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项羽过了乌江,还有卷土重来的机会吗?

篮途馆小二


乌江是个地名,项羽想过的是长江,那里的长江呈南北走向,故称江对面为江东。

那么,项羽要乘船回到江东,还有机会卷土重来吗?我认为没有。

地理

刘邦称帝后,兑现承诺,分封各路异姓诸侯王,其中韩信为楚王,英布为淮南王,彭越为梁王,这三位皆是汉军中最骁勇善战的将军了。

再来看看他们的封地,英布以六为都城(今安徽六安),包括九江、庐江、衡山、豫章等郡,韩信则以下邳为都城,拥有原来项羽的大片土地,因此江东地区后来成为韩信的封地。

如果项羽顺利过江,他将陷入韩信和英布的夹击之中,胜出的几率有多大?

兵力

垓下决战时,韩信拥兵30万,英布拥兵大概10万。项羽呢,如果侥幸能单骑跑回江东,他又能立刻招到多少兵马?

记得当初项梁、项羽叔侄出江东时,带上了八千江东子弟,几乎带走了那里的精锐。之后的7年时间里,江东一直为项羽名下的地盘,当前线兵力告急的时候,江东哪有不服兵役的道理。更何况持续几年的楚汉相争,刘邦的每次失败,都是项羽的士兵以命相搏而来的。刘邦屡次全军覆没,项羽又岂能全身而退?

因此,即使项羽想要招兵买马,也无什么人可招吧。

时间

项羽能过江,韩信和英布难道就不能过江吗?刘邦一声令下,杀项羽者,封千金,赏万户侯。不用说汉军蜂拥过江,就是江东人士可能也想用项羽的人头换取那丰厚的赏赐呢。

因此,项羽即便渡过了长江,孤家寡人的他不过是刘邦通缉令上的一名逃犯,逃命都来不及,哪里还有什么时间重新拉扯一支数万人的劲旅呢?

机会

那么,项羽还有没有机会呢?有,但这只是生存的机会。北边是克星韩信,西边是死对头英布,东边是大海。因此,他唯一的机会便是往南跑,躲到闽越之地的深山野林里面。

也许可以效仿卧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等到刘邦集团起内讧的时候,再合纵英布、韩信反抗刘邦。

但是不可一世的楚霸王项羽,怎么能甘心过这么落魄的生活呢?因此,他也不会选择这唯一的机会。

当然,如果项羽不死,韩信、英布便不会遭到刘邦打击,这人只要有利用价值便有活着的机会,韩信、英布对刘邦而言,便是如此。

结语

假设项羽当初回到江东,他成功的把握有多大?

  • 从地理来看,项羽所在的江东北邻韩信,西靠英布,难有翻身机会

  • 从兵力来看,项羽两手空空,而韩信拥兵30万,英布拥兵10万,项羽完全无胜算可言

  • 从时间来看,项羽根本没有时间来拉扯一支劲旅

  • 从机会来看,往南走是项羽唯一的机会,然而高贵的贵族血统,岂能与瓯越之人为伍?

综上所述,即便项羽成功返回江东,也毫无赢面,既然如此,对于一个贵族来说,与其苟且偷生,不如体面地死去。


读春秋思无忌


有。

这个问题毋庸置疑。

正如你所说,项羽霸王别姬,乌江自刎,非常悲壮。所以反向推论,他要过乌江重新拉起队伍,必定能卷土重来,走向成功。

要说项羽能够卷土重来,因为他有几个因素:

第一,他有天下无敌的战力值。当他身边就剩下十八名士兵的时候,他仍旧能够带领他们在汉军的军阵里杀个三进三出。

令敌军闻风丧胆,是项羽最大的优势。要是他能够放下“无颜见江东父老”的颜面,等他重新打回来,必定是降者无数,哪里还有刘邦的份?

第二,他能够回江东重整旗鼓,那么他就学会了能屈能伸,和刘邦一样一样的,那么刘邦还有什么优势可言。

“西楚霸王”早已经是江东父老心目中的英雄代表,他们必定拼死为项羽冲锋陷阵,死而后已。所以,项羽还真不用像开始征战的时候那样劳神费力,就能够轻易地取得天下。

第三,出身上的优势,也是他能够卷土重来,并且成功的决定因素。

古代的门阀观念深入人心,项羽乃世家大族,背景深厚;而刘邦乃一介亭长,都不能算是朝廷命官,根本不入流。

所以在天下人的眼里,项羽得天下是应该的,而刘邦得天下则是走了“狗屎运”,有点颠覆人们的想像。

还有,项羽如果能够过乌江,也会颠覆天下谋士们的想象,会认定项羽已经拥有了能屈能伸,容人的雅量,所以必定会逐渐地投奔他,让他的力量迅速强大。到时候得天下更是易如反掌。

我是白云山水居,谢谢阅读。欢迎评论。


白云山水居


导语

唐代著名诗人杜牧,在诗中写到过“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这是对项羽自刎乌江的一种惋惜,也是杜牧个人的猜想。但事实上,项羽没有回到江东,他选择了用自刎的方式来结束自己的一生。

分析

  • 项羽能否回到江东

项羽当时已经处于重重围困之下,他是否能回到江东呢?

1、根据《史记》中的记载,项羽是自刎于乌江边上的。当时的乌江亭长,见到项羽之后给他提出了回到江东的建议:

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原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然而,这个建议却并不可信。韩信作为军事大家,他的计划是把项羽逼到乌江边上,采取十面埋伏阵,来彻底终结楚汉争霸,那他就一定会考虑到项羽渡江这种可能性。既然如此,这个乌江亭长所说的话就很值得怀疑。所谓的“独臣有船”,不过是自说自话而已。项羽真的听了他的建议而乘船渡江,也会在水中遇到韩信的埋伏。

2、另一点,我们就要说一说项羽真正死的地方了。如果根据《汉书》中的记载项羽并非于乌江边上,而是死于东城:

项籍败垓下去也,婴以御史大夫将车骑别追项籍至东城,破之。

以东城的交通环境并不具备项羽渡江的条件。

3、项羽的起家之地的确是江东,但是项羽多年在外征战,在江东还有多强的民心,这个无人知晓。况且,此时的江东也并非铁板一块,九江王英布的势力范围就和江东一代有交集。既然如此,英布能眼睁睁的看着项羽回到江东么?而江东一代项羽的支持者又有谁能是英布的对手呢?那么,即使项羽真的回到江东,首先面对的就是英布军团的堵截。

  • 项羽为什么不回到江东

依照项羽的个性,不回江东才是正常的,回到江东那就不是项羽了

1、在《史记》中,项羽明确给出了他不回江东的理由:

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於心乎?

总而言之,项羽自己觉得无言见江东父老。的确如此,八千子弟兵全部战死沙场,项羽恐怕也很难有脸回到江东了。

2、此时的项羽根本就无人可用,手下重要的将领龙且已经战死了,项羽的人生导师亚父范增也此时也已经病死。即便项羽回到江东,又还有谁能够帮助他重整旗鼓呢?要是没有人能够帮助他,他回江东又有什么意义。

3、虞姬的死对项羽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自古道“英雄气短,儿女情长”,楚霸王恰恰是这样一个人,虞姬自刎于他的面前,让他已经心灰意冷。虽然虞姬是为了不成为他的累赘而自杀的,可对项羽而言,连自己最为心爱之人都无法保护,这种打击是很难承受的。

  • 即便回去以后,项羽又能卷土重来么

以当时的天下大势,和项羽所处的环境,就算是回到了江东,也根本没有机会与刘邦一交高下

1、刘邦与项羽的大决战,意味着天下最终的归属,同时也意味着战乱终将结束,人们要开始走向和平的生活。此时的百姓没有人希望战争延续下去,即便是江东父老也依然如此。和平在这个时候变成了主旋律,而刘邦所表现出来的仁厚又让百姓们看到了曙光,所以项羽很难再找到支持者。要知道,项羽当时起兵之所以成功,是依托于:“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的大环境下的。

2、刘邦、韩信等人也不可能坐视项羽东归,重整旗鼓。刘邦素来就有夺取天下的志向,他自然也能知道项羽一旦重整旗鼓会带来什么样的危害。项羽即便东归,想要重整旗鼓势必需要时间。而此时,刘邦大军必然会“宜将剩勇追穷寇”,不会给项羽一丝缓冲的机会。有着巨大优势的项羽都会败给刘邦,孤家寡人的项羽又有何能力卷土重来呢?

3、此时的项羽也不是当初举起反秦大旗,众望所归的大英雄了。焚烧咸阳城,坑杀秦国士兵,谋害义帝,一系列的残暴行为,让人们都看清了这个人凶残的一面,想要获得江东父老重新认可难度很大。亭长所说的“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无非是一句安慰的话,真正的情况是,连路边指路的老农都巴不得项羽赶紧死去。

4、项羽本身就没有夺取天下的战略格局。早在鸿门宴项羽放跑刘邦的时候,范增已经对未来的天下走向有了断言“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项羽这种天生自带的缺陷,就注定他只能是一个战场厮杀的将领,而并非统一天下的英主。

5、江东是项羽起家之地,但项羽并没有很好的经营哪里。可是打仗所需要的不仅仅是人,还有钱粮。且不说当时的江东能给项羽提供多少兵源。就连作战物资都无法提供给项羽,当时的江东并不富裕,即便是丰收季节都没有余粮。而项羽败亡的时候,还是冬季:

十二月,围羽垓下。羽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知尽得楚地。羽与数百骑走,是以兵大败。灌婴追斩羽东城。

本就没有余粮的百姓,在这个万木凋零的日子里,拿什么来支援项羽呢?

结语

项羽自刎乌江,引来无数的后世文人为之唏嘘。可细想起来,项羽本身并没有什么让人去惋惜的地方。他暴戾、残忍、嗜杀,就是这些个性上面的不足,把他一步步推向了百姓的对立面。

由一个反抗秦朝残暴统治的大英雄,变成了一个比秦朝统治者有过之无不及的暴徒。项羽能够选择自刎乌江,是他最好的归宿。即便他真的包羞忍耻回到江东,也仍然摆脱不了失败的命运。


再言春秋


前言: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乌江亭》。看来王安石对于项羽如果过江东是否能卷土重来是持否定态度,笔者也是比较赞同这个观点,认为即使项羽过了乌江,顺利返回到江东地界,他也不可能有卷土重来的机会。

项羽自己有没有想过返回江东?

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於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说的是项羽被围之时与部将杀出重围,却遭遇刘邦大军的再度围困,最后被逼到乌江边,项羽有没有想过东渡?显然是有的!从简单的十个字可以知晓,那就是:於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原因很简单,江东是复楚时的大本营,是八千子弟兵出来打天下的故乡,而且此时的项羽也并非只剩他一人,项羽属于那种别人给予动力就能满血复活的主。

从与败退骑兵的对话可以看出,项羽当时的战斗意志还是比较强烈的,项羽是那种一遇到挫折就一蹶不振的人?肯定不是!不要被乌江自刎,给放大了他的心理承受能力。比如他的大将龙且战死,形势发生变化之时,他则是派人游说韩信,按他之前孤傲的性格,项羽断然不会如此放低姿态。说明在项羽的骨子里的狂傲,与不服输的韧劲是并存的。

项羽为什么放弃船夫的建议?

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原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这是船夫说给项羽的话,意思是目前的形势是汉军杀到,但是他们没有可以渡江的船,赶紧上船返回江东,虽然江东地方小,但是足以让项羽东山再起!船夫的话的话说的也是实际情况,后有刘邦的追兵,再不走只能坐以待毙了!看上去项羽渡江是唯一的出路,为什么项羽却放弃了船夫的建议?

一是,项羽所说的“面子”问题。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意思是当年一起出来的子弟兵尽数被杀,自己哪来的勇气面对江东子弟兵的家人?即使有勇气面对,谁能保证子弟兵的家人不会迁怒于自己?毕竟人是交到他手上的!

二是,渡江真能回江东?且不说韩信等人会不会在江面设伏,就单说江东的地理位置,它接壤的势力有英布的九江,谁知道在他渡江之时,江东的真实情况是怎么样的?真的能如船夫所言,上了小船就能有他日卷土重来的资本?

为什么说即使项羽过江也没有卷土重来的机会?

项王自立为西楚霸王,王九郡,都彭城。

这是项羽在大肆分封诸侯时留给自己的势力范围,其都城在彭城,他做西楚霸王之时,对江东子民有没有做到爱民,拥民?现在自己是一败涂地,江东的子民还拥戴他?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王安石的诗已经很清楚点明,即使他能招到江东的子弟兵,还有多少人愿意再次随他出来打天下?先不说江东地界的人口数量,其版图的限制就注定其粮草是大问题,连年的征战江东即使再富庶,也没有能力说可以抗衡刘邦其他版图的总供给量,在兵员的数量,后勤供给,甚至是民心,项羽除了勇猛之外,他还能剩下什么?再毫无希望的情况下,把战火引导江东地界才真是百死莫赎了!

结语:项羽在兵败退到乌江边,面对船夫东山再起的劝言,选择放弃,不是说他愿意,而是实际的情况已经告诉他,他东山再起,卷土重来的机会,也只能如江水一般,虽然能泛起波澜,但是想翻起巨浪将刘邦击败,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既然如此,自刎这样悲壮的方式结束自己,倒也能配得上自己“西楚霸王”的英雄之名。


农夫说历史


问题不在于项羽渡不渡乌江,而是项羽渡了乌江到了江东又能如何?江东民心便会尽归项羽?项羽便能迅速整合出一支成规模的军队?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四个字,天下大势。


此时的刘邦除了关中三秦等地,还坐拥赵燕代三国诸侯封地,而项羽仅剩一楚。

即便项羽能够迅速整合江东父老,以江东土地,又能负隅顽抗多久?一楚之地而已,与刘邦此时占据的土地相比,弹丸而已。

两方土地人口差距巨大不说,手底下的人才将士同样悬殊。

刘邦有萧何韩信,张良陈平,樊哙周勃,灌英陈希等人跟随,可谓人才济济。反观项羽,则无太多可用之人,大将英布反叛,谋士范增离间出走。

垓下之战过后,楚军精锐尽失,从项羽丢下残兵率领八百精骑突围那一刻,他就已经没机会了,而突围带着的八百精骑,到了乌江边也仅剩下项羽一人而已。

以当时的形势来说,楚军的的确确气数已尽,项羽此时的资本甚至还不如九江王英布,过了乌江又能如何?自取其辱罢了。

项羽还是最开始的那个项羽,自负天真,但天下已经不是最开始那个天下了。那个江东拉起几千人起义便能迅速壮大到数万人甚至十余万人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此时的天下不叫秦,项羽面对的对手也变成了刘邦。

时势造英雄,那个振臂一挥便有人跟随的秦末已经过去了,而今的项羽就算过了江东,接下来恐怕要面对的是韩信、英布、等人的围攻了。

刘邦是不会给他发展壮大的机会的,因为他自己就是用这样的方式击败了项羽。

刘邦是个聪明人,这点应该无人质疑吧?


后世文人不论如何歌颂项羽,但他终归是败给了刘邦。

要我说,还是政治家王安石看的通透

《乌江亭》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蝉鸣八月


秦朝末年,因秦政苛刻和秦朝统治者荒淫,导致动摇了秦朝的统治根本而天下大乱,之后农民起义、贵族起义不断,最终让曾经盛极一时的秦王朝走向了灭亡。其中项羽是在反秦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项羽在巨鹿之战中大败秦军主力,此次的秦军惨败,不仅让秦朝名存实亡,无力再战,而且亦奠定了项羽在诸侯间的霸主地位。之后项羽虽然没有称皇帝,但他号西楚霸王,虽然无皇帝之名,却有皇帝一样的权利,分封诸侯。

然而因为项羽在分封诸侯时,没有考虑原有诸侯的利益,招来一些诸侯心里上的不满,故而给后来诸侯反叛他埋下的隐患。之后随之而来的就是著名的楚汉相争。

在楚汉相争之时,项羽虽然屡次打败刘邦,但是因为刘邦后方坚固,能及时的补充兵源和粮草,故而刘邦屡次得以东山再起。同时他又有韩信带兵。最终在垓下之战中,逼的项羽兵败在乌江自刎而死。

本来项羽虽然在垓下之战中大败,但是他本人已经逃到乌江,那时在汉军重重包围的清下,他还是有渡过乌江逃出生天的可能,但是他最终选择了乌江自刎。

那如果项羽过了乌江,他还有卷土重来的机会吗?

其实,就算项羽过了乌江,他虽然想东山再起,但胜利的结果却不大。

首先,项羽是刘邦最大的对手,曾经刘邦通过鸿门宴让项羽放过自己一马,这才给刘邦后来能和项羽争霸的机会,也给了刘邦最终能打败项羽的机会。

在楚汉相争之时,刘邦又是屡败于项羽,但后来他总是能逃脱,而有机会东山再起。同时因为种种原因,项羽在打败刘邦后,也并没有对刘邦穷追猛打,这可谓是一个错误。

如今刘邦好不容易把项羽重重包围,把精锐的楚军打败,又怎么会给项羽喘息、东山再起的机会。他是不会犯和项羽一样的错误。

所以就算项羽过了乌江,但这时取得大胜的刘邦,只要没有见到项羽,哪怕是尸体,他就不会放弃对项羽的追赶,如此的话,项羽想要东山再起,也是很难的。毕竟在刘邦的穷追猛打之下,他哪有机会卷土重来呢!

其次,项羽此次的失败和刘邦曾经的失败情况不同,曾经刘邦虽然被打败,但是他的后方有萧何镇守,可谓是相当稳固,可以随时的给刘邦东山再起的资本和条件,刘邦的后方关中不仅稳固,而且对地势有利。只要刘邦本人没有出事,他总是有机会卷土重来的。

而项羽呢,他的后方一则不稳固,没有上的的后方援助,二则他的后方在战略上也没有多大的优势。

最后,项羽勇武过人,被称为是“羽之神勇千古无二”,同时他还是兵家兵形势的代表人物,他有如此强势的实力,也有刚愎自用的性格。

项羽是英雄世的人物,然而像这样的英雄人物,若是大败一次,不仅仅是元气大伤,而且是心灰意冷。在心灰意冷之下,项羽就算想要卷土重来,又能如何呢!也不过是曾经的辉煌不在。

当然,历史上的项羽是没有过乌江的,他不过乌江还是有原因的,可能是因为他当初把江东子弟带出江东,如今却所剩无几,不免有了无颜面对江东父老的原因。不过,项羽毕竟是英雄式的强势人物,想他这样的人物,只有战死的项羽,哪会有逃走的项羽。如此英雄的项羽就变成了悲剧式的英雄了。


中孚鉴


首先,刘邦不会给项羽休养生息的机会,势必会继续追击到江东,彻底剿灭项羽势力以绝后患;项羽的大批精锐部队已经被刘邦制服,十万江东父老恐怕能作战不足四万,何况作战训练也需要时间,这些新兵蛋子没法和刘邦百万虎狼之师抗衡,项羽必败无疑!其次,江东父老未必会相应号召,当时项羽走的时候带走了八千子弟,如今孤身一人跑回来,百姓还能再信赖他吗?除此以外,百姓们已经饱受战乱之苦,好不容易等来天下大定,谁还会跟着项羽继续卖命!

除了这些,项羽本身的性格也导致了失败的必然性,即便再来一次机会,恐怕也未必能逆转战局。俗话说得好“江山易改,本性难移”。项羽生来就有些自负和刚愎自用,而且有妇人之仁,从鸿门宴中放走刘邦就注定了项羽的落败!他不懂得知人善任,只凭自己的喜恶行事,刘邦手下人才济济,而项羽营中能仁之士皆不为所用。这样的英雄是一个典型的悲剧英雄,只有武勇没有智谋,这种刻在骨子里的性格特点,注定会再次失败


年轻灬后生


项羽有足够的武力和个人魅力可以卷土重来,贵族子弟的教养和无人敢当的威势是他的闪光点。但是他也有致命的性格缺陷:妇人之仁,关键时刻下不了手。再有人家为他卖命他舍不得封地给人,还有谁会继续跟着他呢?到后来还是个孤胆英雄,最终结果就是被灭!


河西江东


就算是项羽过了乌江,得到了江东父老的再次支持,结果还是失败告终。

韩信能被评价成兵仙,并不是空穴来风。

如果没有韩信这号人,项羽的军事才华可以做到逆袭刘邦。

历史没有如果,所以项羽无论得不得的到江东的再次支持,他的结局就是输。

而他输掉的原因很多,任人唯亲,听不得谏言,太骄傲了。而这一切在刘邦身上却没有,哪怕是刘邦最后得了天下,可我还是喜欢项羽多一点。这个男人的魅力太大,有血性,他活成了我认同的英雄模样!


八零后的峰子


项羽过了乌江卷土重来也不会成功!得民心者得天下!项羽失掉的是民心!为什么所有诸侯都反对他?杀怀王,杀降兵,火烧咸阳,屠城,你想人民敢让这样的人成功吗?又会让这样的人成功吗?反之刘邦知人,善任,知错即改,从善与流,一个进咸阳约法三章,就赢了天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