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壇六大名作家之五:巴金

巴金,漢族,四川成都人,原名李堯棠,字芾甘,筆名有王文慧、歐陽鏡蓉、黃樹輝、餘一等 ,1921年於成都外語專門學校肄業 ,是享譽海內外的文學大師,傑出的社會活動家,著名的無黨派愛國民主人士,中國共產黨的親密朋友,曾任第六屆、七屆、八屆、九屆、十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中國作家協會主席 。代表作:《家》、《寒夜》

文壇六大名作家之五:巴金

幼年多病的巴金從來沒有讀過大學。14歲時,他好不容易得到祖父同意進入英語補習學校唸書,剛剛一個月,就因病輟學。1925年,他到北京準備考北京大學,但是體檢時發現患有肺病,無奈與北大失之交臂。因此在巴金的作品中,常常有主人公患肺病或其他疾病的描寫,並且因患病而發生情緒、思想的變化,《滅亡》中的杜大心等就是如此。寫《滅亡》時正是巴金治療肺病與休養的關鍵時期,主人公杜大心也就因患有肺病而萌生暗殺軍閥以解脫痛苦的念頭。


文壇六大名作家之五:巴金

《滅亡》以1925年軍閥孫傳芳統治下的上海為背景,通過小資產階級革命黨人杜大心反抗軍閥的鬥爭及其悲慘命運,控訴了軍閥鎮壓工人運動和革命黨人的罪行,歌頌了革命黨人和工人領袖為理想獻身的犧牲精神。

巴金在1957年9月27日致前蘇聯作家彼得羅夫的信中對自己的名字作了註解:“一九二八年八月我寫好《滅亡》要在原稿上署名,我想找兩個筆畫較少的字。我當時正在翻譯克魯泡特金的《倫理學》,我看到了‘金’字,就在稿本上寫下來。在這時候我得到了一個朋友自殺的消息,這個朋友姓巴,我和他在法國Cha-teau-Thierry同住了一個不長的時期。他就是我在《死去的太陽》序文中所說的‘我的一個朋友又在項熱投水自殺’的那個中國留學生。我們並不是知己朋友,但是在外國,人多麼重視友情。我當時想到他,我就在‘金’字上面加了一個‘巴’字。從此‘巴金’就成了我的名字。”

就題材而論,巴金的長篇小說以描寫家庭生活為主,並且帶有強烈的自傳性。他的短篇小說則題材多樣,涉及範圍相當之廣。在巴金的作品中,家即社會,家庭是構成社會機體的細胞,家庭生活是社會生活的縮影。巴金的創作實踐表明,他最喜歡通過描寫家庭生活情景來反映社會生活的狀況及其發展變化。其中尤以他的《激流三部曲》和《寒夜》為著。《激流》通過描寫高公館的由盛轉衰及其分崩離析,反映了封建大家庭逐漸沒落的過程,表現了封建專制制度必然崩潰的歷史趨勢,謳歌了青年們的覺醒和反抗。同時高公館的生活也是以作者自己早期的家庭生活為原型而書寫,帶有強烈的自傳性質。《寒夜》通過描寫汪家的解體過程揭露了當時大後方社會的黑暗。作者著重表現的是小家庭內部的矛盾衝突,比如婆媳爭吵,夫妻失和等,通過對日常生活的真實 、細緻的描繪表明,汪家悲劇的根源在於國民黨政府的黑暗、腐敗。這部作品又一次體現了巴金創作的特色,把家庭當作社會的縮影來描寫 以家庭生活畫面來折射出時代的風雲變幻。


文壇六大名作家之五:巴金

巴金文學思想的核心為:真與善。這兩點之間,“真”是巴金文學思想的生命,是核心,“善”是巴金文學思想的基點,是價值。巴金文學思想中的善是人的絕對自由追求的價值觀,這主要得益於他早期所接觸的無政府主義思想。無政府主義思想提倡個體之間的自助關係,關注個體的自由和平等。而巴金處女作的《滅亡》則把他反專制的憎和對人類的愛的這兩面作了非常青春激情的表述,而後的《家》則更為直接的體現了他對限制個人自由的封建的主義的無情的控訴。後期,《火》三部曲、《第四病室》、《憩園》、《寒夜》,都體現了對40年代中國社會黑暗的揭露與批判。《火》對抗戰的直接描寫,《第四病室》對社會底層黑暗的揭露,《憩園》對不平等社會的反思,《寒夜》對社會黑暗的控訴。到了晚期的巴金對於“善”的思考則更加帶有更明確的社會內涵,這個內涵,主要是通過對文化大革命的反思來體現,即反對文化專制、反對長官意志、反對粉飾現實、懺悔自己精神上的軟弱,認為整個民族都應該懺悔和反思。於是他也響亮地提出,要建立文革博物館。

巴金同志的一生,是不斷追求真理、追求進步的一生,是對國家和人民忠心耿耿、為文學事業奮鬥不息的一生。他秉性耿直,識大體、顧大局。他生活樸素,平易近人。他把整個身心交給了人民,贏得了人民的愛戴和尊敬。巴金同志的愛國情操和高尚品德以及他為我國現當代文學事業所作出的傑出貢獻,永遠值得我們尊敬和懷念。


文壇六大名作家之五:巴金

巴金葬禮 胡錦濤敬獻花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