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外傷後不會走路?恢復正常步態只需這幾步

有不少朋友因為下肢的外傷(骨折或韌帶損傷)進行過手術治療或者石膏固定治療。在治療期內,醫生通常會根據不同的病情,要求患者在4到6周以內不做任何負重(負重:在這裡是指患肢承擔重量,包括體重)。

手術外傷後不會走路?恢復正常步態只需這幾步

但是,一個月以後,問題來了,除了肌肉萎縮(篇幅所限,後面再專門出文解釋這個現象以及處理方案),很多人發現腿腳不太聽使喚了,也不敢用正常的步態來行走,於是就變成了這樣。

手術外傷後不會走路?恢復正常步態只需這幾步

這種情況是由兩個方面因素造成的,一個是由於生理上的,因為外傷或手術的因素,下肢功能並未完全恢復;另一個是心理上的,很多人會畏懼用傷腿承擔重量。

前者通常可以用一種循序漸進的康復模式來讓患者逐步適應,就好像一個新手學習打籃球的上籃動作不容易,但是先練習如何原地拍球,再練習如何邊運球邊跑動,能順利完成以後再練習跑動中起跳將籃球投入籃筐,再把這三個動作串在一起訓練就相對容易得多,所以我們也可以借鑑這種思路,採取分步康復的形式。而一旦在康復中有了信心,對於傷腿承擔重量的畏懼感也會消失

那麼具體該怎麼辦呢?

首先我們得分析人正常行走的過程。還是練習上籃的思路,我們將走路的過程進行拆解。

手術外傷後不會走路?恢復正常步態只需這幾步

我們只觀察一條腿的運動過程,以上圖小姐姐的左腿為例,可以看到她行走的時候,先邁出了左腿,落地以後,整個重心開始由右腿轉移到左腿,直至左腿完全承重,然後在左腿站穩以後,右腿撤回並向前邁出,這個過程左腿是完全獨立承受人全部體重的,等右腿落地後,再將重量由左腿轉移回右腿。

所以,左腿的運動過程就是:

邁腿落地→重心轉移→單足站立→重心轉移→再次邁腿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到,整個行走的過程中間,單條腿的運動分解動作就是3個:邁腿落地、重心轉移和單足站立。邁腿落地這個動作基本沒什麼難度,相信大家很快能完成,重點是後面兩項,所以我們可以拆解進行訓練。


第一階段通常我們首先訓練重心轉移,這個過程分3步。

第1步,以好腿作為支撐腿單腿站立,站起身以後,雙腳距離與肩同寬,將傷腿落地。然後將重心從好腿慢慢向兩腿中間過渡,如期間感到疼痛或不適,就將重心撤回好腿。每天根據自己情況安排訓練次數,一天可以練習10到30次,每次不超過5分鐘。(如訓練期間有任何不適,需立即停止,如短暫休息後不適慢慢消失則可以繼續訓練。如果休息後不適的感覺持續存在,或者加重,請立即停止所有訓練,與你的主治醫生聯繫。)

訓練目標:在1到3天以內能將重心放置在兩腿之間(讓雙腳平分體重)。

手術外傷後不會走路?恢復正常步態只需這幾步

第2步,當重心能放置在兩腿之間,即傷腿能承擔一半的體重,可以嘗試在重心轉移訓練中,將重心越過中線,多次練習後,逐漸將重心靠向傷腿。同樣一天可以練習10到30次,每次不超過5分鐘。

訓練目標:在1周內能將重心完全置於傷腿(傷腿能完全負擔全身重量)。

手術外傷後不會走路?恢復正常步態只需這幾步

當傷腿能完全承重以後就可以開始第二階段了,沒錯,這個階段就是訓練單腳站立。因為單腳能承受重力和嘗試用單腳站立保持平衡是兩碼事。

這個動作開始比較簡單,用傷腿站立以後,嘗試提起好腿,可以用雙手保持平衡。(開始站不穩可以先扶著牆、椅背、桌子等,站好以後再鬆開手)嘗試保持單腳站立5秒鐘為一次,這種平衡訓練一天至少練習5次,每次5到10分鐘,自己把握進度。

訓練目標:逐步進階到每次能單腳站立15秒。

手術外傷後不會走路?恢復正常步態只需這幾步

第三階段,能單腳站立保持非常平穩的狀態15秒鐘就可以開始這一過程--步態訓練。也就是將前面2個階段融合,開始練習以正常步態行走。

這個階段有2點要求:

1.每一步(不論傷腿和好腿)分配的時間是一樣的,容易出現的問題是,由於害怕傷腿承受重量,在傷腿剛剛落地的時候,好腿馬上趕過來“幫忙”支撐。

2.走慢一些,比正常步速慢,注意體會傷腿落地到承重,再到單腳維持平衡將好腿送出,再到重心從傷腿移走這個過程,注意對比兩條腿的差別,儘量將傷腿的動作與好腿保持一致。(可以對著鏡子走,看看自己的步態和正常有什麼不同。)


第四階段:進階階段

經過前面三個階段,在外觀上,步態基本就看不出什麼很大異常了,但是通常很多人在走路的時候還是能感覺2條腿有不同,為什麼呢?

那是由於在受傷或手術後,局部的肌肉發生了萎縮,本體感覺也下降。

這句話是啥意思?很多人都不懂,大概解釋一下。

肌肉決定了你的力量,肌肉越發達,力量越大,就好像軍隊越多,戰鬥力越強。

本體感覺決定了你對肌肉力量的控制能力,比如你想進行某項運動,就需要很精確的動用不同的肌肉來參與你的動作,並在運動中保持平衡,就些都是靠本體感覺來實現的。比如你的軍隊再多,但是你無法控制他們,也發揮不了他們的戰鬥力。

所以肌肉的力量和本體感覺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

今天沒專門去講術後康復中力量訓練相關內容,因為這也是個很長的話題。所以只在進階階段來順帶提一下,以後有機會跟大家介紹。

要想行走和正常人一樣(不只是看起來一樣,還要感覺一樣),就必須好好練習第四階段。這個階段融合了力量訓練和本體感覺訓練,會有一點點挑戰,所以建議外傷或者手術以後3個月開始(手術和外傷完全恢復以後)。

在這個階段開始的一個月以內,可以每天做靜蹲+單腳站立訓練的加強訓練。

靜蹲,這個很多人都知道,要點我在前面一篇前交叉韌帶重建的康復策略裡也說過,如圖:

手術外傷後不會走路?恢復正常步態只需這幾步

這裡只說幾點重要的:

第一,不建議蹲得太低,這樣雖然對肌肉刺激很強,但是對髕股關節的壓力會比較大,特別是關節外傷的患者慎用。

第二,練習到什麼程度?並不是按照很多人說的,練習幾分鐘多少次什麼的,而是根據自己的能力來的,比如有點運動基礎的能蹲10分鐘,有的不愛運動的只能蹲3分鐘,每個人是不同的。不管你能力怎麼樣,你需要蹲到接近力竭為止,體會大腿肌肉的那種酸脹的感覺,有很多人甚至因為肌力不夠會出現腿發抖的現象,這些都屬正常,每次蹲到力竭以後休息1分鐘再繼續,連續5到7組,練習完之後大腿肌肉會有持續充血的感覺(就是健身中所說的泵感,這種感覺就是肌肉那種充血束縛的感覺,只有到了這種程度肌肉力量才能有提高)。最好的狀態是能第二天站立起來的時候都覺得痠軟乏力,這種情況就休息2天,第四天再繼續練習,如果你達不到這種感覺就每天練,每天給肌肉刺激。

單腳站立的加強訓練,單腳站立訓練只是在靜態中保持平衡,這個短期訓練一般能達到。而單腳站立的加強訓練是在動態中保持平衡。

可以先單腳站立,站穩以後,讓另外一個人對你拋球(或者別的什麼都行,小抱枕、礦泉水瓶等),拋的落點應該在你手能夠到的地方,落點可以在你的上下左右,或者斜上、斜下方,然後迫使你調整身體的姿勢去接,這樣在動態中你就不得不調用不同的肌肉保持平衡,增加你大腦對肌肉的控制能力。

到了傷後或術後第5個月開始,你已經有了一定的力量和平衡能力的基礎了,可以開始訓練這個動作。

手術外傷後不會走路?恢復正常步態只需這幾步

半圓球單腳下蹲

這個叫半圓球單腳下蹲,它兼顧了力量和本體感覺訓練,是非常好的康復動作,而且這個半圓球也很容易在網上買到,相信這一套組合拳下來,一定能讓你想下面這位小兄弟一樣馬上告別跛行時代!

手術外傷後不會走路?恢復正常步態只需這幾步

這次由於篇幅所限,只介紹了單腳的康復訓練,如雙下肢外傷或者雙下肢手術(畢竟比較少),可以單獨諮詢你的主治大夫,或者我們以後在專門找時間聊這個話題吧。

最後祝大家早日康復!

手術外傷後不會走路?恢復正常步態只需這幾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