屢教不改與守門人:谷歌下架獵豹APP背後的冷思考

日前,為打擊騷擾性廣告和不被允許的插屏廣告,谷歌一次性下架了近600款安卓應用,並禁止相關開發者進入谷歌廣告網絡。其中,被禁止進入Play商店和谷歌廣告網絡的最大開發商之一是獵豹移動由於共有45款應用被下架在國內引起了軒然大波,並形成了截然不同的兩種陣營。譴責谷歌以用戶之名行壟斷之勢,甚至認為谷歌藉此“霸凌”的有之;認為谷歌此舉大快人心的也大有人在。究竟誰是誰非?


屢教不改與守門人:谷歌下架獵豹APP背後的冷思考


屢教不改 獵豹遭谷歌下架由來已久

其實上述並不是獵豹移動第一次因違規被谷歌下架,早在2014年7月,獵豹清理大師曾因為推廣獵豹瀏覽器時,違規使用系統通知推送廣告,同時惡意誤導和鼓勵用戶卸載Chrome瀏覽器,觸犯了Google Play多條規定,從而被Google Play下架長達一個月時間。

屢教不改與守門人:谷歌下架獵豹APP背後的冷思考


同年,又有多家國外媒體曝光,發現獵豹安全大師會在安裝後自動獲取多達29項隱私權限,包括通話記錄、短信、聯繫人列表等,對用戶隱私造成嚴重威脅。

2015年,獵豹移動因在海外涉嫌色情推廣而遭Google Play下榜懲罰,主要是因為其利用Whatsapp的品牌標識,用色情的圖片誘導用戶下載獵豹清理大師,對Whatsapp和Google Play都造成了嚴重的品牌負面影響,還嚴重損壞了中國公司在國際上的形象。同年6月,獵豹移動安全大師遭Google Play全球下架處罰。

屢教不改與守門人:谷歌下架獵豹APP背後的冷思考


與此同時,獵豹移動旗下金山安全,因網絡色情彈窗被國家網信辦及北京市網信辦聯合約談,要求其依據《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管理規定》,對旗下業務進行整改,否則將進行嚴肅處理並追究相關人員的法律責任。

2018年獵豹電池醫生和獵豹清理大師等多款應用被發現存在廣告欺詐行為, 即在後臺模擬用戶點擊廣告進行獲益。當時獵豹移動給出的聲明是出現欺詐行為的是第三方廣告網絡的開發工具包,最終獵豹移動系列應用也恢復上架。

屢教不改與守門人:谷歌下架獵豹APP背後的冷思考


同年,獵豹移動涉嫌廣告欺詐一事在國內互聯網上的熱度還未消散,上海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又對獵豹移動發起了新一輪的聲討。根據當時的消保委通報,獵豹瀏覽器存在Android目標API版本過低、申請了與電話相關的權限、與短信相關權限,具體用途不明問題,獵豹瀏覽器甚至默認開通監控外撥電話、位置信息、發送短信的權限。

不僅是獵豹 中國面向海外的APP普遍違規嚴重

除了獵豹外,由於谷歌去年對於與其Google Play相關政策的收緊,中國諸多知名的移動互聯網應用公司的應用頻頻遭遇下架處罰,相關廣告欺詐和影響用戶體驗的問題浮出水面。

例如中國公司iHandy(北京漢迪移動互聯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因涉及“欺騙性或破壞性的廣告”,被谷歌悄然下架近50款應用程序。對此,谷歌指出,這些應用程序包含“欺騙性或破壞性”廣告,這違反了其政策。這些應用程序甚至耗盡了用戶的電池和積木式設備,而這些應用在被刪除之前已安裝了150萬次以上。

同年4月,北京小熊博望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DO Global因存在廣告欺詐行為,違反了谷歌的政策,導致所有應用程序均被下架。

這之後,谷歌又對另一家中國知名的移動互聯網公司CooTek(觸寶)關上了大門。安全公司Lookout當時披露,觸寶的238款應用程序中存在軟件插件。手機休眠、鎖定或是其應用程序不再使用時,這個插件就會觸發破壞性的廣告。Lookout公司的工程師表示,這個插件觸發的廣告讓手機“幾乎無法正常使用”。

屢教不改與守門人:谷歌下架獵豹APP背後的冷思考


對此,觸寶曾表示其已刪除惡意代碼和違規指令。但谷歌在發現至少有58款更新後的應用,仍舊包含新舊代碼,可繼續執行先前的惡意廣告活動之後,下架了觸寶的所有應用。

需要說明的是,為了躲避谷歌的審查,觸寶相關應用並非安裝後就推送廣告,而是在24小時,甚至是在兩週後才推送廣告。好一個“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更為惡劣的是,只要用戶安裝,不論是否使用觸寶,都會自動彈廣告,即便手機鎖屏也會在鎖屏界面安插各類的廣告,甚至直接影響到用戶基本的接電話。

除上述之外,據反廣告欺詐調查公司 Pixalate 的一份報告顯示,僅在2019 年第三季度,全球就有超過四分之一(26%)的 Android 系統程序化應用內廣告包含欺詐內容(即誘使用戶進行消費、或誤導用戶的廣告內容),且 33% 的廣告交易產生在有安全隱患的移動應用中,這種情況在中國的 Android 應用市場尤其突出。

屢教不改與守門人:谷歌下架獵豹APP背後的冷思考


報告顯示,在中國一些 Android 系統的移動應用中,廣告欺詐內容所耗費的流量超過 33%。而截止 2019 年第三季度,超過 89 萬 Android 應用因包含廣告欺詐內容被強制下架,而在這些被下架的應用中,有一半應用竟然來自中國應用發行商。

真是不擼不知道,一擼嚇一跳。

作為中國數一數二的移動應用開發商(例如iHandy成立於2008年,其官網宣稱該公司是中國移動互聯網出海業務的領軍企業,是蘋果、谷歌、Facebook全球頂級合作伙伴,是全球下載量最大的移動應用開發商之一),竟然以犧牲合作伙伴(例如廣告客戶)及用戶體驗獲得巨大利益,且屢教不改,甚至採取欺騙的手法逃避谷歌審核,這樣的應用開發者,被無條件果斷下架,不知谷歌的做法有何不妥?

在此,有人會辯解稱,谷歌至少在下架前應該通知開發商並給予改正的時間。但就像前述,我們的開發商是知錯犯錯,屢教不改。就像谷歌所言,雖然開發專門的監測工具用來自動化檢查廣告投放行為,若發現違規問題則會向開發商發佈警告。然而有些應用開發商也會採取對抗性措施來規避谷歌的檢測,但只要被谷歌發現那麼就會直接被谷歌從商店下架(是這些違規企業最在意的)。

值得注意的是,按谷歌說明,谷歌監測到違規會提前向開發商發佈通知,這意味著此次獵豹移動可能收到通知仍拒不改進。拒不改進或者採取規避性措施進行對抗的話,後果就是被直接下架,一直忍讓的谷歌不會浪費時間繼續與開發商進行技術對抗。

國內違規有過之而無不及 谷歌“看門人”規則與執行更值借鑑

上述中國海外APP之所以被屢屢下架,與Google Play 嚴苛的相關政策密切相關。

例如C端用戶關心的未經用戶同意收集用戶隱私數據。所有需要獲取的權限,需在應用內展現,不能包含不合理跟應用功能無關的權限要求。需要說明的是,谷歌最重視隱私數據,一旦發現可以說是零容忍。

又如B端用戶關注的廣告欺詐。本來用戶點擊了一次廣告,但是你通過技術手段多點擊了一次,通過這樣增加收入就是廣告欺詐,一旦發現有廣告欺詐直接封號,並且相關聯得賬號一併被封。

再如多次違反政策方面。如果應用多次違反政策也是很有可能導致下架,比如最常見的違反了假冒政策,欺騙性政策,假冒政策比較好理解,看上去假冒了別人得應用,而欺騙性政策意思是應用標題或者描述說提供了某些功能,但是實際應用中並不具備,再有應用動態下發一些隱藏的功能,都是違規的,而多次違規會導致應用被下架,多個應用被下架可能導致封號。

由此來看,被我們某些人稱之為“苛刻”,甚至是“霸凌”的Google Play的約束條款,其實從用戶使用的角度來說,反而是把關使用體驗的第一關;比 Google Play 更加嚴苛的另外一個的手機應用商店——蘋果的 App Store 就是最成功的示例,在嚴格到“令人髮指”的開發文檔的指導下,iOS 系統的 App 生態之優秀是每一個用戶都有目共睹。而谷歌逐漸收緊 Google Play 乃至整個 Android 系統的權限,實際上也是為 Android 的安全性以及提高用戶體驗,理應無可厚非。

相比之下,正是由於我們國內缺乏這樣類似谷歌的“苛刻”和“霸凌”的“看門人”,中國的所謂Android生態違規現象只能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針對於此,自2016年8月1日《移動互聯網應用程序信息服務管理規定》施行以來,我們國家和地方網信辦依法對APP信息內容的監督管理執法工作負責;有關部門如市場監管部門、公安部門、版權部門等也從各自的權限入手對APP進行依法管理。

根據最新數據,2018年12月以來,國家網信辦會同有關部門,針對涉黃涉賭、惡意程序、違規遊戲、不良學習類移動APP開展了專項整治行動,共關停下架違法違規APP33638款,攔截惡意網站鏈接234萬餘個,社交平臺清理低俗不良信息2474萬餘條、封禁違規賬號364萬餘個。

儘管如此,僅從C端用戶看,目前,APP違規索權仍然普遍,越界行為更是屢見不鮮。中央網信辦公佈數據顯示,截止2019年9月,中央網信辦官方舉報平臺收到涉APP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的舉報超過9000條。

另據艾媒諮詢針對包括餐飲外賣、地圖導航、網上購物等近20大類共計100個APP進行用戶信息收集情況的統計,很多APP都存在強制超範圍索要權限的情況,平均每個APP申請收集個人信息相關權限數有10項,而用戶不同意開啟則無法安裝或運行的權限數平均為3項。

屢教不改與守門人:谷歌下架獵豹APP背後的冷思考


2019年11月,中國消費者協會,針對各分類軟件的進行測評,結果100款軟件中,91款軟件隱私條款不達標。所列的權限均存在過度收集個人信息。至於位置、通訊錄、身份等信息更是不用說了,用戶的信息基本被洩露的相當徹底。

對此有業內人士表示,目前國家對手機APP權限的開發、立法和標準仍待完善,目前市場上的APP開發者,幾乎全憑覺悟,但真正覺悟高的並不多,希望國家相關主管部門能更明確APP相關權限,進一步加大打擊和懲戒力度。而為了維持 Android 更好的使用體驗,谷歌數次大規模下架熱門 App,這種嚴格的審核和執行規則,無疑值得中國APP應用商店以及 APP開發者及監管部門所學習和借鑑。

綜上,也許因為處在敏感時期,谷歌此次大規模下架獵豹等中國廠商的違規應用在業內引起了不同的反響,甚至是無端的聯想。但我們認為,凡事都要就事論事,既然違反人家平臺的相關規定,還屢教不改,且損害了B端用戶的利益和C端用戶的體驗,谷歌充當自家Google Play“看門人”的角色何錯之有?

而我們國內的Android生態,除了政府相關部門外,恰恰缺乏類似這樣一個“看門人”的角色,來保證國內Android生態建康、持續地發展,最終讓用戶得到最好的體驗,讓相關企業的正當利益得到保證,而這些都是一個生態不可分割,甚至是形成良性、高效閉環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