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國執政向趙氏一族索地,一看這塊地在太原西面,趙氏直接拒絕

晉國執政向趙氏一族索地,一看這塊地在太原西面,趙氏直接拒絕

春秋戰國之交,晉國三大公侯韓、趙、魏瓜分了晉國,並獲得了周天子的分封,最後得以位列戰國七雄。但在三家分晉之前,晉國最強大的家族並不是這三家,而是正擔任執政的智伯所擔任族長的智氏家族。智氏家族當時有多強橫呢?

據《史記》記載,智伯曾先後派人向韓、魏兩家索取土地,要兩家各貢獻1座萬人居住的城邑。結果,“韓畏之,使使者致萬家之邑一於知伯”;知伯轉而又使人請地於魏,魏也使人致萬家之邑一於知伯”。不過,權勢熏天的知伯也並非人人都非常畏懼,趙襄子為首的趙氏家族就並不買賬,其派人向趙索取藺、皋狼之地,“趙襄子弗與”,知伯因此聯合韓、魏二國共同伐趙。

晉國執政向趙氏一族索地,一看這塊地在太原西面,趙氏直接拒絕

那麼,趙國為什麼敢於拒絕智伯的要求,而智伯為什麼僅因為1次拒絕就要聯合全國之力去滅亡趙氏呢?

首先,趙氏的強大影響智氏篡國

晉襄公以後,晉國王族內鬥不止,勢力受到極大削弱,晉國執掌兵權的6家大臣,即所謂的“六卿”開始輪流坐莊,執掌晉國國政。在智伯坐上執政位置之前,一直是趙氏家族執掌國政,後來趙氏老族長趙簡子去世,繼任的趙襄子一心撲在封地的治理上,進行了一系列政治經濟改革,財力軍力都日益強大,甚至當時各國洞悉時事的政治家們已預感到趙氏已漸漸具備了獨霸晉國的實力。

在趙氏實力與日俱增的同時,智氏家族也沒有閒著,作為晉國曆史上在位最久的執政,智伯利用把持國政的21年時間不斷蠶食晉國王室的權力,併吞並了“六卿”之中的範氏、中行氏兩家的大片土地,勢力成倍膨脹。“當是時,晉國政皆決知伯”,“知伯遂有範、中行地,最強

。隨著知氏勢力凌駕於三家(趙、韓、魏)之上,智伯的野心也逐漸不受控制,遂生代晉之心。當時晉公室已無實權,不足掛齒,那麼大臣中實力最強的趙氏自然就成為篡位的最大障礙,必須剷除,以震懾其餘大臣。

晉國執政向趙氏一族索地,一看這塊地在太原西面,趙氏直接拒絕

智、趙兩家都要向北發展,利益存在衝突

趙氏在上任族長,同時也是上任晉國執政趙簡子時期,就制定了“北進”戰略,並將發展重心放在了晉國北部零散分佈、勢力較弱的戎狄各部族身上,時刻盤算兼併其人口土地來壯大自己。為此,趙氏將本家族的政治中心北移至晉陽(今山西太原市),趙襄子為了推行這一既定戰略,更是屏棄大喪期間以守喪為頭等大事、不得有所作為的舊禮束縛,在父喪期間出人意料地發兵平代,一舉將代戎建立的代國納入了趙氏的版圖。

無獨有偶,知氏一族也將北方戎狄部族作為自己征伐的目標,並將同為北方戎狄建立的中山國作為攻伐目標,數次出兵討伐,攻滅其屬國。同時,為了排除趙氏的競爭,智伯在向趙氏索地的時候,一反常態,不是讓其向韓、魏一樣自行選擇獻出哪座城池,而是直接點名索取藺與皋狼二地。這既是為了儘可能多的削弱趙氏,也與其北進戰略密切相關。

晉國執政向趙氏一族索地,一看這塊地在太原西面,趙氏直接拒絕

趙氏拒絕獻地,也是守護老根的必然之舉

因為藺與皋狼地處晉陽西側,而此前知氏已奪取的中山屬國則在晉陽東側,也就是今天山西太原東面的陽泉市盂縣境內。藺與皋狼一旦易主,那麼知氏就會對趙氏二代人苦心經營的大本營晉陽形成東西夾擊之勢,而晉陽一旦有失,那麼不但趙氏以往北進取得的成果將化為烏有;更為嚴重的是,晉陽作為趙氏宗邑和老根,代表著趙氏一族的尊嚴與地位,一旦失去,勢必被痛打落水狗,從此無顏繼續在晉國立足。

綜上所述,智伯滅趙是其篡奪晉國的必由之路,而趙氏抗拒也是維繫其生存的無奈之舉。

晉國執政向趙氏一族索地,一看這塊地在太原西面,趙氏直接拒絕

晉國執政向趙氏一族索地,一看這塊地在太原西面,趙氏直接拒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