生活閱歷、性格特點、知識水平等等原因,人們對於李清照的評價自然是不一樣的。套用一句西方名言,就是“1000個人心中就有1000個李清照”。

但是,一個人喜歡什麼厭惡什麼,卻往往與他的性格、氣質、品行聯繫在一起。作為“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當然是才華橫溢。這一點毋庸置疑。然而,作為一名女性,李清照的魅力難道就僅限於“很有才華”嗎?除了才華,李清照就沒有其他什麼可值得一提的嗎?

李清照的一首經典詠物詞,溫雅柔和,最配她的氣質,美得心醉

事實上,李清照首先是一位氣質非凡的女性,其次才是一位詞人。那麼,作為女性的李清照,你會用什麼詞語來形容她呢?換句話講,如果說“女人如花”,那麼什麼花最配李清照呢?她的一首經典詠物詞,溫雅柔和,最配她的氣質,美得令人心醉。這首詞就是《鷓鴣天 桂花》。全詞如下:

鷓鴣天·桂花

暗淡輕黃體性柔,情疏跡遠只香留。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應羞,畫闌開處冠中秋。騷人可煞無情思,何事當年不見收。

在古代文壇,詠物詩詞數量巨大,風格獨特,是很多文人墨客都喜歡並擅長的一類詩作。這些詠物詩詞中所詠之“物”一般都與詩人的自我形象完美融合,寄託了作者的個人感情、人生態度、美好願望,或者生活哲理、生活情趣等等。

李清照的一首經典詠物詞,溫雅柔和,最配她的氣質,美得心醉

這首詞名為詠“桂花”,其實就是李清照個人魅力及人生追求的曲折展示。詞作開篇一反詠物詩抒情傳統,以議論落筆,可謂別開生面。同時,它也直截了當地表達了作者對桂花的喜愛。“暗淡輕黃體性柔,情疏跡遠只香留”,寥寥數語,形神兼備,從視覺、嗅覺兩個方面寫出了桂花的獨特風韻。

作為傳統名花之一,桂花是最低調的。它花形很小,狀如米粒,不像牡丹那樣雍容華貴,也不像梅花那樣明豔動人,更不像菊花那樣鐵骨錚錚。而且,她在世人心中的地位也很一般,並沒有得到什麼榮耀和寵愛,更沒有什麼熱捧和恭維。

李清照的一首經典詠物詞,溫雅柔和,最配她的氣質,美得心醉

但是,每逢八月,很多花都凋零了,她卻悄然綻放,在天地之間灑下一片芳香,沁人心脾。首句中的“暗淡”二字,十分形象地點出了桂花的花形特點:沒有明亮的光澤,沒有嬌豔的顏色。可是,它香氣四溢,溫雅柔和,沉穩自矜,就像一位恬靜的淑女,氣質獨特,令人愛慕。

詞人許是愛極了桂花,緊接著在上片第二句就大聲直呼:“何須淺碧輕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在中國人的傳統審美中,花當然是以紅色為最美的。而像碧牡丹、綠萼梅之類的,就更為名貴了。與它們相比,桂花要遜色暗淡得多了。

李清照的一首經典詠物詞,溫雅柔和,最配她的氣質,美得心醉

但是,在作者心中,桂花內斂自矜,芳香宜人,具有十分獨特的內在美。這比外在顏色的豔麗要更加令人心動。此句中的“何須”二字,就把各種名花一筆拋開,強調了桂花的色淡香濃、跡遠品高。而“花中第一流”的讚譽更是將作者對桂花的喜愛表露無疑。這是詞作第一層。

下片首句“梅定妒,菊應羞,畫欄開處冠中秋”緊承上片,由普遍到具體,從內外俱美的角度,更進一層地讚美桂花。梅花外表妍麗,迎霜傲雪,品行高潔;菊花不具嚴寒,凌霜盛放,堪為君子。它們都是內外俱美的名花,飽受世人讚美和喜愛。

李清照的一首經典詠物詞,溫雅柔和,最配她的氣質,美得心醉

可是,在桂花面前,這兩名花不僅感到自嘆不如,還自覺羞愧,甚至產生了妒忌心理。這一揚一抑間,詞人心中桂花的獨特魅力就顯而易見了:在秋季開放的眾多名花之中,桂花是第一的,豔冠群芳。這是詞作的第二層。

詞作最後,“騷人可煞無情思,何事當年不見收。” “騷人”一詞,指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離騷》中,屈原列舉了各種各樣的香草名花,來比喻君子的修身美德。可是,他卻偏偏隻字不提桂花,真是令人感到遺憾。

李清照的一首經典詠物詞,溫雅柔和,最配她的氣質,美得心醉

在作者心中,桂花內外俱美。於是,她抱怨屈原“可煞無情思”。作為歷史上最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才情不凡,品性貴重,千百年來備受讚美,令人景仰。可是李清照因為喜愛桂花,竟然對這位先賢發出抱怨。她之所以這樣說,並不是要貶低批評屈原,而是突顯自己對桂花的珍愛。

作為一名女性,李清照氣質非凡,品味獨特,喜歡的花自然與很多普通女子不一樣。桂花貌不驚人,色不豔麗,卻“情疏跡遠”、馥香自芳。在對桂花由衷的讚美和尊敬中,詞人的品貌也真實地展現在世人眼前。由此,一個絕美的“千古才女”也定格在了時光的剪影裡,令人神往。

(文中圖片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本作者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