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失荆州,若用烽火台或信鸽向刘备求救,是否能够扭转局面?

三国历史有多个转折点,其中对于蜀汉影响最大的一次转折点就是关羽失荆州。荆州是个对于三方霸主,都十分重要的战略位置。关羽在樊城之战中,水淹曹军,斩杀庞德,威名远播。这也是他人生的顶峰。

然而,顶峰过后,便是惨痛的失败。吕蒙白衣渡江时,关羽还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丝毫没有意识到。等到发现时,为时已晚,古代毕竟没有无线通信,求救十分困难。那么,或许有人发出疑问,古代不是有烽火台吗?不是有信鸽吗?为何关羽不去点个烽火台,或者放个信鸽,向刘备求救呢?

关羽失荆州,若用烽火台或信鸽向刘备求救,是否能够扭转局面?


我们先来说一下烽火台,为何关羽当时不点烽火台

首先,从地理位置上来看,当时刘备已经取得益州,政权的中心位于成都。关羽的地理位置是在荆州。荆州和成都之间大概有近一千公里远。古代的烽火台大概是每五里或者十里设置一个。烽火台主要位置是在交通要塞,最多是在边疆地带。

荆州到成都之间,如果要成功传递消息,需要设置将近二百个烽火台。但是荆州毕竟不是边疆地带,烽火台十分完善的可能性很小。我们再退一步讲,即便烽火台完善,陆逊和吕蒙肯定也会想到,他们能把哨兵在无声中除掉,也一定会将点燃烽火台这个可能变成不可能。

关羽失荆州,若用烽火台或信鸽向刘备求救,是否能够扭转局面?


再说烽火台传递信息后的结果,如果前面两个假设都不存在,也就是在烽火台完善,吕蒙也没有袭击烽火台的前提下,假设关羽的士兵成功地点燃了烽火台,刘备也看到了烽烟,知道荆州出事了,他再派兵也已经来不及了。

从《三国志》的记载来看,关羽进攻襄樊城是在建安二十四年的七月,而败走麦城则是在同年十二月,这中间只有不到半年的时间。也就是这半年,关羽先是斩杀了曹操部下的一员猛将庞德,擒获了于禁,给刘备送去了不少捷报。刘备那边也是顺风顺水,大家都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哪里想到忽然荆州就被偷袭了?

关羽失荆州,若用烽火台或信鸽向刘备求救,是否能够扭转局面?


这时即便刘备迅速收到信息,我们假设关羽刚发现吕蒙白衣渡江就用烽烟方式告知了刘备(其实这是非常理想的状态,现实很难达到),但是成都距离荆州有近一千公里路程,刘备派兵过来,哪怕是快马加鞭,恐怕也来不及,更何况行军打仗,士兵前行并非像一个人骑着一匹快马那么快。

接着,我们说为何不用信鸽

信鸽虽然在商朝就开始饲养,但是真正将鸽子作为通信使用的相关记载是在唐朝。也就是说,在三国时期可能根本就不存在信鸽。如果不存在,自然就谈不上使用信鸽向刘备求救了。

或许有人说,唐朝出现信鸽记载,并不代表之前人们没有使用过信鸽,也是有这种可能的。那么我们再假设三国已经存在将信鸽作为通信手段,我们再来分析一下信鸽的速度。信鸽的飞行速度大概是70到100公里每小时,因此,从放出去将信息送达,基本上需要10到15个小时。相比于点烽火,其实信鸽更慢了点。

关羽失荆州,若用烽火台或信鸽向刘备求救,是否能够扭转局面?


不过信鸽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将当时的战况说清楚,不像烽烟只是个信号,具体啥情况不知道。信鸽还有一个弊端,就是飞向地点的准确性和成功性。经过训练的信鸽,可能准确性高,但是信鸽中途被地方拦截或者被猎人当作猎物也都有可能。毕竟10到15个小时,信鸽不可能一直在高空飞行,所以,重要军事情况放信鸽还是有风险的。

当然,比起来兵败身死的风险,这个风险可以忽略。那么,如果存在信鸽,放了信鸽,刘备也收到了信鸽,是否会成功发兵营救关羽呢?这就又回归到时间紧迫性上,和上面叙述的烽火台一样,时间上派兵营救还是来不及。

因此,不管有没有信鸽,有没有可以成功点燃的烽火台,刘备出兵去救关羽都不可能成功,因为在刘备出兵的中途上,关羽已经殒命。这场荆州之战,可以说是根本来不及救,即使关羽和刘备同时获得信息,刘备也没有余力去救。

关羽失荆州,若用烽火台或信鸽向刘备求救,是否能够扭转局面?


若是烽火台和信鸽能够应用成功,是否有用

关羽和荆州是不是就一定没救呢?笔者认为,烽火台因为不能传达具体信息,刘备只能派兵,从速度上根本来不及;但是如果当时有信鸽,并且信鸽真的应用成功了,或许一个方法可以救关羽一命,不过荆州却不可能再救回来。那就是刘备向刘封施压,务必搭救关羽,刘封如果知道刘备已经了解情况,或许不敢如此放肆地让关羽自生自灭。你觉得呢?欢迎留言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