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出现了感觉工作没有动力、没有希望,感到迷茫和中年危机等现象?

绍炫


这种情况通常是跟自己的内心失去了连接。


很多人都活在生活的经济压力和外界的期待中,被这些驱动的,我们称之为外驱力。

我们都不陌生,逢年过节聚会从小时候成绩,到大了参加工作,公司的知名度,薪水的高低都会是亲朋好友谈论的话题。

尤其是我们华人,崇尚家庭和集体文化。所以我们从小活在父母的期待中,在和亲戚间及乡里乡亲间的比较中长大。

在我们的成长历程中,似乎从来没有被教导过要做自己喜欢的事,被教导过每个人有自己的天赋和优势。家庭教育没有,学校教育也没有,工作之后更少有人谈这个话题。

我们认为做自己喜欢的事是奢侈,是不成熟。所谓成熟就应该是读名校,进名企,拿高薪,在大城市,买名车,买大房子。于是所有人过着一样的生活,挤破了头过独木桥。


然而这种外驱力是不长久的。

现在的中年人多半是70后,80后,在他们20多岁的时候物资更贫乏,所以外驱力也许能发挥作用到三四十岁,矛盾在中年时爆发,号称“中年危机”,身心疲累。

题目所提到的年轻人多半指90后,物资相比80后等更充裕,所以外驱力能发挥作用的时间更短了。当外驱力消失,内驱力尚未被发现和挖掘出来时,迷茫就出现了。迷茫比80后来的更早。


什么是内驱力?

就是你的兴趣,热情所在,你乐在其中的事。

以及人生短短几十遭,你这仅有一次的宝贵而狂野的一生,你想拿来做什么,这件事是否有想明白,想明白了你会再上一级也就是明白了自己的人生使命,这时候你会更坚定你想达成的目标,更加明白每天要怎样度过。这时候你便没有迷茫。


如何找到自己的内驱力?

没有捷径,需要持续的探索。以下几个方法供参考:

1.拿一个空白本子,写下以下几个问题的答案:

01. 在你的成长过程中,你最敬佩哪些人?为什么?(可以是生活中的人,也可以是书上,电视上的人)

02.你经常看的杂志,公众号,电视节目或者其他媒体是哪些?你分别喜欢这些媒体的哪方面?

03.你最喜欢的书或电影是什么?里面讲述了什么故事?

04.你最爱的座右铭或格言是什么?

05.你童年时印象较深的3个回忆是什么?

2. 记录下:

你做起来得心应手特别擅长的事有哪些?你乐在其中的事有哪些?可以用日记方式,想起来就记下,记录一个月看看最后的结果。哪怕只是很小的一件事。

3. 写下:

你从小到大的人生历程中最有成就感的5件事。分析一下这5件事为什么让你有成就感,分别使用了什么能力。这些能力在其他哪些地方还可以使用?


以上全部做完,你可能会对自己有些新的发现。

你可能发现了自己的兴趣,热情。

那兴趣,热情是否能当饭吃?

接下来需要的就是外部探索了。

你可以调用身边所有的资源看哪些工作可能符合你的兴趣热情?

然后尽可能找到做这些事的人访谈,详细了解工作内容进一步验证是否是你想做的。如果不是,继续寻找。

如果是,那么它需要哪些知识及能力可以胜任?

下一步就去对标提升相应的能力。


最后,做自己喜欢的事薪资低怎么办?

这里还要结合你内心的价值观。

1.做自己喜欢的事并非一定薪资低。

这里考量的是如何把自己喜欢的事变现,实现价值兑换。比如李子柒,李佳琦等,把喜欢的事做到极致借助时代科技机遇兑换成财富。


2.做自己喜欢的事起初薪资低,不代表未来薪资也低。

价值实现需要时间积累,也许你喜欢的事现在还处在市场培育期,坚持做下去,等来行业大爆发,你就是第一拨掘金人。


3.各方面求证下来薪资确实低。

这时候有个策略是:快乐=(赚钱)能力-欲望。

看看你是否确实需要像你的同学一样一定要在大城市买套房?

最近看到很多大城市的“返乡青年”记录返乡生活,做新时代的“农民”。举这个例子不是要求你也样这样做,只是说活法有很多,真实的生活不是独木桥。

我们是活生生的人,不是样板戏里的主角。你是你自己生活的设计师。


做自己喜欢的事,这种内驱力可以驱动你到80岁。

做自己喜欢的事就像打游戏过关一样,每一步的进步除了有金钱的回报,还有真实的发自内心的快乐感。这才不枉为人一遭。


希望以上能帮你破除迷茫。


我是猎头&职业生涯规划师:麦田青语,不定期分享职场及生涯心得,以及提供专属你的一对一公益生涯咨询。欢迎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