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家必爭之地幽雲十六州是現在的什麼地方?

漢史趣聞


幽雲十六州,也叫燕雲十六州,大致的地盤就是包含今天的北京、天津地區,河北的北部以及山西的北部的廣大領域。

古代冷兵器時期,這個地盤對於中原地區來說是十分的重要,著名的長城也正是分佈在這個地帶。

可以說幽雲十六州是北方少數民族入侵中原的門戶,戰略位置十分的重要。同時幽雲十六州也是中原抵禦少數民族的天然屏障。

本來幽雲十六州一直都是在中原人的統治之下的,但是,到了大唐滅國之後。就迎來了五代十國的戰亂時期。

結果後晉的建立者石敬瑭,他為了打敗後唐,建立後晉就開始向契丹求救。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他就把幽雲十六州允諾給了契丹人。正是在這種誘惑之下,契丹幫助石敬瑭滅了後唐,然後幽雲十六州就到了契丹人的手裡。

石敬瑭也落了一個千古罵名,他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兒皇帝,因為他建立的後晉,是尊崇契丹為正統,他就是契丹皇帝的兒子。

自此之後這也就是說,中原的大門已經被契丹人給把守住了,他們若是想要進出中原也就比較容易和頻繁的多了。

到了趙匡胤建立北宋之後,他一直想把契丹手裡的燕雲十六州給拿下來,畢竟幽雲十六州不拿下來,他的大宋帝國始終就是不安全的。

結果是契丹的勢力太強悍了,宋朝根本拿他們沒有辦法。

我們都知道,不但宋太祖趙匡胤沒有拿下幽雲十六州來,整個宋朝時期,都沒有把幽雲十六州再次劃入中原的地盤。

宋朝的時候,為了在契丹人的手裡重新奪過幽雲十六州來,著名的楊家將的創始人楊業就是死在了出征幽雲十六州的路上。

可見,幽雲十六州的重要性。

不得不說宋朝的滅亡也是和幽雲十六州有關係,那時候宋徽宗為了拿下幽雲十六州,聯合女真一起打契丹人。

最終在北宋和女真的聯合下,契丹國滅亡了。

不過北宋和女真合作的時候,女真也發現了北宋實在是太弱了,簡直是不可一擊,甚至比契丹弱很多。

所以,他們就長驅直入,殺到了北宋的都城汴梁,活捉了宋徽宗和宋欽宗兩個活寶皇帝,這也就是歷史上的靖康之難。至此,北宋亡國。

到了南宋時期,幽雲十六州就落入到了女真人的手裡。南宋也是被女真欺負的沒有立足之地。直到南宋和女真雙雙都被蒙古給滅掉。

然後幽雲十六州又落入到了蒙古人的手裡。

我們都知道後來是朱元璋推翻了元朝,打敗了蒙古族,到了朱元璋建立大明之後,幽雲十六州才再次回到中原漢人的手裡。


漢史趣聞


首先說一下幽雲十六州指的是哪些州?

如圖,燕雲十六州具體指:幽州(今北京)、順州(今北京順義)、儒州(今北京延慶)、檀州(今北京密雲)、薊州(今天津薊縣)、涿州(今河北涿州)、瀛州(今河北河間)、莫州(今河北任丘北)、新州(今河北涿鹿)、媯州(今河北懷來)、武州(今河北宣化)、蔚州(今河北蔚縣)、應州(今山西應縣)、寰州(今山西朔州東)、朔州(今山西朔州)、雲州(今山西大同)。

概括來說,也就是今天的北京、天津全境,山西和河北的北部地區。

如果只說這個有點少,我們再進一步說說這個問題的由來及發展。

先說這個問題是怎麼出現的呢?

大家看這是唐朝地圖,是沒有所謂的幽雲十六州的問題的。從上圖看屬於河北道,河東道,和單于都護府的一部分。後來唐開元天寶年間設立緣邊節度使。天寶十節度使是唐天寶年間設置在邊陲的十個軍區長官,地方勢力逐漸強於中央,北方尤其顯著。

那怎麼會出現這樣一個地理概念的呢?

這得到唐朝末年。終於後梁滅唐,朱溫建立後梁。

圖晉就是河東道,也是後來的後唐。北邊就是契丹。

936年,後唐的河東節度使反後唐,向契丹求援,他給出的條件是,割讓幽雲十六州,然後向契丹稱臣,稱父子,也就是他是遼太宗的兒子,史稱兒皇帝。這樣,938年,幽雲十六州就割讓給了契丹。又稱為燕雲十六州。

從這兒之後,這些地區一直被北方少數民族所佔領,中原失去了與北方遊牧民族之間的天然和人工防線,遼國也開始從單純的遊牧民族,向遊牧與農耕相交雜的民族過渡。在燕雲十六州,漢族也和契丹族混居。從遼到金。他們對這些地區採取的政策是既拉攏又排斥,遼用科舉任官和婚姻來使漢人忠於自己,又不完全信任,而將置於社會底層。而金朝也同樣,將幽雲漢人列於女真人渤海人契丹人等民族之後。而幽雲漢人,也出現了複雜的心理,在漢人金人契丹人之間搖擺,不定。

先是後周柴榮的努力,剛開始經過一個多月的努力,收復瀛、莫、寧(天津靜海縣南)三州,以及益津關(河北霸縣)、瓦橋關(涿縣南)、淤口關三關。後又欲攻取幽州(今北京)時,最終病重班師,再說宋朝,曾經的高梁河一戰,幽州百姓也曾是“以牛酒迎犒王師。”可是後來,還是失敗了。奪取幽雲十六州的願望破滅。北方人民不再對宋有什麼希望。他刻意奪取十六州,最終是失敗了。1004年,宋遼有澶淵之盟,雙方穩定邊境下來。幽雲十六州不再奢望。

後來的金朝崛起,1122年宋金訂立"海上之盟",約定聯合滅遼後,金歸還宋燕雲十六州。於1123年二月把太行山(後明在此建內長城)以南的燕京、涿州、易州、檀州、順州、景州、薊州如約歸還。

後來1126年北宋滅亡,1127年南宋建立 ,北方又落入金人之手。直到1213年,燕雲十六州被蒙古帝國佔領。1264年八月,元世祖忽必烈下詔改燕京(今北京市)為中都,定為陪都。1272年,將中都改名為大都。

這就這樣,燕雲十六州 又被蒙古帝國統治了455年,之後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八月,明太祖朱元璋派遣徐達、常遇春攻克大都,燕雲十六州得以重新併入漢人勢力範圍

再往下1644年清軍入關,清世祖順治皇帝定都北京,燕雲十六州由清朝統治,直到1912年滅亡。

這就是幽雲十六州, 京畿重地,養馬屏障之地。北方與中原的過渡地帶,兵家必爭之地。後來日本又策動華北五省自治,也是這一帶地區。

我還記得我們的毛主席吟詠的詩篇,江山如此多嬌,引得無數英雄競折腰。果真是如此呀!好了,我們的介紹就到這裡,歡迎關注我們,歷史上那些人那些事,謝謝大家,再見!


歷史上那些人那些事兒


答:這個問題貌似很簡單,其實不然。

想當年,宋徽宗派馬植跨海與女真人海上結盟,雙方約好,宋助金滅遼,大功告成後,金將燕雲十六州之地還宋。

但是,當遼國被滅,宋金雙方坐在談判桌上兌換當年結盟時的誓言。

金國代表問宋朝代表,您說您想要回“燕雲十六州”,那您先跟我說說,這燕雲十六州都是哪些地方。

宋朝代表一下子也傻了眼。

對於燕雲十六州的大致印象,大家都知道,包括今北京、天津全境,以及山西、河北北部地區。

現在查《宋史•地理志》,上面也標得清清楚楚,什麼燕州、順州、儒州、檀州等等。

但是,自從沙陀人石敬瑭在公元938年把燕州、順州、儒州、檀州等十六州獻給契丹,至公元1123年宋金結盟滅遼,這其中的時間間隔將近有一百年,中間不知又經歷了多少變故。

其中最大的一筆變數,就是公元959年,不世之英主後周世宗柴榮曾水陸並進,率軍攻遼,用了一個月多一點功夫就收復了瀛、莫、寧(天津靜海縣南)三州,以及益津關(河北霸縣)、瓦橋關(涿縣南)、淤口關三關。

可惜的是,該五月,世宗皇帝欲攻取幽州(今北京)時,因突患重病,被迫班師。

這之後,世宗病故,趙匡胤發起陳橋兵變,全盤接管了後周之地,當然,也包括周世宗用血汗收復回的瀛、莫、寧(天津靜海縣南)三州。

那麼,自宋朝開國至宋金結盟,北宋君臣一直叫嚷著要收復的“燕雲十六州”,其實自己已攥有三州在手了。

但北宋諸帝,從宋太祖到後面的兩個鼻涕皇帝徽、欽二宗,都抵不過周世宗的一個腳趾頭,沒有能力向北收復一州一縣之地。

契丹人在管理剩下的十三州之地時,在名稱、轄區上作了很大的改變。

比如,它將原石敬瑭割讓的十六州中的幽州、雲州、新州和武州分別改為南京析津府、西京大同府、奉聖州和歸化州。在南京道轄-府(原幽都府,後改南京析津府,即今天的北京)、八州(涿、檀、平、易、營、順、薊、景);在遼西京道轄-府(原雲州,後改西京大同府,即今天的大同)、八州(武、應、朔、蔚、奉聖歸化、儒、媯)八州。這其中的景州和武州是契丹人新增設的;營州、平州並非從石敬瑭手中得來,而是從後唐李嗣源手中奪來的;易州則是989年從北宋手中所得;另外,廢棄了原來的寰州。

……

遼國滅亡前夕,駐紮在涿州、易州的常勝軍留守郭藥師舉軍向北宋投降,獻上兩州之地。

所以,金國人問宋朝人,你們原先說要回的是從石敬塘獻給遼人的十六州,是哪十六州?

為這事,雙方扯皮了好幾個月。

最後,金國開出了的分配方案是:平、灤、營三州不是屬於當初石敬塘割讓之地,不在歸還之列,西京也不能歸還,只能將太行山以東的燕、薊、檀、景、順、涿、易七州交還於宋朝,但還土不還稅,還土不還人。

不難看出,因為涿州和易州是由郭藥師獻給北宋的,金國所答應歸還的七州其實只有五州。

一句話,所謂“燕雲十六州”,在地理變易下,其實是一筆糊塗賬。


覃仕勇說史


幽雲十六州又稱為“燕雲十六州”,是後唐的石敬瑭割讓給契丹的十六個州,該地在中國歷史上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境內不僅各類資源豐富,地理位置也非常優越,是兵家必爭之地,歷代帝王為了爭奪這十六個州曾掀起過無數的戰爭。石敬瑭當初以幽雲十六州為籌碼,讓契丹出兵援助並幫助他建立後晉,契丹竟然直接爽快的答應了,可見幽雲十六州在他心中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那麼幽雲十六州指的是現在的什麼地方呢?


幽,是指現在的北京,而云,就是山西大同。幽雲十六州也不難理解,它分別指的是幽州(今北京)、順州(今北京順義)、儒州(今北京延慶)、檀州(今北京密雲)、薊州(今天津薊縣)、涿州(今河北涿州)、瀛州(今河北河間)、莫州(今河北任丘北)、新州(今河北涿鹿)、媯州(今河北懷來)、武州(今河北宣化)、蔚州(今河北蔚縣)、應州(今山西應縣)、寰州(今山西朔州東)、朔州(今山西朔州)、雲州(今山西大同)這十六個州。

幽雲十六州在中國歷史上引起過無數的紛爭,每一個朝代的君王似乎都對幽雲十六州情有獨鍾,不惜很大代價三番五次的發動戰爭只為拿下這個兵家必爭之地,我們來一起回顧一下幽雲十六州所引發的一系列戰爭。

自從幽雲十六州被割讓給契丹之後,它一直被少數民族控制著,中原的安全也絲毫得不到保障,因為之前一直保持的中原與少數民族的天然屏障不復存在了,幽雲十六州由於被契丹的長期佔領,生活方式與習慣等方面也逐漸潛移默化,少數民族單純的遊牧結合了農耕,他們的生活更加富裕,而幽雲十六州本土的居民的地位卻大大下降,甚至比不上契丹人,久之他們的內心也變得更加搖擺不定,同時中原爭取佔領幽雲十六州的想法也慢慢落實到了行動上來。


後周時期的柴榮為後人做出垂範,一口氣拿下三州三關,然而最終沒能夠攻下幽州,因此以失敗而告終,到了宋朝奪取幽雲十六州變成了更加困難的事情,他們不僅一次次失敗,進度甚至不如當年的柴榮,在宋朝身上,佔領幽雲十六州似乎難於上青天,索性到了後期他們直接與遼妥協,直到後來金朝的崛起,宋金聯盟終於擊潰了遼軍,攻下幽雲十六州後金朝將其歸還給宋朝,幽雲十六州重新回到了宋朝的手中。

到了南宋,北方再次失守,當然包括幽雲十六州,不久後被蒙古帝國佔領,一直持續了455年,等到幽雲十六州再一次回到漢人的手中時,已經到了明朝洪武年間,對幽雲十六州的統治一直延續到清朝滅亡,對於幽雲十六州的紛爭也就此結束。

從歷代帝王為了奪取幽雲十六州所付出的代價中不難看出其至關重要的戰略地位,而且幽雲十六州所代表的一些區域至今仍然是非常重要的。關於幽雲十六州還有一個比較荒誕的事情,那就是經過幾百年的你來我往,幽雲十六州的主人不斷改變,到了一些朝代,統治者都很難說出幽雲十六州到底具體是指的那些地方,真可謂當局者迷,而這又為幽雲十六州平添了幾分神秘與傳奇色彩。


尚武菌


說起幽雲十六州,想必熟悉歷史,特別是五代史和宋史的朋友,一定非常熟悉。在宋朝,幽雲十六州屢屢被提及。宋朝人為何頻頻提起幽雲十六州,幽雲十六州到底在什麼地方呢?幽雲十六州對中原王朝到底意外著什麼呢?

幽雲十六州的大致範圍都在北方,具體是這樣的:幽州(今北京市區)、順州(今北京市順義區)、儒州(今北京市延慶區)、檀州(今北京市密雲區)、薊州(今天津市薊州區)、涿州(今河北涿州)、瀛州(今河北省河間市)、莫州(今河北省任丘市北)、新州(今河北省張家口市涿鹿縣)、媯州(今河北省張家口市懷來縣)、武州(今河北省張家口市宣化區)、蔚州(今河北省張家口市蔚縣)、應州(今山西省應縣)、寰州(今山西朔州市東)、朔州(今山西省朔州市區)、雲州(今山西省大同市雲州區)。

五代時期的後唐,石敬瑭為了取得契丹人的支持,於是下令割讓幽雲十六州給契丹(遼),此後幽雲十六州一直在遼、金、元這些少數民族政權手裡,直到明太祖統一天下後,幽雲十六州才重新回到中原王朝手裡。

失去幽雲十六州,對中原王朝而言,是特別不利的,不僅始終面臨北方的強大軍事威脅,也成為中原王朝統一天下最大的障礙。不管是後周世宗,還是北宋的宋太祖和宋太宗,都曾為收復幽雲十六州而努力,奈何因為實力不濟,再加上對手實在太強悍,一直沒有成功。

金滅遼時,金、宋曾約定一起共同出兵滅掉遼國後,然後雙方平分幽雲十六州。但是宋江實在太沒出息了,面對已經是強弩之末、被金軍打得落花流水的遼軍,宋朝依然打不過遼國,反而被遼國的一群殘兵敗將打得丟盔棄甲。

金國人一看宋朝這麼沒出息,就乾脆放棄和宋朝聯合,只憑自己的實力,一舉滅掉了遼國。金國人滅遼之後,接管了幽雲十六州。宋朝曾派人討要幽雲十六州中靠近宋、金邊境的幾個州。金國人回敬:滾!老子打下來的土地,憑什麼送給你!

蒙古人崛起後,滅掉了金國,幽雲十六州又到了蒙古人手裡。元朝一統江山後,不僅是幽雲十六州,整個華夏大地都在蒙古人手裡。

元朝末年,蒙古人窩裡鬥非常厲害,無暇顧及朱元璋等農民軍,再加上蒙古人此時的實力已經遠非鐵木真和忽必烈時代所比,蒙古人的實力早已是今非昔比。這些因素,給朱元璋攻取幽雲十六州帶來了極大便利。

對手蒙古人已經殘了,朱元璋本身也有較強的實力,就順勢克復了幽雲十六州。這樣,自五代後唐時期開始,已經丟失了幾百年的幽雲十六州,重新回到中原王朝手裡。


袁衛宇


幽雲十六州,又稱“幽薊十六州”、“燕雲十六州”。

“燕雲”這一名稱最早現於《宋史-地理志》,燕雲十六州包括今北京、天津全境、河北北部、山西北部等廣大地區,面積約10.5萬平方公里。

(燕雲十六州)

燕雲十六州具體有:

——幽州(又稱燕州,今北京市)

——檀州(今北京密雲)

——順州(今北京順義)

——儒州(今北京延慶)

——薊州(今河北薊縣)

——瀛州(今河北河間)

——莫州(今河北任丘北)

——涿州(今河北涿州)

——媯州(讀:gui,今河北懷來)

——蔚州(讀:yu,今河北蔚縣)

——武州(今河北張家口宣化區)

——新州(今河北涿鹿)

——應州(今山西應縣)

——寰州(今山西朔州東)

——朔州(今山西朔州)

——雲州(今山西大同)。

燕雲十六州所在地區,地勢險要,易守難攻,自古就是北方少數民族南下中原的必經之路,也是中原農耕漢族抵抗北方遊牧民族的重要天然屏障。

由於處在邊境地區,故其戰略意義非常重要。失去燕雲十六州這個天然屏障,將導致中原王朝直接暴露在北方草原民族的鐵蹄之下。故自秦始皇時起,即對這一地區非常重視,此後歷代中原王朝亦是如此。

公元936年,時任後唐河東節度使——石敬瑭起兵反叛,不久其即被後唐大軍兵圍太原,就在戰爭處於膠著之際,石敬瑭被迫向契丹求援。時年九月,契丹軍南下解了石敬瑭之圍,並幫助其擊敗後唐軍。

所謂無利不起早!

契丹亦是如此。

滅掉後唐後,石敬瑭自立為帝,作為對自己恩人契丹的回報,石敬瑭將燕雲十六州,這一重要戰略屏障獻於契丹,並每年向契丹稱臣納貢,光布匹就達30萬。

除此之外,為表忠心,石敬瑭竟認比自己小十歲的遼太宗耶律德光為“父皇帝”,而自己則成了被後世貽笑千載的的“兒皇帝”。

(後人繪石敬瑭向遼太宗跪拜)

由於石敬瑭將燕雲十六州獻給了契丹,使得中原王朝喪失了抵抗遊牧民族南下的重要保護屏障,亦使遼國的疆域直接擴展到長城沿線,給後世中原王朝埋下了巨大隱患,尤其是北宋,造成北宋政權深受北方遊牧民族威脅長達二百餘年。

可以說,燕雲十六州對宋朝的衰敗與滅亡都產生了重大影響。

也是自那時起,往後的中原朝代皆沒有完全收復該地。

宋朝立國後,宋太祖趙匡胤曾打算用金錢向遼國贖回該地,但終沒有成功。

1125年,金朝滅遼。

不久,金兵又大舉南下俘虜了北宋徽欽二帝,史稱“靖康之變”,北宋滅亡,燕雲十六州便成為金朝疆域。

蒙古崛起後,不出幾年又滅掉金朝。1213年,燕雲十六州被蒙古帝國佔領。

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建立明朝後,命大將徐達、常遇春北上殲滅元朝殘餘勢力。於1368年,攻克原元朝都城大都,使得燕雲十六州自石敬瑭獻於契丹始,在非漢族統治450餘年後重回漢人勢力範圍。

影響明朝歷史走向,震驚中外的重要事件——“土木堡之變”亦發生於此。

明朝滅亡,清軍於1644年入關,該地再次落入非漢人統治疆域,且直到1912年清廷覆滅。

清帝退位後,燕雲十六州歸北洋政府接管。抗日戰爭爆發後,又落入日本人手中。

1945年8月15日,日本戰敗投降,燕雲十六州再次迴歸中國版圖之上。

是非成敗轉頭空,幾度夕陽紅。

轉眼間,千載已過。

燕雲十六州在這一千多年時間內,起起落落,幾易其主。

其中的幽州更是逐步成為了北方重鎮,成為了金、元、明、清的都城所在地,成了新中國的首都,今天的北京市。

燕雲十六州作為中原漢族王朝的重要戰略屏障,既見證了歷代王朝的興衰起伏,朝代更迭;更親歷了華夏曆史進程的一步步走向。


小司馬說


幽雲十六州是我國曆史上古地名統稱,它既是古代中國歷史上一個重大歷史事件,又是由此次事件後產生知名北方地理範疇。

其產生背景是:公元936年,中國後晉的開國皇帝石敬瑭(後唐河東節度使)反唐自立,向契丹求援。契丹出兵扶植其建立後晉,遼太宗與石敬瑭約為父子互稱。天福三年(938年),石敬瑭按照契丹的要求把燕雲十六州割讓給契丹,使得遼國的疆域擴展到長城沿線,往後中原數個朝代都沒有能夠完全收復。燕雲十六州的戰略意義使得中原的北宋政權感受威脅持續長達160多年。

幽雲十六州也可稱為燕雲十六州。燕雲十六州具體對比今天是指:幽州(今北京市區)、順州(今北京市順義區)、儒州(今北京市延慶區)、檀州(今北京市密雲區)、薊州(今天津市薊州區)、涿州(今河北涿州)、瀛州(今河北省河間市)、莫州(今河北省任丘市北)、新州(今河北省張家口市涿鹿縣)、媯州(今河北省張家口市懷來縣)、武州(今河北省張家口市宣化區)、蔚州(今河北省張家口市蔚縣)、應州(今山西省應縣)、寰州(今山西朔州市東)、朔州(今山西省朔州市區)、雲州(今山西省大同市雲州區)。相當於今北京、天津全境,山西和河北的北部地區。

探討人文史地,專注關漢卿故里文化研究,敬請關注天邊做岸!!!


天邊做岸


燕雲十六州,又稱“幽雲十六州”“幽薊十六州”是指中國後晉天福三年(938年)石敬瑭割讓給契丹的位於今天北京、天津以及山西、河北北部的十六個州.“燕雲”一名最早見於《宋史·地理志》.

公元936年,後唐河東節度使石敬瑭反唐自立,向契丹求援.契丹出兵扶植其建立晉國,遼太宗與石敬瑭約為父子.作為條件,兩年後,即公元938年,石敬瑭把燕雲十六州之地獻出來,使得遼國的疆域擴展到長城沿線.

燕雲十六州是指

幽州(今北京)、

順州(今北京順義)、

儒州(今北京延慶)、

檀州(今北京密雲)、

薊州(今天津薊縣)、

涿州(今河北涿州)、

瀛州(今河北河間)、

莫州(今河北任丘北)、

新州(今河北涿鹿)、

媯州(今河北懷來)、

武州(今河北宣化)、

蔚州(今河北蔚縣)、

應州(今山西應縣)、

寰州(今山西朔州東)、

朔州(今山西朔州)、

雲州(今山西大同).

幽、薊、瀛、莫、涿、檀、順七州位於太行山北支的東南方,其餘九州在山的西北,十六州大致是今北京、天津和河北北部、山西北部的大片土地。


跪射俑


燕雲十六州,燕是今北京市,雲是今大同市。

十六州大致包括今北京、天津、唐山、秦皇島、廊坊、承德、保定、衡水、張家口、大同、忻州、朔州等地。

這些地方是傳統上的邊境地區,漢高祖白登之圍就在此地,安祿山也是從這裡起兵謀反的。

北魏南遷以前,大同是它的都城所在。遼國得到十六州以後,在燕州建了南京析津府,在雲州建了西京大同府。後來金國在遼南京基礎上建立金中都,元朝在金中都基礎上建立元大都。後來北京成為中國明、清、民國和共和國的首都。



名利不如閒86380201


請問洪州是現在那個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