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幗不讓鬚眉,年僅二十歲的美少女,起義失敗後被凌遲處死!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這是元朝張養浩發出的千年感嘆。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少數民族在這方面尤甚,300多年前,在今天的貴州省興義市安龍縣,有一個美麗的布依族少女,她叫王阿從。

  她懂醫術,常常為百姓醫病、祈福,會武功,又漂亮,自幼習武,能以巫術為人治病,當地人們都親切的稱呼她“囊仙”,意思是仙姑。王囊仙的容貌在民間傳說中一致認為是年輕美貌,在民間敘事長詩《王仙姑》中對她的容貌有生動的描寫:"阿從(王囊仙小名)長大象花樣……長得更比山茶花漂亮。 後園竹葉好看,沒有阿從眉毛彎。盤江河水清又清,抵不上阿從眼睛明。"

巾幗不讓鬚眉,年僅二十歲的美少女,起義失敗後被凌遲處死!

  然而當時的清朝不顧百姓死活,只會拼命剝削,她的家鄉山高皇帝遠,更是受到要命的掠奪。

連穿著自己民族的服裝都不行,布依族人開始憤怒了!

巾幗不讓鬚眉,年僅二十歲的美少女,起義失敗後被凌遲處死!

  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1795年,王囊仙拉起當地農民,準備起義。南籠農民起義另一領袖韋朝元與之聯絡,借行醫聚眾,於清嘉慶二年(公元1797年)在南籠發動反清農民起義,被擁為領袖,稱"皇仙娘娘";王囊仙、韋朝元匯聚到一起,準備大幹一場,為民造福,替天行道。

  兩年之後,附近各個地方趕來了苗、漢、彝族等幾千貧苦之人,公推王囊仙、韋朝元為首領,昭告天下:起義!

  這便是著名的南籠布依族起義。

  南籠起義後,周圍許多地方紛紛響應,各族人民不斷加入,很快發展到數萬人。義軍湧向普坪,縱火焚燒地主莊園,高喊"霧騰騰,燒普坪,南籠吃早飯,殺上雲南城"等口號,攻下普坪後,直取興義府城(即今安龍縣城),義軍人多勢眾,嚇得知府曹廷奎撞牆自殺。二月中旬,義軍攻下冊亨後緊接著又攻下貞豐、興仁、興義,直撲紫雲、長順、惠水、織金等地。各地的布依族、苗族、彝族等少數民族人民紛紛揭竿而起,兵鋒直指省城貴陽。

  “南籠起義"的烽火震驚朝野,嘉慶皇帝派大將帶領大兵前往鎮壓。

巾幗不讓鬚眉,年僅二十歲的美少女,起義失敗後被凌遲處死!

  佈置在雲貴和兩廣調兵遣將,聚集了近萬大軍進行圍剿。同時,南籠各地的地主在清廷重金誘惑下相繼組建了39支地主武裝,配合清軍鎮壓義軍。王、韋二人組織起義軍英勇反擊,但雙方力量過於懸殊,起義軍不斷收縮兵力,最後退到南籠府據守;王、韋二人一面在洞灑、當丈兩地加緊修築木城,加強指揮中心的防禦,一面抽調兵力到普安、捧乍等地進行增援。

八月十五日,清軍和各路地主武裝推進到洞灑和當丈,起義軍在王、韋的指揮下,揮舞大刀、長矛、梭鏢同清軍進行殊死搏鬥。清軍仗著人多勢眾,武器精良,攻陷了洞灑、當丈的義軍營寨。戰鬥十分慘烈,戰場上血流成河,屍體堆積如山;在木城被攻破時,義軍將士臨死不屈,點火自焚,王囊仙率領義軍奮起抵抗,揮舞大刀、長矛與敵展開肉搏,誓死不妥協!

王囊仙和韋朝元受傷後被俘,與王化明、韋抱堵共四名義軍首領被押解到京城凌遲處死,其餘大小首領及義軍被勒保就地"全行斬決";義軍村寨成片成片變成廢墟,白骨隨處可見,百業凋蔽;此後,嘉慶清廷將南籠改名為興義府,把義軍的各式武器運往貴陽,鑄成一根大鐵柱,樹立於貴陽甲秀樓旁。

  

巾幗不讓鬚眉,年僅二十歲的美少女,起義失敗後被凌遲處死!

數萬人的血肉之軀,奏出慷慨悲歌。義軍村寨終究被攻破了,但他們不會屈服!

  值得一提的是,王囊仙犧牲時,年僅20歲,如花的年齡,還未來得及綻放,就枯萎凋零了,讓人扼腕嘆息。

巾幗不讓鬚眉,年僅二十歲的美少女,起義失敗後被凌遲處死!

  我軀雖死,我心永恆!時至今日,布依族依然會傳唱她,歌頌她。她作為一介女子,堪與歷朝歷代的巾幗英雄相媲美,為百姓為正義而戰,註定在青史上留下美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