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家》:世人皆稱其為名著,我卻說它有三個汙點。

巴金說他之所以寫《家》,是要為過去那無數的無名的犧牲者“喊冤”,是要從惡魔的爪牙下救出那些失掉了青春的少年。

毋庸置疑,他成功了!《家》出版於1933年,它的出版給予了追求民主與自由的新青年莫大的精神力量,加速了人民尤其是青年意識的覺醒,也給予了封建專制制度迎頭痛擊!

巴金《家》:世人皆稱其為名著,我卻說它有三個汙點。

然而,今天我卻想吐槽一下《家》這部作品的三個“汙點”。

鳴鳳之死

第二十六章寫鳴鳳被高老太爺許配給六十歲的馮樂山做姨太太。鳴鳳知曉這個消息後萬念俱灰,在出嫁的前一晚悲悲慼慼地去找覺慧。

覺慧此時正忙著給報刊寫稿,對鳴鳳說“你看我忙得跟螞蟻一樣。……再過兩天就好了,我就把這些事情都做完了,再過兩天。……我答應你,再過兩天。”

這句話十分不符合邏輯。巴金前面寫覺慧對鳴鳳的深愛,以及鳴鳳察覺到這份愛後害怕他人說閒話而故意躲著覺慧。當鳴鳳一反常態地去找覺慧,並且臉上愁雲滿布,覺慧難道意識不到事態的嚴重性嗎?就算再忙,幾句關心也是必要的。而覺慧一句話就讓鳴鳳無話可說,直接跳湖去了。

這裡不符合人之常情。

巴金《家》:世人皆稱其為名著,我卻說它有三個汙點。

巴金在書裡給出的解釋是“不,事實上經過一夜的思索之後,他準備把那個少女放棄了。這個決定當然使他非常痛苦,不過他覺得他能忍受而且也有理由忍受。有兩樣東西在背後支持她的這個決定:那就是有進步思想的年輕人的獻身熱誠和小資產階級的自尊心”

也就是說,他甘願為了年輕人的進步事業而犧牲鳴鳳。而且,他作為資產階級少爺的自尊心也促使他放棄鳴鳳。

覺慧知曉鳴鳳的死訊後,卻又異常悲痛,產生幻覺,看見鳴鳳在林中等待自己,甚至是做與鳴鳳一同逃亡的夢。

文前說覺慧準備放棄鳴鳳,如今又是這般痴心,實在是矛盾。

巴金《家》:世人皆稱其為名著,我卻說它有三個汙點。

瑞珏生次子一事

覺新的妻子瑞珏生次子時,痛喊:“明軒,你在哪兒?為什麼我看不見你?……我痛啊!你在哪兒?……你們為什麼不讓他進來?……哇!……”

因為高老太爺剛離世,覺新不能進產婦的臥房。這是封建規矩,在封建思想統治下高家,這是必然要遵守的。瑞珏作為高家長孫媳,是肯定知曉這項封建規矩,所以她痛喊“你們為什麼不讓他進來?”我認為這是不符合邏輯的。

此外,瑞珏因難產去世幾分鐘後,她媽媽就趕來了。她自言走了很遠的路過來的,這未免太巧合了,反倒有失情感的真摯。

巴金《家》:世人皆稱其為名著,我卻說它有三個汙點。

把瑞珏難產而死的鍋甩給封建制度

瑞珏生產的日子要到了。高家的人認為,高老太爺的靈柩停在家裡,若瑞珏在家中生產,那麼產婦的血光就會衝犯到高老太爺身上,高老太爺的身上會冒出許多血。唯一的免災辦法就是讓瑞珏遷到城外生育。

結果瑞珏在城外生育難產而死。覺慧對覺新說“那個時候,你如果勇敢一點,也還可以救活嫂嫂。”覺慧口中的那個時候是指高家的長輩提議讓瑞珏去城外生產的時候。而“勇敢一點”則是指反對孕婦血光衝犯死者的封建思想。

巴金《家》:世人皆稱其為名著,我卻說它有三個汙點。

雖說封建制度使夫妻分居兩地,從而導致瑞珏心情壓抑,但是也不過是分開短短几天。要讓封建制度為瑞珏難產而死買單未免太牽強了吧。我們知道,古代醫療水平低,女人生孩子要冒很大的風險,不少女人因難產而死。覺新就算“勇敢一萬點”,反對高家長輩的封建思想,將瑞珏留在高家生產,我估計瑞珏還是難逃難產而死。

一得之見,請多賜教。

如果您覺得文章還不錯,麻煩點點關注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