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之谋,天下无双,韩信称第二,他敢称第一不?

韩信和项羽,谁的军事能更强?下面就列举项羽所参加的战役来分析分析。

韩信之谋,天下无双,韩信称第二,他敢称第一不?

萧何月下追韩信,追出一个帝国

巨鹿之战

项羽曰:“吾闻秦军围赵王巨鹿,疾引兵渡河,楚击其外,赵应其内,破秦军必矣。

项羽对战场态势的分析:现在秦军40万围攻赵国,应该赶紧渡河,我们楚国和赵国里外迎合,则秦国必败。

夫以秦之强,攻新造之赵,其势必举赵。赵举而秦强,何敝之承!

宋义分析秦军很强大,应该让秦赵二虎相争,楚国好坐收渔翁之利。项羽驳斥道:秦国强大,但赵国才刚刚成立,还很弱小,强秦攻赵,好比狼群搏羊,没有外援赵国必降,赵国一投降,秦国更加强大了。我们能占到什么便宜?项羽头脑很清晰。

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大战开始,项羽先让二万先渡河,与敌军小股部队交战,等站稳脚跟后,立即全军强渡,上岸后,面对将近10倍之敌,采用破釜沉舟之计,绝了士兵的后路,往前还可能生,后退只有死。因此士兵以一当十,九战九捷,占了秦军的粮道,断其后路。

巨鹿之战之后,40万秦国精锐损失殆尽,国本坍塌。这是一场实力非常悬殊的战役,以弱的一方胜利告终。

彭城之战

项羽主力被田横拖在齐地,楚国都城彭城非常空虚,高祖刘邦乘虚率军直取彭城。

当时,由于分封不均,诸侯王们都对项羽不满,加上刘邦威逼利诱,诸侯王们都作了壁上观。项羽的处境是岌岌可危,站在了悬崖边上:

  • 兵力相差悬殊,刘邦56万,项羽估计全体不到10万;
  • 楚现在是两线作战,项羽带兵正在攻打齐国,刘邦背后捅刀子;
  • 楚军回师救驾,远来疲惫,汉军以逸待劳;
  • 盟友背叛,孤立无援;

在这样的环境下,项羽亲自制定了一个大胆的战略计划:亲率3万骑兵回师救援,其他的继续进攻齐国,自此3万对56万的彭城之战正式打响。

《史记·项羽本纪》:春,汉王部五诸侯兵,凡五十六万人,东伐楚。项王闻之,即令诸将击齐,而自以精兵三万人,南从鲁出胡陵。四月,汉皆已入彭城,收其货宝、美人,日置酒高会。项王乃西从萧,晨,击汉军,而东至彭城。日中,大破汉军。汉军皆走,相随入觳(音鼓)泗水,杀汉卒十余万人。汉卒皆南走山,楚又追击至灵壁东睢水上。汉军却,为楚所挤,多杀,汉卒十余万人皆入睢水,睢水为之不流。

在战斗过程中,项羽一共采用了很多种骑兵战法:

  • 闪电战:在项羽回师过程中,刘邦就已经攻进彭城了。而项羽采取了隐蔽待机的计略,先让汉军主力都进入彭城,抢夺财宝、美人、笙歌夜舞、麻痹自满的时候,突然闪电奔袭,以有备攻无备,以有序攻无序,一战就打垮了汉军;
  • 迂回包围、分割突击:充分利用骑兵灵活机动的优势,把汉军围住,然后分割突击,彻底瓦解汉军士气;
  • 驱赶:毕竟汉军人数56万,如果靠士兵砍,估计都得虚脱,最后胜负难料;因此项羽采用驱赶之略,把士气低落的汉军逐渐往河边赶,最终导致汉军自相践踏、溺水而亡者达数十万,睢水都不流了。
韩信之谋,天下无双,韩信称第二,他敢称第一不?

宜将剩勇追穷寇

彭城之战是军事史上的一场伟大胜利,是一场少量骑兵歼灭大量步兵的经典战例。充分利用了闪电战和攻心战,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胜利,是战场版的少战而屈人之兵。最后汉王只带了数十人逃走了。

垓下之战

《高祖本纪》:淮阴侯将三十万自当之,孔将军居左,费将军居右,皇帝在后,绛侯、柴将军在皇帝后。项羽之卒可十万。淮阴先合,不利,却。孔将军、费将军纵,楚兵不利,淮阴侯复乘之,大败垓下。

先锋官韩信率领30万大军与项羽数万大军交锋,韩信败退。这里是评判到底是韩信厉害还是项羽厉害的最有意思的佐证。毕竟韩信和项羽正面硬怼,30万打不赢数万是事实。那么有没有可能是韩信诈败之计呢?

  • 诈败之计是弱势一方采用的伎俩,麻痹强大的敌人,获得出奇制胜的结果。而此时韩信明显是强大的一方,完全没有必要使用诈败之计,除非韩信自己没有信心打赢项羽,需要他人帮忙;
  • 30万的大军调度,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不是说退就能退的;
  • 刘邦在后面压阵,韩信手握30万重兵,心理上也不允许他使用诈败之计。
韩信之谋,天下无双,韩信称第二,他敢称第一不?

垓下之战示意图

所以,垓下之战的第一阶段,项羽确实是戳败了韩信。

项羽应该是历史上最优秀的兵团级指挥官,但他成了王。假如项梁不死,也许历史将会改写。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这是伟人最项王最好的评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