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負增長,結婚率連年下降,會對房價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房地產長期看人口,是所有人都明白的“金科玉律”,未來10年,要分析人口形勢,需要從兩個方面入手。

一方面,是年齡結構的變化。

數據顯示,早在2013年,15-64歲的勞動力人口,達到了10.06億的高峰。隨後,直接出現連續5年的負增長,平均每年減少近200萬,照這個速度來看,2018年底的數字應該是9.96億。

結婚率也是在2014年就出現了下降,從9.9‰到後來的9.6‰、9‰、8.3‰、7.7‰,直到2018年,只有7.2‰,經濟越發達的地區,結婚率越低。

歷來買房的不是要結婚的新人,就是為了孩子讀書而挑選學區的,男性一直都是樓市購房主力軍,那麼這些數據是不是說明房地產降價是必然的?其實不然,調查顯示82.7%的女性有在5年內買房的計劃,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現象,肯定是因為現代女性在經濟上更加獨立,女性也逐漸成為了樓市購房的重要力量。

另一方面,是人口流動的變化。

300萬人口以下的城市,已經全面放開落戶了。這就意味著,各個城市之間的競爭,將進入到白熱化階段。

現在流動人口有2.4億人,這些人的走向,決定了未來的房價分佈。

參考年輕人口的流動方向,2018年長三角經濟區的總人口達到了2.25億人,到2030年長三角地區將會有4座城市人口超過1000萬。

珠三角也是如此,2017年珠三角經濟區常住人口達到了6150萬,GDP總值達到了75710億元,人均GDP則達到了12.46萬元。

也就是說,年輕人會加速湧入核心城市與大都市圈,中西部三線以下城市人口流出態勢不會改變,也就意味著當地房價會落入缺乏“接盤者”的困境。

與之相對的,處於核心城市與大都市圈的珠三角經濟區、長三角經濟區的房價,必然還是處於一個平穩甚至是上升的狀態

人口負增長,結婚率連年下降,會對房價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