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家》中的人物形象

這本書講述了高家公館裡的封建大家庭走向衰弱的故事。

書中的青年們奮力抵抗,想掙脫牢籠,最後公館裡形形色色的人都有著不同的結局。

我們先來看書中這樣一句話:

人們躺下來,取下他們白天戴的面具,結算這一天總賬。他們打開了自己的內心,打開了自己的“靈魂的一隅”,那個隱秘的角落。他們悔恨,悲泣,為了這一天的浪費,為了這一天的損失,為了這一天的痛苦生活。——《家》

這句話揭示了封建制度對人的毒害,那麼書中的幾個人物,在當時是如何應對的呢?

巴金《家》中的人物形象


高老太爺

高老太爺是本書中德高望重的家長,是最高統治者,是眾星捧月的對象。代表不可抗拒的封建力量。他畢生的願望就是傾盡所有的心力,維護家族的穩定。為了這一目標,高老太爺可以犧牲一切,甚至是很多無辜的生命。

他覺得封建權利才是是至高無上的,人權並不是那麼重要。他強迫大兒子覺新,娶自己並不喜歡的李瑞珏,造成了覺新和梅兩人之間的愛情悲劇;他把年輕的丫鬟鳴鳳嫁給六十歲的馮老太爺。高老太爺一直拼命維護著自己不可侵犯的家長身份。

直到高老太爺爺快死的時候,他彷彿看到了家族正在分崩離析,正在倒塌,他突然同意了覺明的婚事。

高老爺離世了,可是根深蒂固的封建勢力並沒有消除,還有像陳姨太一樣的封建勢力,正在毒害著人的生命,李瑞珏的含恨而死便是如此。,

巴金《家》中的人物形象

覺慧

面對封建舊制度,覺慧是名副其實的叛逆者,他在思想上排斥,在行為上反抗。敢於挑戰封建權威,是時代的新生力量,揭示封建制度滅亡的必然性。

覺慧作為新青年的代表者,受到“五四”思潮的影響。他攻擊衛道者;排練傳播自由民主思想的話劇《寶島》;參加反對軍閥的學生運動;創辦報紙;結交有新思想的朋友。在學習和傳播新文化過程中,他看到了封建家庭黑暗的一面。

覺慧在家標新立異的行為,反映了他身上的人權意識,他認為坐轎子是對下人的侮辱;他鄙視玩龍燈的行為;他想要思想上平等的愛情,想要衝破門當戶對的思想觀念,和鳴鳳在一起。

他常說:“我是青年,我不是畸人,我不是愚人,我要把自己的幸福爭過來。”

但是面對強大的封建勢力,再多而付出和努力都顯得那麼無能為力,最終鳴鳳嫁給了60多歲的馮老太爺。

巴金《家》中的人物形象

覺民

把覺明放在三兄弟的中間來闡述,是想說明覺明的中間型,他有作為二哥的穩重型,不像覺新一樣一味地懦弱順從;他崇尚新思想,但是卻不想覺慧那麼激進冒失。

對待婚姻,他反對封建家長意志,選擇自由民主的愛情,敢於說出自己內心對琴的愛意。

高爾基說:“人是雜色的”

覺民便是如此,他身上有很多矛盾性,比如他同情鳴鳳的遭遇,覺民說:“她一點也不像丫頭,又聰明,又漂亮,還認得字。可惜得很!” 覺民抗婚逃走時,覺慧去看他,覺民卻說:“但是我有點害怕”,但是覺民是一個動態的角色。

人物在書中是成長變化的,經歷了思想鬥爭,內心的掙扎,生活大磨難,他對社會有了自己的想法,不斷成熟,成長為新青年。

巴金《家》中的人物形象


覺新

覺新年少聰慧,在學堂輕易就能得到好成績,學校他領悟到進步的新思想。但是覺新是裡面承受心理折磨最多的人,他深受時代和家庭的雙重摺磨。

他說:我自己願意做一個犧牲者。

看到這句話心裡挺難過的,他了解新知識,新思想,卻因為身份和封建制度禮教,不得不停下了腳步,他沒有任性的權利,只能選擇隱忍,作為長子身上有很重的擔子和責任。他如果執意要去追求新思想和心中的理想,就得付出犧牲整個家族的代價。

覺新向來奉行的是“作揖主義”和“無抵抗主義”。

他犧牲了自己的自由,甚至被別人誤解,才換來其他人叛逆的機會和資本,我覺得很偉大。

他孤立無援,左右的苦楚只能自己揹負,是被時代壓垮的青年。在時代的擺佈下,他想用自己的退讓換取大家的幸福,結果害得妻子離世。

覺新這一人物是豐滿的,複雜的,也是被封建制度毒害的。

巴金《家》中的人物形象

犧牲品

書有這樣一句話:

“地上浸泡了那些女子的血淚,她們被人拿鐐銬鎖住,趕上這條路來,讓他們跪在那裡,用他們的血淚灌溉土地,讓野獸們撕裂吞噬他們的身體。起初他們還呻吟,哀哭,祈禱,盼望有人把她們從這條路上救出去。但是並不要多久的時間,她們的希望就破滅了,她們的血淚也流盡了,於是倒下來,在那裡嚥了最後一口氣。”——《家》

我們彷彿看到了,封建制度下一個個被抬出的屍首,一動不動。

1、兩位弱女子

01一生悽婉的梅

她的母親和覺新的繼母在牌桌上吵起來,梅失去了自己的姻緣,遠嫁不久後就守寡,最後抑鬱而死。

02賢淑端莊的李瑞鈺

是妻子的好人選,她和梅是好朋友,她深愛覺新和他們的孩子,最後生二胎時候,因為覺新的不作為,難產而死,邁進封建禮教的墳墓。

兩位強女子

01性格剛烈的鳴鳳

鳴鳳是寧死不屈的人物形象,受不了別人的侮辱。當她被迫嫁給六十多歲的馮樂山,選擇了投湖自盡。書裡有段情節富有深意,就是倩兒給鳴鳳燒紙錢時,也給活著的婉兒燒了一份。

婉兒說:“我遲早也是要死的。不死,以後也不會有好日子過,就是活著也還不如死了。

02勇敢無奈的琴

琴和男生一起接受新文化,新思想的教育。她為報刊寫文,主張剪髮,可是在亂軍進城的時候,她才發現自己的力量多麼微不足道,也面臨著任人宰割的處境,她突然覺得悲哀,意識到自己心中的願景正在破滅。

不管是脆弱的梅和瑞珏,還是強勢的鳴鳳和琴。她們的遭遇揭示了封建制度吃人的一面,多少無辜的生命被掩埋。她們也許抗爭過,努力過,讓人看到了希望的火花。但是在強大的舊社會面前,她們不得不順從,成為封建的殉葬品。

巴金《家》中的人物形象


巴金說小說《家》告訴我一件事情:

青春是美麗的東西。我始終記住:青春是美麗的東西。而且這一直是我的鼓舞的泉源。

這讓我想到了魯迅說過的一句話:

願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份熱,發一份光,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中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後如竟沒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魯迅

青年就應該積極向上,鬥志昂揚,加油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