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为何要改变文景之治的政策?

云胡说历史


说汉武帝改变了文景之治时的政策,首先就要了解一下文景之治的政策有哪些:1.实行轻徭薄赋,减轻人民负担;2.鼓励生产、发展经济,扩大税基,增加政府财政收入;3.禁止豪强私自铸钱,重农抑商;逐4.步分化诸侯实行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管理体制,逐步加强中央集权。而汉武帝实行的政策主要有:1.经济上改革币制,盐铁官营,由政府直接经营运输和贸易;2.政治上为加强中央集权,颁布推恩令;3.选用人才上多次颁布求贤诏,不拘一格,唯才是举;4.军事上对外强硬,凿空西域,击溃匈奴,扩大汉朝版图;5.文化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作为大一统的封建帝国,汉王朝实行的各项政策都不是根据某个皇帝的喜好而制定。文景时期,大汉帝国刚刚建立,民生凋敝,国力衰弱,皇帝们吸收秦末教训,采用“黄老思想”,轻徭薄赋,与民生息。对一些问题只能忍着,平定“七国之乱”时也是在牺牲晁错后,忍无可忍才采用军事手段的。连吕后被匈奴侮辱,也只能忍辱负重送上公主取悦单于。不是他们想这样,只是实力不允许。随着文景两代皇帝的励精图治,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到汉武帝时,国家富裕了,国力提升了,自然要采取措施来解决以前留下的问题,所以才一改文景时期的政策。对外以灭匈奴为目标,对内采取“推恩令”、“独尊儒术”等一系列政策巩固皇权。

不管是文景时期的轻徭薄赋还是汉武时期的强权政治,都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他们的变与不变都是为了维护自己的政权。没有文景时期的忍辱负重,也就没有汉武时期的强汉风采!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只有自身足够强大,才能不受欺辱,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一公顷土地


西汉初年,经济萧条,到处都是一片荒凉的景象.汉高祖及其后的汉文帝、 汉孝景帝

汉景帝等,吸取秦灭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和劳役等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文景时期,提倡节俭,重视“以德化民”,社会比较安定,经济得到发展.历来被视为封建社会的“盛世”,史称“文景之治”

治理措施:

减轻杂税

主要措施 1、实行轻徭薄赋,减轻人民负担.

2、鼓励生产、发展经济,扩大税基,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3、厉行节约,禁止浪费.

4、通过“贵粟”政策,提高农民收入.

5、实行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管理体制,逐步加强中央集权.

重视农业

抑制豪强(禁止豪强私自铸钱;重农抑商;逐步分化诸侯 )

休养生息

文景之治是全国休养生息,为汉武帝北阀匈奴积累了大量的财富,物质.全国的人口也得到增加,为兵源提供的充足的后备,为汉武帝的大一统提供了基础。



老郭历史


文景之治的政策是源于汉刘邦,汉初经济疲惫,社会急需休养生息,恢复人口,所以从刘邦到吕后再到文景都采取了宽松,轻税负的基本政策,而且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汉景帝后期,汉武帝初期出现了国库充盈的现象,国库里穿钱的绳子都烂掉了。但是到了汉武帝时期,匈奴的问题引起了国力的巨大消耗,多年的征战军费开支巨大,国库难以为继,再加上汉武帝巡游的费用,和大型宫殿工程费的开销,就更加显得财力不足了。在此背景下,汉武帝改变了之前的政策,并从货币,财政税收等多方面进行了财政增收的措施


江湖乱跑


汉初有文景之治是汉文帝想要改变治国思想主要是因为当时国家朝代的需要。在汉初,当时的社会经济已经遭到了非常严重的破坏,所以统治阶级面临的最主要的任务是怎么样把产量变得更多,怎么样才可以稳定当时封建统治的秩序,怎么样才能更加维护阶级统治。所以汉文帝主张无为而治,在经济上减轻税负,当时百姓的产量少但是税负重,帮助百姓减轻税务负担。

汉武帝推崇儒学则是因为儒学更加符合当时社会的需要。汉武帝继承了汉文帝和汉景帝这两代的财富,但是与此同时,随着地主阶级和国家综合国力的增强,对可怜的农民的压迫也越来越重,致使了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逐渐加剧,这对统治存在着严重的威胁。而当时的儒家文学有着春秋大一统的思想,同时儒家文化推崇仁义的思想和君臣伦理的思想。而这种思想显然跟汉武帝当时所面临的统治形势相适应,所以在当时的思想领域,汉武帝推崇儒学。而在汉武帝的大力推崇之下儒家终于取代了道家,成为思想中的正统地位。当时的这种儒术思想间接地巩固了国家统一,同时也满足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而汉武帝的改革无疑是推动了时代的发展,同时也减轻了百姓的负担,顺应了民心,也使传统的封建统治更加坚固。所以汉武帝推崇的儒家思想是一次历史意义上非常重大的改革,也是非常成功的改革。


分享到:


相關文章: